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汽车信贷风险调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15日 00:05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王苏凌

  编者按:

  进入2004年,由于汽车贷款坏账的不断提升,国家通过宏观调控的手段紧缩汽车消费信贷,规定个人贷款购车最低首付从原来的10%升为20%。在央行整顿车贷的同时,与车贷
千件数码产品1元热拍 新浪点点通个性smsDIY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业务密切相关的车贷险也被保监会正式叫停。汽车信贷究竟出现了怎样的问题?本文作者深入阐述目前中国汽车信贷风险的现状。

  中国经济近几年持续高速发展,使居民可支配消费收入不断增加,随着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和对轿车市场的旺盛需求,使中国的轿车产业迎来了私车消费时代。

  车贷风险“管涌”

  汽车产量的增长激活了居民汽车需求,也激活了银行车贷业务。据统计,2003年,仅上海各家银行个人购车贷款发放就已达百亿,贷款余额达85亿元。购车人中约50%左右的客户办理了个人购车贷款,进入2004年初,个人购车贷款势头未减,银行车贷业务支撑了汽车消费的蓬勃发展。然而,蒸蒸日上的车贷背后,违约率也在逐日上升,车贷风险悄然而来。

  据一家国有商业银行从事汽车贷款的一位经理介绍,不少汽车贷款客户还款意识不强,在贷款购车后不按时还款,总要经银行提醒或催讨后才补上欠款。更有甚者,对银行的催讨不当回事,常常数月不还贷款,银行在催讨无效后只能诉诸法律。

  一家国有银行对违约客户群进行分析后得出这样的结论,违约客户绝大多数是私营企业主或个体经营者。由于知识层次、道德修养、信用意识、素质品位等因素的制约,许多贷款客户尽管表现出他们具有很强经济实力,但仍对汽车还贷不屑一顾。这种现状的发生与目前社会信用机制不健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毕竟对信用不良者还缺少应有的制裁。这是造成购车人信用淡漠的最主要因素。

  银行主担车贷风险

  据有关银行车贷统计,近两年车贷的违约率大大升高,已达到0.5%至0.9%,有的已超过1%。更令人头疼的是,违约率还在不断升高。为维护银行信贷质量,必须降低违约率。银行使出了各种方法,对违约客户进行催讨。但催讨工作困难重重。

  一位银行客户经理称:“过去,我每天上班忙于办理贷款业务。现在,我每天上班就是打电话或外出催讨欠款人。为使不断升高的违约率降下来,我们不得不转换一下工作重心。”

  车贷风险的日趋严重使各家金融机构也适时地调整了策略,首先作出反应的保险公司在感到了汽车信贷坏账增多,保险赔偿率攀升的危险中,毅然于2003年撤出了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领域。这样一来,所有的车贷风险无情地落到了银行的头上。

  一位银行界人士坦言,车贷坏账最终的受害者是银行本身。在追讨逾期客户的行动中,有的汽车经销商处于一种道义上的支撑,对银行给予了一定的帮助。但这种帮助只能是有限的,暂时的。在银行加大处置车贷风险的同时,也收紧了车贷业务。汽车经销商在日渐感到银行车贷紧缩时,渐渐远离银行而去。银行失去援助,独挑了车贷风险的重担。

  虽然银行可以通过司法诉讼追讨逾期欠款客户,但漫长的诉讼期间和执行难,使银行饱受难言之苦。银行希望尽早收回逾期贷款,把损失降到最小,便四处外出催讨。而一些违约客户却耍尽花招,变着花样欺骗银行。

  另外,汽车价格的不断下降,使车贷客户的心态越来越不平衡。特别是一些车贷零首付的客户在还款上更加不悦。有位在银行办理了车贷购车的客户说,看着车价每况逾下,想想每月的车贷还款,真是在购车价格上吃了大亏。甚至车贷客户把这个怨气撒在了银行头上,银行承担了由此而生的车贷风险。

  银行防范提高车贷门槛

  针对汽车信贷市场上所出现的风险,许多银行都采取措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汽车消费贷款审批的管理,从源头上控制车贷风险。

  其实,车贷风险的防范和处置不只是仅限于银行。许多专家建议健全和完善国内现有的联合征信系统。以防范和杜绝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违约现象。目前的个人征信系统中,消费者信用记录分散、不完整、不准确是困扰汽车信贷市场最突出的问题,因此,建立和完善联合征信系统是保障银行信贷风险的有力手段。

  同时,银行同业公会要有针对性地建立汽车经销商车贷客户违约状况预警制,设置违约率最高控制限,并对上限或接近上限的汽车经销商在公会内进行通报,对超过上限汽车经销商采取退出等措施,动员整个银行界的力量共同防御和控制车贷风险。

  除了健全和完善社会信用机制以外,通过司法手段解决银行不良资产在多年实践中已得到证实,它是一种理性的,有效地解决银行坏账方式。特别是对待一类顽固的,恶意的,屡催不还的欠款客户体现出法制的力量。

  《国际金融报》 (2004年07月15日 第五版)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王苏凌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重庆井喷事故公审
2003年审计报告
部分省市陈化粮调查
伊武装绑架菲律宾人质
长春人质事件
第15届世界艾滋病大会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激战 亚洲杯
时政类媒体文章荟萃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