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业将重新洗牌(市场分析)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13日 03:50 人民网-市场报 | |||||||||
钱春弦 中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提供的最新统计显示,今年1到5月,中国汽车企业赢利空间普遍缩小。另有数据显示,持续3年增幅保持在50%以上的中国汽车市场,今年5月份销量比上月骤降20%以上,库存积压占到总产量的10%以上。
不少汽车销售商把5月称作中国汽车市场的“黑色5月”,他们关注着中国汽车市场是否面临一个生产过剩的拐点,从而导致新一轮洗牌。 业内人士认为,所有汽车企业都将经受结构调整和周期性阵痛。 有专家也指出,在阵痛的背后很可能是中国整合散乱的本国汽车企业的契机。而全球汽车业,可能面临中国汽车业寻求国外市场的挑战。当然对于消费者来说,会是又一轮降价的利好消息。 我国6月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主要目的是推进以大型企业为中心,对汽车生产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在2010年前将中国汽车竞争力提高到国际水准。 目前,我国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多达123家,有27个省市生产汽车,有17个省市生产轿车,其中23个省市已建成轿车生产线。据悉2005年各地规划汽车生产的能力将不低于622万辆。2012年各种类型的汽车累计生产能力将达到1400万辆,而市场容量仅为700万辆。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国内汽车业利润持续缩小、生产过剩、库存增加,部分企业将被清出市场。 对于非国有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来说,失去火爆销售固然可惜,但是凭借其雄厚的资金、技术、品牌优势,有望成为市场的幸存者,而且随着市场进一步开放,中国对外国厂家技术、工艺、设计以及品牌的保护也将进一步加强。 在今后的4年内,世界各大汽车生产厂家在华的激烈竞争将使中国轿车生产能力从现在的200万辆增加到400万辆。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并很可能在2004年超过德国,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 《市场报》 (2004年07月13日 第十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