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业绩预警怨自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13日 16:38 上海青年报 | |||||||||
本报讯(记者陈重博)去年因承销长江电力(600900)而如日中天的中信证券(600030),如今居然也沦落到业绩预警的行列。 针对此次预警,中信将之归罪于自营。公司昨日称,“由于今年4月份以来,证券市场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有价证券价格大幅下降,对公司证券自营业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导致公司计提的自营证券跌价准备大幅度上升。经测算,预计公司今年上半年净利润的降幅
值得一提的是,仅近期承销武钢股份(600005)增发一项,便给中信带来近7千万元的收益。然而,该笔丰厚的收益依然未能遏制中报的预警,由此中信自营的“黑洞”可见一斑。 是股票亏,还是国债损? 比起其它国内大券商,中信在自营方面一向较为低调。据去年年报反映,中信手头的重仓品种由十几家锐减至寥寥几家,而其重仓股之一———北京巴士(600386)在今年上半年内的走势一度还相当坚挺。 由此,中信证券折戟自营,惟有两种解释:要么公司在上半年建仓时机的选择上发生重大失误,导致高位套牢;要么也受到国债回购风波的拖累,步了近期不少券商的“后尘”。 “这次自营方面的浮亏主要来自股票与债券。”中信证券的证券事务代表郑京向记者证实。 “库存”尚不能用于“充饥” 无论是中信这样的大券商,还是此前中报预亏的陕国投(000563)、鞍山信托(600816),长期以来,券商们“靠天吃饭”的格局一直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如果下半年行情能出现年初那样的行情,中信自营的困境也会有所扭转。”郑京指出。 或许已预料到今年的不顺,中信曾在去年年底提前为今年囤积“余粮”———公司当时指出,转让长盛基金公司25%股权,将给其今年带来7500万元的收益。“目前该笔钱款尚未收到,因此无法计入今年的中报。”郑京表示,若没有大的意外,该笔收益很可能将体现在今年年报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