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尝试管办分离凸现医疗改革难题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09日 14:54 中国经营报 |
作者:肖经栋 没有急风暴雨,苏州市属医院的改革正如苏州人的性格:温和、稳妥。根据他们的计划,在今年的9月30日之前,苏州市属的6所医院将实行管办分离。之前,苏州7所区属医院全部进行了转制。苏州所辖的常熟市则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统一部署下,由一家专门医院管理机构对全市的公立医院进行管理。 苏州市属医院管办分离得到了江苏省卫生厅的支持。6月30日下午,苏州卫生局办公室主任吴湛仁说,虽然苏州市属医院的管办分离并没有明确作为全省的试点,但得到了省政府的支持。事实上,苏州选择了影响相对较小的管办分离方式,正凸现出目前国内医疗体制改革的难题。管办分离 6月29日,苏州市体改办的一位官员透露说,早在去年年底,苏州7所区属医院进行了改制,转化为民营医院。但由于在职工身份置换上等诸多方面存在矛盾,导致医院员工上访的事情时有发生。根据这些情况,苏州市属医院的改革在谨慎中进行。 根据苏州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市属医院实行管办分离改革的试行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既要打破医院管理当中“大锅饭”、“铁饭碗”,也要平稳实施医院改革。通过组建或向社会公开招标选择非营利医院管理机构,将医院管理权交予医院管理法人,实行政府监管下的医院自主管理,由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吴湛仁说,在医疗体制改革当中,政府投入的渠道不会变化,并且还会逐年上升,以确保社会医疗的稳定。其次,医院的性质不发生改变,仍然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同时,职工的身份也不会发生变化,不会转为工人的身份,以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 根据《意见》的精神,在9月30日之前,支持现有市属医院管理人员组成新的管理团队,组建非营利性医院管理中心,优先受让医院管理权。而在9月30日之前,没有做出决定的,将向社会公开招标选择管理机构。吴湛仁说,现在医院的积极性很高,尽管现在还没有进行医院管理中心的成立运作工作,但估计不会出现需要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情况。 医院管理中心在苏州市民政局进行登记,性质为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心设立理事会,理事会的成员由现有的医院领导班子和管理、业务骨干或其他医院管理团队组成,人数一般控制在20人左右,医院的院长由管理中心的理事长或者副理事长兼任。 医院管理中心的注册资本根据医院业务规模设定,一般为医院业务收入的5%~10%。注册资本由理事会成员以现金一次性出资,合同期内注册资本不能抽出。医院继续保留事业单位建制,并以医院为核算单位,使用财政票据,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稳妥改革 吴湛仁介绍说,在改革后,医院现有的固定资产的所有权保持国有性质不变。卫生部门与医院管理中心签订授让管理权合同,由管理中心按照合同要求对医院进行管理,合同时间一般为3年到5年。医院现有的流动资产由政府以现金收回,今后医院的日常运转资金由医院管理中心自行解决。 “医院的管理人员收入主要有两大块,一是医院的工资,另一个便是年底对管理中心的管理费用的分成。” 对理事会人员的选择,《意见》提出,要在今年8月底前选择产生管理中心理事会成员。理事会候选人员由卫生局提名,经医院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今后,医院的用人、分配以及部分项目建设和设备采购决定权,为医院管理中心控制。但是,药品、医疗设备等采购,需要进入到政府采购中心。同时,医院的业务领导人员也将由管理中心理事会来决定。两极分化 吴湛仁认为,苏州市属医院的改革是进行管办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一次分离。在目前,医疗体制改革无非便是产权制度改革,民营化或者是私有化。其次便是管办分离,通过建立内部的激励机制,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多是因为当地政府的医疗投入相对比较低,医院的活力比较差。而管办分离则是医院的经营压力并不是很大,需要的是理顺管理机制。”吴湛仁说,目前现有的6所市属医院的资产在5亿元,医院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并不大。 目前,国内的医疗体制改革正在各地进行。无论是转制还是管办分离,政府并没有完全脱离医疗管理,吴湛仁也坦言市属医院没有进行转制,也是为了能够给社会提供好的公共医疗服务。 上海的一位医疗体制改革专家认为,虽然目前各地均进行了医疗体制改革,但由于改革的出发点在于减少负担,医院希望增加收益,而百姓则希望医疗费用下降。但是,现在政府的医疗投入在下降,负担转嫁给了百姓,这并不是医疗体制改革的初衷。“由于政府的以及员工身份如何置换等多种因素,医疗体制改革目前在三年内还是难有比较大的突破。不过,许多地方认为现在医疗体制改革并不是非改不可,事实上却是非改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