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多事之夏考验城市安全体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19日 00:30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本报记者 钱政宜

  华东电网的运行很平稳,没有发生拉限电,但是电网的负荷是很高的,达到了1428万千瓦,创出了新高。浙江省电力负荷率高达97%,这意味着电网每天都满负荷运行,电力部门几乎没有调控的余地了

千件数码产品1元热拍 新浪点点通个性smsDIY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去年发生了美加大停电和伦敦大停电。而此次希腊电网很不幸地重蹈了去年的悲剧。长三角地区的电网也面临着同样的危机

  灾害来袭时,灾害信息的预警是否彻底?有多少市民能够提前获得有效预警?信息发出后,一些责任部门是否进行了有效监督和检查

  每一次灾害都是对一个城市安全体系的考量。而关键的问题是,城市的安全体系能否在这种反复的考量中杜绝问题,提高预防效果

  7月17日,上海气象部门传来消息称,随着副热带高压的不断增强,上海未来几天都是高温酷暑天,极端最高温度将徘徊在37℃至38℃,届时上海可能发布高温黑色警报。

  与此同时,根据本周上海将遭遇持续高温的天气预报,从7月19日起,上海将启动第三套错避峰用电预案。

  根据这套预案,上海将新增加400多家企业避开8点至22点的用电高峰组织生产。届时,上海共有2100多家企业“昼夜倒换”,深夜生产、白天让电。此外,还有3000家企业轮休让电以及部分企业调整厂休日错峰让电。

  早在7月12日,上海就已经启动第二套错避峰用电预案。此方案的实施,为上海减少了100多万千瓦的电力负荷。但那个白天,当气温又一次窜升至37℃时,上海已连续第三天遭遇酷热,全市的电力负荷曲线也一路勾头,大幅攀升至1428万千瓦,再次刷新了历史纪录,让人们为上海的电网的安全运行捏了一把汗。

  同时,当天傍晚的天气又出现了骤然的变化,一场大暴雨让白天还在经受炽热煎熬的市民措手不及。尽管气象部门在17时55分发布了暴雨的黄色警报,但暴雨还是造成了不少电力供应和人员财产安全方面的事故。

  也就在同一天,不堪重负的雅典城区电力系统大面积瘫痪,迫使雅典城500万市民度过了难熬的20分钟。当地时间7月12日中午12点49分,从雅典以北250公里的拉里萨至雅典以南283公里的卡拉马塔港,大半个希腊的电力中断了,甚至在爱琴海和伊奥尼亚海中的部分岛屿也发生停电。这是最近10年来希腊最严重的停电事故。雅典奥运会一个月后即将开幕,如此严重的事故再次为城市安全敲响了警钟。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里,上海经历了高温和暴雨的洗礼,电力和城市防灾体系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事实上,近期发生在整个第6城市群和国外一些城市的突发事件都在不约而同地考问着城市的安全体系。

  高温天气考验电网安全运行

  连续3天的红色高温警报,夹杂了一场疾风骤雨,温度也就在35℃躺了一天后就再次跃了上来。

  7月12日,伴随着温度的上升,电力的需求也直线上升。华东电网的有关人员告诉记者,电网的运行很平稳,没有发生拉限电,但是电网的负荷是很高的,达到了1428万千瓦,创出了新高。

  上海市电力部门表示,由于近日气温不断上升,全市用电大幅度增加,为确保高温期间上海电网安全运行,上海市从7月12日开始起正式启动第二套错避峰用电预案。

  此前,上海从6月15日实施第一套错避峰用电预案以来,第一批500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已执行深夜组织生产、白天让电的规定;另有部分企业通过调整厂休日,错开用电高峰组织生产,已经取得明显效果。上海电网总体运行平稳,至今未发生拉限电情况。

  据悉,启动的第二套方案,除对首轮实施错避峰的企业继续执行原用电安排外,还增加700家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白天让电、深夜组织生产,同时另安排部分企业轮休让电;在气温达到35℃及以上时,非重点工程建筑工地将停止施工,高档娱乐场所16时以前停开中央空调。此外,各党政机关、宾馆、商厦及企事业单位空调温度设定不低于26℃。预案实施期间,居民以及重点企业和部门用电不会受到影响。

  7月以来上海采取了一系列让电措施,从景观灯光高温天气下关闭,到第二套错避峰用电预案的实施,保障了上海的电网得以在严酷的气候下高位安全运行。

  电网危机敲响警钟

  可是,远在爱琴海边的希腊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此次奥运会前夕的大面积停电事故,不禁让人联想起去年发生的美加大停电和伦敦大停电。

  2003年8月14日,包括纽约在内的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部分地区突然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数百万纽约市民“无家可归”,局面一片混乱。断电事故,造成国内生产总值的损失一天将达250亿美元至300亿美元。停电后,纽约市各摩天大楼就人去楼空,店铺纷纷关门,连联合国总部也不例外。业界协会、技术专家和美国能源部的研究称,美国的州电力网都非常脆弱。

