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盐肆虐 临夏之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16日 09:21 经济参考报 | |||||||||
汪训波 今年是我国《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颁布10周年,可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却依然私盐肆虐。由于长期食用无碘盐,当地很多百姓患上了碘缺乏症,并因病致贫。
工业废料成了食用盐 “东有温州,西有河州。”这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对临夏的评价。作为我国古代的旱码头,临夏的商业十分发达。可记者通过调查发现,这里发达的商业正被肆虐的私盐所玷污。 前不久,甘肃省盐务管理局联合有关部门对临夏回族自治州部分地方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很多皮革防腐剂经销商、商店以及餐馆都在出售或者使用私盐。在临夏市南龙镇一家停车场内,执法队就发现了65.75吨被称作“皮革防腐剂”的问题私盐和15袋假冒盐品。此外,执法队还在临夏市的两家商店和一家餐馆里查出了100多袋私盐。 甘肃省盐务管理局提供的数据表明:今年1到5月,临夏盐务局共查获37.59吨原盐和12.3万个假冒精品盐包装袋。20万人的临夏市是临夏州比较富裕的地方,可临夏盐务局去年仅销售了825吨食用盐,离1人5公斤的国家标准还有很大的缺口,而这个缺口基本上都被私盐填补了。 临夏市盐务局代理局长马成忠告诉记者,临夏的私盐主要来自青海,用汽车伪装或者铁路托运的办法经格尔木、茶卡等站流入。这些盐很多都是生产钾肥后剩下的废料,被人粉碎装袋后运到临夏销售。 私盐横行害苦百姓 临夏州地方病防治办公室主任张振峰告诉记者,甘肃是我国7个没达到碘缺乏症防治标准的省份之一,而临夏又是甘肃最严重的碘缺乏症地区。这里土壤含碘量极低,食用加碘盐成了当地群众唯一的补碘来源。可由于私盐肆虐,这里碘缺乏症重新抬头。 临夏州地方病防治办公室提供的数据表明:1971年临夏州有碘缺乏病患者近10万人,2000年降至11652人,但2003年又到了1.8万人,占了全州总人口的近1%。临夏县漠泥沟乡人口不到1.2万人,可碘缺乏症患者竟然达到了484人,占全乡总人口的约4.4%。 碘缺乏病的盛行严重阻碍了当地人脱贫的步伐。今年62岁的马拉比是临夏县漠泥沟乡姬家村人,由于长期食用无碘盐,她患上了克丁病(缺碘导致的痴呆),老伴情形也差不多,49岁时才生下女儿。由于缺乏健康的劳力,家里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来源,至今都没能解决温饱。 张振峰告诉记者,临夏州的7个县全为国家级或省级贫困县。2003年,这里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还不到1200元,生活在国家绝对贫困线下的就有16万人,占了总人口的约8.3%。 谁在为私盐开绿灯 私盐横行严重伤害了临夏百姓的健康,这里的私盐贩卖活动怎么会如此猖獗呢?据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临夏百姓还比较穷,大家买不起高出私盐价格1倍的精碘盐,但更大的原因却是我国法律上的漏洞和有关部门的不作为。 据甘肃省盐务管理局副局长田小宁介绍,不法厂家和私盐贩子为了逃避法律的处罚,往往打“防腐剂”、“工业盐”之名行卖私盐之实,这让盐务部门执行工作时非常被动。田小宁说,2002年他们曾在临夏没收了近74吨私盐,私盐贩子却坚称卖的是“添加防腐剂”,不在盐业部门管理范围之内。双方围绕着“防腐剂是不是盐”的问题争执不下,一场官司下来,甘肃省盐务管理局以败诉收场。“这为私盐贩卖开了一个坏头,此后临夏的私盐贩卖活动更猖獗了。” 此外,临夏盐业部门的违规操作也加剧了私盐的泛滥。甘肃省盐务管理局前不久对临夏盐业市场进行检查后发现:临夏盐务管理局颁发的264本《食盐零售许可证》中有8本的副本上被违规加注了“工业盐”项目,造成食盐和工业盐混淆经营,导致私盐贩销十分严重。 由于监管不力,从临夏盐务局出来的大量工业盐也进入了食盐市场。临夏州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甑生洲告诉记者,5月16日到6月5日,临夏整规办共查获近60吨工业盐,其中90%多来自临夏盐务管理局。临夏盐务管理局一位负责人也承认,他们知道卖出的工业盐有很大一部分流入了食用盐市场。 临夏盐务管理局副局长马占明告诉记者,由于盐务局和盐业公司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他们在管理市场的同时,还承担着销售盐产品的任务。甘肃盐务局兰州分局每年都要给临夏局下达4000吨工业盐的销售任务,完不成任务将会受到通报批评、甚至是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