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增长并不等于发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19日 08:52 光明日报

  已经连续两年了,江苏省实际利用外资超百亿美元。2003年江苏新增外资首次超过广东,跃居全国第一位,达到158亿美元,增速超过50%。

  外资的巨大贡献使得江苏的经济飞速发展,2003年江苏省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6004.65亿元,比1998年增长89%,年均增长13.6%,占全国的份额达11.2%。

千件数码产品1元热拍 新浪点点通个性smsDIY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但与此同时,许多经济专家对江苏经济提出了“经济增长不经济”的看法。江苏GDP增长与资本投入之比,“九·五”期间为1:1.1,而“十·五”变为1:1.3,2003年更达到了1:2.86;能源消耗比,“九·五”为1:0.6,而现在是1:1.65。“九·五”期间,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耗电是2.5万度,而现在是4.5万度。从这一角度看,江苏近年来的经济效益不是提高,而是下降了。交通、电力全面告急,钢材、棉花、石油等工业基础原材料价格持续攀升,“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协调、低效率”成了巨额外资推动下的江苏经济不容忽视的现实。

  投资扩大却收益降低

  江苏2003年对外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增长幅度居沿海地区之冠,成为继广东之后全国第二个进出口额超千亿美元的省份。部分行业资本投入大幅度上升,但总资产贡献率反而下降。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业,2003年与1998年相比,总资产增长2.16倍,而总资产贡献率却下降了0.28个百分点。

  多年来,江苏省经济高增长主要靠高投入、高物耗、高能耗来维持,经济增长方式没有从粗放经营转到集约经营上来。投资增长率偏高,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极不协调。“九五”以来,江苏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占GDP的份额不断上升,1995年为32.6%,2000年上升至34.9%,2003年攀升到42.9%。

  江苏人多地少,是一个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省份。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人口压力的增加和开发强度的增大,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资源约束不断增强。同时,资金、能源利用效率却非常低,每千克能源形成的GDP仅约为0.8美元,而日本和韩国分别为9.33美元和2.6美元。

  记者在苏州采访时了解到,一家儿童玩具厂花200多元的材料和能耗费生产的一个玩具在国际市场上仅赚5毛钱,然而这个厂却以出口大户被苏州人引以为荣。

  从2000年起,江苏省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一直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这种高进低出的格局,到今年5月为止,已持续近4年半。这表明江苏的工业企业在目前的价格形势下,面临着成本加大,利润空间缩小的局面。尤其是煤炭价格急剧飙升,使得以煤为动力的发电、供热、供气等企业成本大增,导致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盈利减少,甚至出现大面积的亏损。如南京某发电厂,今年5月份已亏损400万元。扬州市燃气总公司,1—5月因煤炭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增加,造成亏损额达1389万元。同样,原油价格上涨,也给以石油衍生品为原料的纺织企业和服装企业带来了经营上的困境。今年1-5月份江苏省纺织行业亏损额比去年同期增长30.3%,服装、鞋帽制造业亏损额同比增长27.2%。

  国际制造业基地隐患重重

  纵观江苏经济的发展,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外贸依存度过高。江苏2003年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达到76%,一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而美国的外贸依存度只有16%,号称“贸易立国”的日本也只有18%。令人关注的是,外商投资企业实现的外贸进出口额占江苏全省外贸总额的七成以上,涉外税收占全省27%,实现的财政收入占全省20%。这是一组让人感到不安的数字。从江苏来看,加工贸易比重很大,可是国内采购、加工率低,钱是外国人赚的,外贸额度算江苏的。虽然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发展了、前进了,但是这种发展和前进,离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是很大的,其背后藏着巨大的隐患。

  一位过去跑“珠三角”地区现在跑“长三角”的外企经理举了个例子过去几年,台湾IT厂商在广东东莞设厂成风。当税收等政策优惠期一过,台厂就开始撤往苏州等地,回过头去一看,发现原来制造业蓬勃发展的地方,留下的并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因为他们仅仅是生产线而已。

  “江苏最有可能成为国际制造业的新基地。”南京大学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志彪教授认为,以前,外资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但是随着地价和商务成本的增加,外资现在更多地开始向长三角尤其向江苏集中,苏南以致整个江苏正在承接国际制造业的转移。”

  刘志彪认为,相比上海的国际经济、贸易、金融、航运四大中心的地位,江苏在长三角经济中的定位就应该是国际制造业基地。20年前,靠近上海的昆山、苏州等地就开始承接上海传统产业的逐渐转移,而现在,苏南以致整个江苏承接的则是国际制造业的转移。但是要注意的是,外商投资高新技术行业,出于加强全球竞争力的战略考虑,跨国公司不愿向相同的产业“外溢”技术,中方无缘接触到技术的内核,由此遏制了产业技术进步和实现技术超越的潜力。即使是一些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中、高技术产品,也大都属于低端产品,在质量、性能、外观设计等方面无法与发达国家产品相提并论,对江苏来说仅增加了一些税收,解决了部分劳动力就业,而这种表面的暂时性就业却是用匮乏的能源和原材料换来的。

  江苏的出口几乎全部来自制造业,应当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既然国际产业资本能够从珠三角转移至长三角,将来,同样可以从长三角转移至其他地区。像候鸟一样,国际产业资本的特性决定了它永远在寻求最佳的投资性价比地区。品牌是别人的,技术是别人的,利润的大部分也是别人的,江苏更多只起到一个加工车间的作用。当江苏的商务成本上升到难以吸引和留住国际产业资本的时候,能够剩下并足以同别人竞争和夸耀的,还有什么要有增长更要有发展?

  有关经济专家把脉江苏经济时提出,增长不等于发展,增长只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科学发展观不仅仅强调经济发展的质和量,而且强调经济发展的质和量的统一的最终结果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光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多少来衡量一个地区的发展是不科学的。一味依靠增加投资追求过高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忽视技术的提高和增长的可持续性,从长远看,必定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后果和负面效应。

  近五年,江苏工业经济增长量中60%以上来自于资金追加和劳动的投入,这种经济增长的模式,明显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经济增长数量和质量之间相互背离的现象已比较突出,许多领域出现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现象,造成结构不合理、社会福利难增进、资源配置低效率等。因此,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一定要加快实现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寻求以效益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增大技术、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增强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和整体素质。

  许多有识之士还有一个重要的看法:与外资相比,江苏民营经济的空间还很大,但却明显利用不足。浙江的GDP逊于江苏,但浙江人普遍的富裕程度、民营企业的资产规模,却超过江苏。即使是江苏最富的长三角沿江八市,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也比浙江沿江六市要低1000多元。面对江苏经济增长方式的尴尬现实,有人提出了培育自己的核心技术,建立自己的知名品牌的概念。他们认为决不能一味地只当别人的生产链。因为完全靠加工组装、贴牌生产,随时有被淘汰的危险。

  作者: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陆婷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解放军东山岛军演
2003年审计报告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长春人质事件
《十面埋伏》 视频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见证《焦点访谈》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