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危机引发挤兑潮 俄金融风波启示中国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16日 00:32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国际金融报记者 贾南 陈华 发自上海 俄罗斯古塔银行和阿尔法银行近期相继发生挤兑,有报道认为可能会引发俄罗斯全国性的金融风波,并可能导致数百家银行倒闭。(详见本报7月12日第一版《俄将有数百家银行倒闭》)本报记者就此事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建民研究员和复旦大学俄罗斯与东欧研究中心刘军梅教授。
为何出现挤兑风波 记者:俄罗斯为何会出现挤兑风波? 李建民:这场风波实际上应该上溯到今年5月份,在5月13日,俄罗斯中央银行吊销了一家商业银行的经营许可证,和这家银行有关的许多银行都受到了影响,引发了居民到银行挤兑提现风波。大概波及到了200多家银行,引发了许多连锁反应。 这次的风波和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比较,有些人认为俄罗斯又出现了一次新的危机,也有评论认为,这次危机和上次完全不一样。我们的判断是,这一次实际上是银行业的信任危机。就像现在的股市一样,一支股票如果有人认为它要涨,而很多人都来买这支股票,那么这支股票就真的会涨,反之,如果有人预测它要跌,而众人纷纷抛售,那么这支股票就真的会跌。这次俄罗斯银行业的危机,我认为和这个有些类似,居民储户主要是对于中小银行的一种不信任,还有,在银行间的贷款市场中,各银行对于相互拆借也产生不信任。 刘军梅:俄罗斯银行体系在1998年以来一直处在恢复期,央行的各项措施逐见成效,各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逐步恢复,接近1998年危机前的水平。今年入夏以来俄罗斯银行体系所出现的“新危机”,从目前来看并不是系统性的。它的最初起因是俄央行因一桩绑架勒索案而怀疑索德商业银行参与洗钱,并吊销了它的许可证。 在俄罗斯当前的社会背景下,由于任何一家银行都有因涉嫌洗钱而被吊销许可证的可能,银行间的贷款会因此而无法收回,所以央行撤消索德商业银行许可证的举动引发了俄罗斯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不信任”危机。同行们开始用不信任的眼光相互审视,俄罗斯银行协会也开出了“黑名单”和“白名单”,试图指出谁可信,谁不可信。这样一来,一系列的中小银行在同业拆借市场上遇到了筹资困难,陷入了周转困境。可见,这次危机与1998年金融危机是不同的,是局部的。俄央行也会积极解决同业拆借市场的信任危机问题,使之不会失控。 对俄银行业的影响 记者:目前出现的这次风波对于整个俄罗斯银行业有何影响? 李建民:我想先介绍一下俄罗斯银行的现状。现在俄罗斯的银行体系,是在1998年金融危机之后恢复建立起来的。1998年的金融危机在当时是基本上冲垮了俄罗斯银行业。经过6年来的恢复与重建,现在的俄罗斯银行业基本上恢复到了1998年之前的水平,我们也是从它的一些基本的指标,如资本金,资本充足率,外汇储备,来做这种判断。 俄罗斯银行业主要是由四大部分银行组成,其一,是国有银行,譬如,俄罗斯储蓄银行和俄罗斯对外贸易银行,它们是由俄罗斯中央银行直接参股的两家大型国有银行,这些银行就相当于中国的政策性银行,或者比他的权力还要更大一些。其二,就是寡头控制的私人银行,这部分银行实力也相对较强,其三,是外资银行和外资参股的银行,其四,是一些中小型相对杂乱的银行。俄罗斯目前除了几家大型银行以外还有1000多家小型银行。 这其中,小银行的存贷存在很多问题,这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从深层次来说,和银行业本身存在的问题有直接关系。 首先,俄罗斯小银行数量偏多而规模太小,很多银行的资本金都严重不足,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对商业银行资产比例监管制度,也就是人们日常说的《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但是,现在俄罗斯只有12%的银行达到了标准。 其次,俄罗斯银行的准入门槛很低,有很多人往往是为了洗钱而临时就注册了一家银行,这样的银行被称为“一日银行”。 第三,俄罗斯银行到现在为止都不能有效承担向外贷款并获得盈利的职责,其原因是在银行资金来源当中,居民储蓄占的比例非常低,还有他的长期存款的比重也非常低。 第四,俄罗斯银行犯罪非常猖獗,经常有银行直接参与洗钱。在2000年6月国际反洗钱组织曾经把俄罗斯第二次列入洗钱犯罪活动严重的国家黑名单之中,到现在俄罗斯还有很多寡头银行,都有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洗钱,将自己的盈利转到国外去。 关于这次风波对俄罗斯银行业的影响的问题,俄罗斯各界也是评价不一。