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把握经济腾飞阶段资产升值大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12日 09:00 证券时报

    仅从供需关系分析或许就可暗示那些真正经得起市场考验的股票资产的升值前景。

    首先从资产需求方面看,至少有三股力量不断地积蓄着需求能量。一是居民收入快速增长。1978年全民所有制职工平均工资仅为644元,1988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1119元,1998这一数字为5425元,2003年上升到8472元。相对应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千件数码产品1元热拍 新浪点点通个性smsDIY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哪里可以免费发短信?
1988年末为3807亿元,1998年为5.3万亿元,2003年达到11万亿元。2003年底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接近同期股票总市值的3倍,是流通市值的8倍左右。2003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存贷差高达5万亿元,超过目前深沪股市总市值。可以预见,随着未来GDP的继续增长,居民收入将继续快速增长,总量规模将进一步增大。寻求保值增值的要求将驱动其中相当一部分资金通过各种形式进入股市。

    二是专业投资机构兴起。基金、券商、保险公司、信托机构、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公益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正在中国兴起。目前,保险公司、社保基金、公益基金、企业年金、养老基金等机构,因为受规模总量和入市比例等方面的限制,参与股市的程度还较低,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说明它们未来参与股市还有很大的空间。比较国外成熟资本市场的情况,可以预见,未来十年这些机构投资者将迅速崛起,并带动大量社会富余资本进入股市,成为股市投资的主流力量。

    三是国际资本涌入。首先是QFII和国际市场热钱。QFII机构的发展自不待言,而大量国际游资的进入也不可小觑。比如,2003年末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为403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1169亿美元,而当年我国的贸易顺差加外商直接投资仅825亿美元。这当中的差额344亿美元很可能就是通过灰色渠道进入中国市场套利的国际市场热钱。此外,国际产业资本正在蜂涌而入中国产业领域,它们对中国公司股权有很强烈的并购需求。

    总之,居民收入增长、机构投资者崛起和国际资本涌入,这三股力量将汇流成为对中国资产的巨大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资产供给方面的情形如何呢?粗略划分,资产供给可分作五大类:其一,贵金属、邮票、钱币、艺术品、古玩文物等收藏品。这类资产因为个人爱好色彩浓重、流动性差、供给有限等原因,只能是小众的选择,成为不了大众化的投资工具。其二,外汇和期货。这类资产风险大,领域较偏,适合少数专业机构投资,但不适宜老百姓参与。其三,房地产。影响其成为大众化投资工具的障碍是占用资本量较大,投资手续和程序繁杂,流动性不足。其四,债券。由于其未来收益固定的特点,市场能够容纳资金的规模基本由供给决定。其五,股票。股票市场要求的资金规模门槛较低、流动性好,是老百姓能够广泛参与的市场。在上述五大类资产中,可以预见,在相当长时间内,收藏品、外汇、期货、债券等资产所能分流的资金量都将会相当有限,房地产和股票则将成为资金流向的主战场。与房地产相比,股票则更容易成为普通大众、机构投资者和外资机构共同追逐的投资对象。

    然而,中国值得信赖的“放心股票”供给并不充裕。2003年末,上市公司1287家,总市值42578亿元,流通市值仅13178亿元左右。如果把投资目标锁定在蓝筹级的股票上,那么,能入围的股票就更少。依照截至今年4月26日的流通市值规模算,前100大股票总流通市值才4661亿元,前200大股票也不过6620亿元。中国企业总量不少,但规模足够大、行业地位足够高、一上市即可晋身为蓝筹地位的公司屈指可数。国资委管辖的范围几乎网罗了中国所有真正称得上够规模的大公司,总共也就189家。这当中,一部分公司不能上市,一部分分流到了国际资本市场,一部分即便上市也因为各种原因而难以长期看好,一部分可能一上市即被市场维持在了一个过高的定价水平上,而剩下来值得长期投资、当前定价合理的公司,相对日益成长的机构投资者和市场资金规模,实在是僧多粥少。

    实际上,国内的投资者已经被这种窘境所困扰。掌管着区区几十亿元资金的基金经理们,已经普遍有一种没放心股票可买的感觉,一旦买进放心股票,则不敢轻易卖出,因为卖出之后,买什么呢?将来,随着资金规模越来越大,人们会发现,真正的放心股票是多么的稀缺。

    随着经济、国民财富和储蓄的增长,资本供给会变得相对充裕,真正有长期投资价值的股票会变得相对稀缺,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样的。巴菲特就经历了一个这样的过程。早年,他掌管的资金量有限,对投资目标的要求很高,选股条件很苛刻。1977年他在伯克希尔公司年报中说,希望以“非常有吸引力的价格”买入公司;到1987年则仅要求以“有吸引力的价格”买入公司,因为伯克希尔的资本规模越来越大,而非常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越来越稀缺。资本规模大了之后,小型的投资机会就变得没有实质性意义,只能选择那些能够容纳下足够规模资本的大投资机会,所以可选择的投资空间变小了。针对这种变化,巴菲特的对策是,一旦看中的股票,赶快买入,不轻易卖出。

    哪些是真正值得抢占的有价值公司呢?现有的蓝筹股大多是由国有大型企业转制而来的,其规模多是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垄断的结果。这类公司有着资源上的优势,但又存在体制效率上的缺陷,尚未经过足够长时间的市场检验。与这些“脱胎”于传统国企但远未完成市场化“换骨”的蓝筹公司相比,那些通过市场竞争发展起来的蓝筹或蓝筹苗子,显得尤为可贵。因此,那些有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以市场化生存的方式可望发展成为未来蓝筹的成长性公司,是最值得抢占的。其次,那些占据资源优势的公司,尤其是那些占据着不可再生、稀缺性或独占性资源的公司,也值得抢占。第三,抢占适合国际金融资本的投资理念和选股标准的那些公司。第四,抢占适合国际产业资本收购控股要求的那些公司。柯达收购乐凯股权、苏纽收购重庆啤酒(资讯 行情 论坛)股权就是榜样。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经济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北京暴雨阻塞交通
2003年审计报告
日本调查东海资源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欧洲杯落幕 美洲杯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