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2004上市公司中报专题 > 正文
 
业绩预告起蓬头 还要提高预告准确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15日 01:39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华笑丛

  近几日,上市公司的半年度业绩预告如潮涌而至。周二,沪深两市发布业绩预告的公司突破50家,昨日又高达62家。据上海凡讯信息统计,在一季报结束后的两个多月里,公布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已超过190家。

千件数码产品1元热拍 新浪点点通个性smsDIY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上市公司发布业绩预告的这种积极性,放在前两年,简直难以想象。

  作为信息披露制度上的一个创新,业绩预告制度的诞生的确增强了透明度,但是,由于该制度尚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多年来,上市公司也犯了不少毛病。首先是预告拖拖拉拉。今年以前,交易所对上市公司预告时间的规定一直比较宽松,只是要求上市公司应当在“第一时间”发布预告,发现预告不符合实际情况时,也应在“第一时间”改正。由于这“第一时间”的概念太过笼统,所以很多上市公司也很随意,有的甚至故意拖延,在定期报告发布前两天才预告,这样就失去了预告的意义。

  其次就是预告变来变去。一些上市公司简直没把预告当回事,典型的如*ST陈香在2003年第三季度报告中预计全年可能继续亏损,但今年2月4日,公司突然改口称,2003年度将扭亏为盈,两个月后,公司又称,因参股公司出现重大亏损,合并报表后导致2003年度经营亏损。就这样把投资者耍了一把。难怪有投资者抱怨,这样还不如不预告。

  幸好,随着问题的不断暴露,管理层也在不断完善预告制度。像*ST陈香这样的公司已因此受到交易所谴责。今年在有关2004年半年报的工作规定中,沪深交易所又对预告期限作出了明确规定:在季报中未公布业绩预告的公司,应当在7月15日前发布预告;原先预告有误的,也必须在7月15日前予以更改。这也就是近日业绩预告铺天盖地的原因。

  不过,有点遗憾的是,对于未及时发布业绩预告的公司,交易所并未出台相应的惩罚措施。一些上市公司会否因此无视7月15日的存在,依旧拖到最后才发布不是预告的预告?

  在众多“赶晚集”的公司中,我们也看到,仍有41家公司出尔反尔,如ST绵高新从预亏变成了预盈,山东铝业的预增从50%升到了100%,航天信息则从预降50%改为下降100%。看来上市公司还要上好提高预告准确性这一课。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重庆井喷事故公审
2003年审计报告
部分省市陈化粮调查
伊武装绑架菲律宾人质
长春人质事件
第15届世界艾滋病大会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激战 亚洲杯
时政类媒体文章荟萃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