  2003年8月28日下午,伦敦中心及东南地区突然停电,交通陷入混乱,500—1000列铁路火车、60%地铁交通中断,270个公路交通信号灯停止,引起公路堵车,25万上班族被困归家途中。突然一片黑暗的地铁车站被迫紧急疏散人群。地铁乘客的大量涌出,又造成公共汽车拥挤不堪和出租车短缺。英国电网官员称,停电是由于全国电网发生故障。

  而此次的希腊的电网很不幸地重蹈了去年的悲剧。有消息称,近期,雅典气温不断升高,居民使用空调的时间大幅度延长,使整个城区的供电系统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一位政府官员说,事故发生前,正在超负荷运行的供电系统内部电流出现异常波动,从而导致3座发电站停机,继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使雅典城区近四分之三的地区断电。

  其实,长三角地区的电网也面临着同样的危机。有专家指出,现在上海热泵式分体空调数量超过1000万台,别说是是开启时的耗电,就是假设其中的50%处于待机耗电状态,则耗电就达4万到5万千瓦,加上其他设备,估计整个上海的待机能耗功率超过10万千瓦。曾经有专家提醒,开启空调时最好将预设温度暂时降低几度,以免突然开始时对电网产生巨大冲击,导致电网瘫痪。有了希腊今日的教训,看来这些话可不是杞人忧天!

  不过,正当南京的气象专家聚在一起商讨江苏是否会在7月15日“出梅”的时候,浙江的电网已经面临着比江苏和上海电网更加严峻的问题。浙江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庄虎卿说,浙江省电力负荷率高达97%,这意味着电网每天都满负荷运行,电力部门几乎没有调控的余地了。

  浙江已成为中国最缺电的省份。除春节10天外,浙江每天都拉限电,今年1月至5月拉限电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总和,一般企业供电实行供4停3。

  今年头5个月,浙江全省累计拉限电线路35万条次,拉限电负荷54000万千瓦,拉限电导致少供电量达42亿千瓦时,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总和,占华东电网拉限电量的73.5%。因缺电严重,浙江对一般企业已经实行供4停3(一周里供4天停3天),其中杭州市萧山区从4月19日起对一般企业开始实行供3停4。浙江省夏季高峰最大电力缺口达430万至630万千瓦,缺口为23%至30%。

  浙江火电机组月利用小时达3038小时,比去年同期提高450小时,在全国最高。机组的满负荷运行给安排检修带来困难,也对安全供电不利。因为缺电,浙江一些企业纷纷购买柴油发电机,以缓解缺电矛盾,全省约有720万千瓦的柴油机在运行。

  严酷的现状下,第6城市群要从其他城市的危机中吸取教育,避免重蹈覆辙。

  城市安全问题再次引发思考

  2003年8月29日,法国卫生部公布了当年夏天热浪死亡人数的第一份官方统计数字。据统计,在去年8月上中旬因天气酷热而死于各类疾患的人数与往年同期相比增加11435人。舆论认为这是西欧二战以来经历的最严重人道灾难。热浪在法国造成的死亡人数远远超过欧洲其他国家同时期死于热浪的人数,法国政府去年夏天应对热浪冲击的迟钝表现遭到舆论的猛烈抨击。

  反观上海,尽管在7月12日的一场大暴雨即将到来的前一刻,上海市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的黄色警报,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那些伤亡事故还是发生了。事实上,很多事故和悲剧并非不可避免。

  在对一些问题进行了一段思考后,不禁要问———灾害来袭时,灾害信息的预警是否彻底?有多少市民能够提前获得有效预警?信息发出后,一些责任部门是否进行了有效监督和检查?这些环环相扣的工作有没有认真细致地做好?

  总的来说,上海在灾害性天气的预防方面还是做得不错的。上海市政府发言人焦扬表示,上海历来重视城市综合减灾和紧急处置工作。从2001年起,市政府组织编制了灾害事故紧急处置预案体系,全市统一的灾害综合管理框架基本形成,城市应急体系基本建立。

  焦扬透露,从今年3月1日起,上海市实施了《上海市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发布试行规定》,对及早防范5种灾害性天气作出了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防御指引。

  焦扬说,7月12日灾害性的狂风暴雨突如其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上海市各相关部门和区县都启动了相关预案,部分受损设施得到迅速处置,受伤人员得到及时救治。但狂风暴雨还是造成了一些损失,必须进一步加强防范,检查落实各项措施。

  针对12日多个建筑工地出现险情的情况,焦扬表示,12日傍晚,市建委在接到预警信号后,立即通过建筑工地短信群发系统向全市工地发出了暂停施工的信息。今后,为了进一步防范事故发生,一旦接到灾害性天气预报,全市建筑工地一律作短暂停工,并组织专人严格监控避风措施落实情况。

  她说,目前灾害性天气预警主要通过电视、广播等大众传媒向公众发布,今后要进一步研究采取更有效的办法让市民及时知晓。

  自然灾害的发生恐怕不可避免,但是灾害预防和处置方面倒是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的。每一次灾害都是对一个城市安全体系的考量。而关键的问题是,城市的安全体系能否在这种反复的考量中杜绝问题,提高预防效果,这才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国际金融报》 (2004年07月19日 第五版)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解放军东山岛军演
2003年审计报告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长春人质事件
《十面埋伏》 视频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见证《焦点访谈》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