一些人认为,这次的风波已经从中小银行蔓延到了大型银行,另外有一些人认为,这次的银行风波已经得到了控制,那么在这段时间里,俄罗斯中央银行也采取了两个比较大的措施,一是降低了银行贷款准备金率,二是国家杜马在7月10日专门通过了一个对于私人银行存款保险担保的一个法案,这些措施的出台应该说相对缓解了这次风波,而我看的一些数字是说实际上至少有15%到20%的资金已经从中小银行转移出去了。 风波走势如何 记者:那么这场风波的未来走势将会怎样? 李建民:俄罗斯中央银行出台的这几个政策,有几个后果现在已经基本可以肯定,首先,国有银行的实力在这场风波中得到了很大的加强,相当一部分的储蓄资金流到了大型国有银行。其次,国家降低了银行准备金率,进行放款,而这样也会使卢布的通货膨胀率有所提高,而政府当初预期的今年的通货膨胀率维持10%的这个目标有可能实现不了。第三,对于目前来说形势比较好的俄罗斯宏观经济来说,会带来负面影响。俄罗斯建筑业正在蓬勃发展,俄罗斯建筑业80%是靠贷款支持的,而银行在严格控制贷款之后,建筑业将遭受严重打击。 刘军梅:古塔银行和阿尔法银行的挤兑危机我认为不能说是系统性的,挤兑不会继续下去,不会引发像1998年金融危机时的多家银行倒闭。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第一,这次银行挤兑是储户的恐慌造成的,而恐慌的原因来自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信任危机,同时俄罗斯政府的“特定政治目的”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一种说法是认为俄罗斯政府利用了这次挤兑危机来胁迫古塔银行向俄罗斯外贸银行出售了86%的股份,否则其高层领导将会落到与“霍多尔科夫斯基”同样的下场。果真如此的话,那么很显然政府在达到目的之后,不会任由挤兑风波发展下去; 第二,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急救”措施,包括为外贸银行提供7亿美元低息贷款以收购古塔银行的股份,目前古塔银行已经恢复正常营业;通过立法承诺为所有银行的储户提供不超过10万卢布的担保补偿,以平息储户的恐慌;阿尔法集团将旗下的一石油公司卖给了英国石油公司以支持阿尔法银行,目前阿尔发银行已对外宣称其新吸收的存款比被提取数额多30%。 启示中国银行业改革 记者:您认为俄罗斯银行此次的挤兑风波对中国银行业有什么启示和借鉴意义? 刘军梅:当前中国银行制度改革的任务与俄罗斯不同,中国现在要做的是产权改革,减少政府对银行的指令和干预,俄罗斯所面临的任务是如何加强政府对银行的监管和支持,使银行走集中化和大规模的战略。乍一看来,中俄两国所面对的是完全不同的任务,但仔细推敲后,不难发现,实际上这是一个问题,既政府的干预程度问题。中俄两国只不过是在这一问题上处在了截然相反的两端,中国政府管得太多太死,俄罗斯政府则是太放任,实践证明两条道路都不益于经济发展,所以值得探讨。 从俄罗斯1998年金融危机的教训中,我们要注意国有资本从银行业的退出不能实施“休克疗法”,一瞬间消失,从而使得大量小而全的民营银行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但却没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在瞬息万变的国际金融风暴面前不堪一击,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一言以蔽之,既不能维持原来老的运作模式,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把金融航空母舰一下子分裂成数以千计的“小舢板”。要在国有资本逐步退出的同时,注意适当支持银行资本的集中化。 另外,要关注“外资”对银行业的渗透问题。资金不足可以引进外资。但怎样才能在引进外资的同时保全本国的银行体系,使国家不会陷入对外资的完全依赖当中,是一个颇伤脑筋的问题。一位俄罗斯银行前任官员曾说过这样的话:“俄罗斯在容许外资银行进入时所冒的最大风险是俄罗斯自有银行体系的消逝。”而且在整个国际金融的前沿动态中(联合、并购、全球化),俄罗斯就像一个“袖手旁观”的局外人。这种态势发展下去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要想使俄罗斯的银行体系能够尽快融入国际金融的大潮流,就得增强它的实力,使银行体系自身具备经济效率,使它的传统业务能够盈利,能够为自己的股东和储户提供利益。为此,要彻底改变20世纪90年代期间银行被俄罗斯大型企业财团作为出纳机构的局面。俄罗斯的这些经验与教训告诉我们,在中国加入了WTO的今天,银行业面临着巨大压力和挑战,在有限的几年保护期内,如何加强实力,改善局面,提高水平,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国际金融报》 (2004年07月16日 第七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