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三大战略铁路中国陆路交通下的经济融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09日 14:54 中国经营报

  作者:张岩铭,肖经栋

  在安大线搁浅,马六甲海峡局势变幻莫测的情况下,中国寻求陆路上的交通通道则成为关系今后长远发展的大计。为此,中巴(巴基斯坦)、中缅(缅甸)铁路建设的提出,将成为中国陆路交通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千件数码产品1元热拍 新浪点点通个性smsDIY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哪里可以免费发短信?

  与此同时,中国沿海铁路建设也正在实施当中。事实上,沿海铁路和中巴、中缅铁路并非是风牛马不相及:沿海铁路的建设,将促进中国经济区域整合,使得中国能够通过中巴、中缅铁路,在更大范围内加速整合国际区域经济。沿海铁路:加速中国经济融合

  中国对外开放以来,经济重心从内地向沿海转移,珠三角、长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三大经济带的形成,导致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大大增强。但从中国目前整体的发展格局来看,沿海整体的迅速发展并不能掩盖沿海内部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同时,南部沿海、东部沿海与北部沿海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也是不容忽视的。

  “沿海大通道的建设正是为了适应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组合而创造一个条件”,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秘书长陈耀对记者如是说。这种大通道建设会使交通基础设施更完善,不管是东北利用沿海的高科技和资金,还是中部、东南部这些资源缺乏的省份利用东北的重化工、油气、矿产等资源,都会比较便利。沿海铁路如果建成通车,将大大缩短运输路程,减少交易成本,沿海内部的发展也会更合理。

  经济发展的规律是经济中心靠近沿海,这已经是国际发展的规律,中国也不能例外。而从国内来看,西部人口的分散导致对环境的消费不合理也是西部环境恶化的一个原因,因此走环境消费集约化的道路也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认为,要通过交通和基础设施的空间的重新布局来造成人口和产业活动的空间的重组,使人口向东部集中。沿海铁路一通,则铁路沿线的一些空白地带会形成集聚作用,吸纳西部人口。因此沿海铁路对于吸引西部劳动力,减少西部环境压力来说,作用巨大。

  华民还认为,将来中国人口应该主要积聚在东南沿海、长江流域以南。铁路的布局发生变化,必然会导致城市、人口布局发生巨大的变化,让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流域修养生息,才能给我们的后代一个健康的生存空间。人只有和环境协调发展才会有出路。“从这个角度来说,沿海铁路的战略意义远远重于京九铁路”,华民如是说。中缅、中巴铁路:加速国际区域整合

  沿海铁路的建设将加快中国区域经济的整合,而中巴、中缅铁路的建设将促使中国和东南亚经济整合加速。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纪尽善透露说,以前西部产品多从东南沿海出口。如果中缅铁路建成,最少将可以使西部地区出海运输距离缩短5000公里的路程。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石磊则认为,交通条件的改善会增加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流量。以往中国与西南周边国家的贸易量并不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交通的局限。铁路的交通流量比较大,会改变我国特别是跟巴基斯坦等国家的劳务贸易。这也反映了我国在外交上的新举动。尤其是目前巴基斯坦与印度的关系在改善,这对我们发展中印关系并形成中、印、巴良好关系也是有好处的。

  华民说,西南人口密度大于西北,他们要打开通海铁路。如中缅铁路,在南亚次大陆,人口密度集中,而且周边国家如缅甸越南可能还可以为我们国家提供如木材等资源。西南地区要依靠东部经济圈的辐射是不太现实的。因为辐射力和运输成本是反相关的。西南地区自己找出海口,从市场和资源来说,中缅、中巴铁路从经济的角度来说还是有价值的。

  在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理事许宁宁眼中,从政治上来说,目前修中缅铁路的可能性并不大。但从西南地区寻找出海口来说,从缅甸出海会比较经济。以往从广西的出海口要绕过马六甲海峡,但如果直接从缅甸运石油会比较经济。而且,次区域合作将会有所加强,如和印度。印度要与东南亚加强联系,缅甸就成为中间的一个地理位置重要的国家。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聚焦航班延误补偿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欧洲杯落幕 美洲杯
全国治理超限超载行动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