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业绩水平看涨市场表现看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16日 03:07 证券时报

  编者:按照规定,对于半年报业绩变化的预告,7月15日截止。从已披露预告的上市公司情况看,半年报总体盈利水平较去年同期上升的可能极大。良好的业绩,能否在二级市场得到反应呢?这是本文关注的要点。

  金元证券研究所 冉 兰 林伟杰 数据提供:本报信息部

千件数码产品1元热拍 新浪点点通个性smsDIY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市场虽然仍未能摆脱低迷,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半年报业绩的关注却是有增无减。由于有着时间“大限”的规定,7月15日最后一批公布半年报预告的上市公司就有近50家,挤末班车迹象明显。据统计,截至7月15日,沪深两市共有525家公司通过今年一季度报告或另外发布了半年度业绩提示性公告,对2004年上半年业绩进行了预告,占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数的38.6%。

  半年报参考价值大增

  近几年市场大幅回调中,投资者承受着市场本身蕴含的系统性风险和上市公司各种各样问题带来的非系统性风险的双重压力。如今,在系统风险通过真实下跌释放殆尽的时候,作为投资者更关注上市公司层面非系统性风险的化解。而我们关注到诸如上市公司被大股东占用资金、上市公司违规担保以及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等等现象所带出的问题,正成为不断放大市场恐慌的重要因素。反观上市公司,对于这些敏感事项,多数又遮遮掩掩不愿充分披露,侵犯了投资者的知情权。由此需要监管者在制度上进行更为有效的规范。事实上,与往年相比,沪深交易所对今年半年报的编制、报送和披露,作出了多处重大修订,极大增加了信息披露透明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些不良现象起到遏制作用。具体来看,有几大看点:

  1)业绩预警要在7月15日前公告。根据沪深两地证券交易所今年发布的《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4年半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第四条规定,“上市公司在2004年半年度结束后发现公司半年度净利润为负值,或者虽为正值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发生大幅度变动,但未在2004年第一季度季度报告或其后的公告中进行业绩警示,或业绩警示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应当在2004年7月15日前进行公告”。此条款明显是管理层为排除半年报“地雷”而设的第一道程序。尽管统计数据表明利用预报预喜的上市公司居多,但上半年业绩恶化的公司还是不敢怠慢。而且大多在公布预亏或者预警公告之日,即出现大幅下挫,表明这道排雷措施还是比较有效,比以前没有设时间“大限”时候不少绩差公司浑水摸鱼要好得多。

  2)半年报中必须披露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情况以及上市公司违规担保总额和委托理财的全貌。为此,交易所还专门就这些内容设计了固定的披露格式,上市公司如果适用这些情况,必须以表格的形式专项列出“全貌”,让投资者可以一目了然。这第二道排雷措施正是针对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最大担心而设立的,这一对投资者知情权的保护,也将在最大限度避免投资者因为上市公司犯错而被无端“连坐”。

  3)半年报中必须披露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情况。这实际是2003年年报的一大特色,2004年半年报很好地继承了这一优点。相比之前两道单纯的排雷措施(分别从时间和内容上设关卡)来说,披露前十大流通股东具有双重特性:在帮助投资者更清楚地了解上市公司股东的同时,或许会帮助投资者发现其中的机会。显然,诸如基金、券商、QFII、社保基金等机构资金对上市公司的关注程度,对于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今年首批公布半年报的金融街,也因为有博时精选基金的重仓介入,开始被众多机构和投资者争相研究。

  相信有了上面三大“扫雷”工具,今年半年报的可读性和参考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粗放式”价值投资受挑战

  我们对525家发布业绩预告的公司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划分,发现:预增、预盈的报喜公司达318家,占已发布业绩预告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超过60%;预亏公司139家,预减即预告业绩将大幅下滑的公司只有57家;另有8家公司表示盈亏尚难确定或业绩无法预测;3家公司则表示业绩与上年同期相比不会发生大的变动。

  循着业绩前瞻的思路,我们进一步以增长幅度高低做一个划分,发现有几大特点:

