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江南大宅门(连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19日 00:32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陆士虎

  九

  我年少时读《三国演义》,至今仍印象最深的还是第一回里的几句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历史的演变也确是如此。辛亥革命前后所发生的人和事,真犹
千件数码产品1元热拍 新浪点点通个性smsDIY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如我在乡下看到的一场场草台戏,各式各样的人物,进进出出,好不热闹。而在南浔刘家众多的戴着各种面具的人物中,颇有戏剧性变化的角色还是刘锦藻。

  查考有关刘锦藻的史料,我发现他与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两个代表人物张謇、汤寿潜是知己知音,从彼此几十年的交往中,可以看到心心相印的地方。如张謇大办实业,都与刘锦藻“粘”在一起。凡刘氏在苏北的家产,无不与张謇有关。而在著书立说方面,刘锦藻则与汤寿潜更贴近些。要不,为何甲午战争以后,目睹清廷惨败,被迫订立丧国辱权的《马关条约》,刘锦藻竟会步汤寿潜之后尘,决心“以前车之鉴,诫告后来者”。于是博览群书,择要辑录,在汤寿潜编成《三通考辑要》一书七年后,刘锦藻编成《清续文献通考》初稿,共320卷,记录了乾隆五十一年(1786)以后至光绪三十年(1904)间的所有内政、外交之事。宣统二年(1910)呈送清廷,末代皇帝溥仪极赞赏他的治学精神,赐其内阁侍学士衔。为何他们选择的课题都是封建朝廷的典章制度呢?显然,“心有灵犀一点通”,他们的拳拳之忱,都已刻到历史的深处———呼唤“立宪”去了。

  不过,刘锦藻与张謇、汤寿潜也有不同处。如1912年1月1日,孙中山成立南京临时政府,张謇、汤寿潜作为立宪派代表进入九人组阁名单。然而,刘锦藻却在辛亥革命前后,思想上发生了很大的裂变。虽然他早期具有维新思想,在“拒款保路风潮”中始终与张謇、汤寿潜站在斗争的前沿,但他的精神世界与“皇恩浩荡”有扯不清的关系,渴望与失望,投机与不屑,感恩戴德是刘锦藻生活中绕不过去的坎。可悲的是,清廷灭亡后,他无法斩断那根深蒂固的“皇权”情结。由于他的进士及第,改变了刘家以前有财无禄的商贾形象,不仅父亲,连曾祖父、祖父都成了光禄大夫,而且曾祖母、祖母、母亲也皆封为一品夫人。可见,刘锦藻完全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使家族门楣的荣耀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因此,他在刘氏家庙门前耸起了高高的两座石碑坊,一为“积善”牌坊,一为“贞节”牌坊,四柱五楼,均用青石雕刻而成。尤为正楼额坊上悬雕龙牌匾,象征皇帝至高无上权威的“圣旨”高高在上俯视众生。这不是刘锦藻“皇权”情结的最好诠释和补充吗?

  也许这种“皇权”情结就是刘锦藻终究成为清朝遗老的精神支柱之一。尽管辛亥革命的枪声,使刘锦藻的“皇权”梦幻化作肥皂泡影,但他寓居上海,“不食周粟”,与诸遗老“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的仍效忠溥仪小朝廷,而换来的也无非只是几项空衔———“特赏头品顶戴,封荣禄大夫,授奉政大夫工部虞衡司郎中”。此后,刘锦藻不甘心安居一陋,又用了很大的精力和时间钻到故纸旧籍堆中,为那个已寿终正寝的满清王朝大唱挽歌。在他看来,清代早期鼎盛繁荣,但乾隆以后却一朝不如一朝,威严的宫廷丑态百出,尊龙天子们抽大烟的、染性病的、尿裤裆的,大清王朝的速朽如同治皇帝的花柳病,即说亡就亡。至光绪、宣统之际,外侮内患交困,固守成法已不足持,于是维新派力主变法。然而,“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清廷却更加腐败,终于导致皇室灭绝。他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骤更祖宗成宪”,故而努力搜集、梳理这一时期的典章制度,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上接《清文献通考》,记述了晚清120多年典章制度的娣嬗剧变,成为“十通”之一,增至400卷。初版铅印本于1921年问世,1936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影印本。此外,他还著有《南浔备志》、《坚匏盦文抄》、《新政附考》、《律赋》、《南浔刘氏支谱》、《陆放翁年谱》、《尺牍与楹联》等。

  《清续文献通考》是刘锦藻平生著述中最重要的巨著,虽不能与《通典》、《通志》等相提并论,但以私家之力,经二十多年辑成此书,足见其用心之良苦。可以说,这是一部从典章制度中研究晚清兴衰的重要历史文献。其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资料丰富。《清续文献通考》是“十通”中除前“三通”外,所收文献,资料最为丰富的一种;二是《清续文献通考》最后四考,即《外交考》、《邮传考》、《实业考》、《宪政考》,对于研究清末政治、经济、外交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三是对当时某些重要典章、制度等,均加按语。这些按语,既反映了刘锦藻的忧患意识,又暴露出骨子里还是遗老。虽然《清续文献通考》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历代文献中较为有用的政书。正如陆润庠的序言所说:“纲罗考订,一朝典章制度灿然大备。”

  看来改朝换代都不是由文人雅士完成的。文人雅士的使命似乎永远是忠诚和报效。据说刘锦藻的上述案头功课,很大一部分是在杭州西子湖畔完成的。他有时住在杭州西湖北部刘承干的留余草堂,但大多还是住在坚匏盦别墅。不过,在外面看多了愁云冷月,寒骨鬼唱,干戈低吟,再回到书斋与稿笺厮守,在碧桃与枫叶间排遣苦闷,倒也是美事。只是他举目河山,苍茫万感,思念王室,少不了痛哭淋漓……

  (未完待续)

  《国际金融报》 (2004年07月19日 第十四版)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解放军东山岛军演
2003年审计报告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长春人质事件
《十面埋伏》 视频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见证《焦点访谈》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