  1.在净利润增长50%-150%区间内,主要集中在钢铁、石化等一批受宏观政策调控影响较大的行业,也是去年提出的价值投资“五朵金花”的范畴。这些传统周期性行业在宏观政策紧缩下依然能够增长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这些行业的业绩基数较高,发展惯性决定这些行业不可能马上就中断发展趋势;另一是宏观调控的结果在半年报里体现不明显,是由于时滞效应,行业出现增速回落的可能更多在三季度、或者2004年年报里体现。

  2.净利润增长150%以上的上市公司超过20家,这是个不小的比例,也是个令人振奋的数据,说明上市公司业绩的确开始走出低谷。但细分行业的话,我们发现,从业绩前瞻角度选出的值得投资的价值品种,与去年一直提倡的通过景气行业选价值投资品种,出现了较大矛盾。从这批反映上市公司最高水平的数据中,我们发现:有色金属、地产、化工及化纤类呈现较强的行业特征,这些品种恐怕很少能入基金“法眼”,而与去年自上而下选股思路能够一脉相承的只有锦州石化为代表的石化、海螺水泥为代表的水泥仍能维持高增长,至于去年挥舞价值投资大旗最为卖力的汽车和钢铁,几乎不见踪迹。甚至连前段时间提到较多的电力行业,也几乎没有一家上市公司入围。

  3.预亏的139家公司中,T族公司因处境依然尴尬,占了近“半壁江山”。这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高危”的*ST公司,由于面临严重财务危机,导致主业经营基本停顿,扭亏无望而直面终止上市风险。

  从业绩前瞻角度出发,得出与行业前瞻不同的结果,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去年那种粗放式的行业选股思路已经不符合价值投资的真谛。在这20多家增幅较大的上市公司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诸如山东海龙、长城电脑、国电南自等细分行业的龙头,这也对我们的选股思路提出了更为精细的要求。当然,我们也知道半年报业绩只能代表过去,并不能反映全部未来,但在透明度逐渐提高的披露制度下,这份数据的参考意义还是很大。

  业绩虽好浪难求

  对于业绩浪的预期,明显是市场思维惯性下的产物。几乎年年在年报、半年报甚至季报披露阶段,都有市场人士对业绩浪行情给予较高预期,但市场多半不遂人愿。考察目前市场披露的半年报业绩预告,虽然如我们前面分析,2004年半年报的可读性和参考价值大大提高,不少上市公司业绩大幅预增的真实性也相应提高,但由于有来自以下多方面的顾虑,使得我们对于半年报引发业绩浪的预期保持相对低调的看法:

  顾虑一:从净利润增幅最大的一批上市公司来看,其行业属性相对凌乱,这使得投资者在做业绩浪行情时难以把握。如上所述,在20多家增幅超过150%的公司中,其行业属性并不明显,既有神州股份这样的传统行业代表,又有宗申动力这样的行业新星,这使得资金在把握业绩浪的脉搏上有一定难度。

  顾虑二:宏观调控的风险是否已经全部释放,半年报并不能显示。我们知道,国家宏观调控从实施到产生影响,有一个传导过程,而这一传导过程由于各行业属性不同反映到公司层面上的时间也不一。因此即使不少传统周期性行业在半年报披露期间仍是歌舞升平,我们也还是存在一些忧虑。

  顾虑三:半年报业绩大幅预增有可能成为某些行业业绩见顶的征兆。比如房地产行业,在这20多家上市公司中,至少有三家是房地产企业,业绩增长动力来源于进入回报期的房地产项目。但在宏观政策调控影响以及加息预期下,房地产未来的成长究竟有多大空间?恐怕在不少投资者心目中都是一个问号。

  由于重重顾虑的影响,我们认为半年报的业绩浪预期极有可能又是一次镜花水月。不过对于一些真正具有成长性的上市公司,其走势向好还是可以预期的,而半年报的业绩增长,或许不过是促成这些上市公司股价上扬的一个支点。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解放军东山岛军演
2003年审计报告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长春人质事件
《十面埋伏》 视频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见证《焦点访谈》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