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对当前黑龙江省工业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与评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08日 11: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3年,黑龙江省工业领域积极承接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大势,努力化解“非典”疫情冲击,紧紧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机遇,着力推进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充分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使全省工业生产呈现出重组加快、结构改善、速度稳定、效益提升的良好局面,对全省经济的增长起到了强力的拉动作用。据统计,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249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380.2亿元,增长13.6%,高于上年同期1.6个百分点,超额完成了
千件数码产品1元热拍 新浪点点通个性smsDIY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哪里可以免费发短信?
预期目标。

    一、经济运行的显著特点

    1、生产景气回暖,运行速度稳定

    2003年,全省工业经济呈现持续升温的走势。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度同步上升,各季度综合平均企业家信心指数130.4点,企业景气指数131.8点,分别比上年提高2.1和5.1点(剔除第二季度“非典”因素)。从工业经济运行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幅均在13%左右,全年速差仅为0.9个百分点。呈现逐月稳步上升走势,1月份同比增长12.8%,到年末累计增长13.6%,全年的增幅分别高于2001年、2002年3个和1.6个百分点,增速绝对差也由2001年的8.4个百分点、2002年的2.8个百分点缩小到2个百分点以内,达到了一个比较理想的范围。

    2、层面增长均衡,贡献份额上升

    增长均衡主要表现在各种经济成份、轻重工业门类和分地区三大层面上。200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3.5%,股份制企业增长13.6%;大中型企业增长13.5%,小型企业增长18.1%,情况好于上年;轻、重工业增速分别增长18.8%和13.5%,增幅高于上年。全省有12个地市增幅达到10%以上,其中8个地市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4种重点考核的主要工业产品中,产量增长的27种,占80%,增长基础是可靠的。由于工业经济的良好表现,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非典”对全年经济的负面影响。全部工业增加值在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达到50.7%,比重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8%,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拉动作用和主导地位十分明显。

    3、重组改制见效,创新能力提高

    2003年,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桦林橡胶、北满特钢,黑石化、哈亚麻、黑乳等经营困难的大型企业相继完成改革、重组。90%以上的国有中小企业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其中大多数实现了民有民营,股份制企业总数已经超过千户,达到1047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0%,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160亿元,占84%。改制后的企业开始呈现生机与活力,表现在经济的外向度提高,新产品增加,支柱行业作用明显。2003年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9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实现新产品产值172.8亿元,增长54.4%,比上年提高14.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和生产捷报频传。我省国防科技企业为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提供了配套支持,哈飞50座ERJ喷气式支线客机及自行研制的H425民用直升机填补了国内空白,哈汽轮机通过研发新产品,全年订货量比年初计划翻了两番。全省39个工业行业大类,总产值增长的32个,石化、机械、食品三大支柱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39亿元,增长14.9%,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0个百分点;生物制药、新型建材和电子通讯“三新”行业健康成长,工业总产值增幅平均达到20%以上。

    4、经济效益提升,利税再攀新高

    2003年,全省工业加大生产监控和扭亏增盈力度,使工业经济效益取得了新的业绩。全省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30.8,同比提高20.1点,居全国第一位。其中,地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87.8点,比上年增加9.9个点。反映综合经济效益的七项指标三项好于上年同期,总资产贡献率上升,流动资金周转加快,劳动效率提高。全年实现利润594.9亿元,比上年增长28.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71.8亿元,增长27.9%;大中型企业579.3亿元,增长28.1%;地方工业实现利润28.5亿元,同比增盈15.6亿元。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877.3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其中地方工业实现利税91.7亿元,增长31.6%。亏损企业亏损额33.8亿元,同比下降7.2%。全省工业利税总额分别比2001年和2002年超124.3亿元和166.7亿元,创历史新高。

    5、地区差异扩大,企业分化突出

    2003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地区划分,哈尔滨、大庆两市占77.4%,增加额达165亿元,两城市占64.4%,全省工业利税总额两市占92.9%,利税增加额两市占92.4%,所占比重与2002年相比有所提高。全省39个工业行业中,产值利税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0.7%)的有3个行业,依序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烟草制品业和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分别为81.2%、51.8%和43.3%。产值利税率在10―30%的有9个行业。属于重工业门类的占70%。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和橡胶制品业则是净亏损行业。从企业看,产出贡献差异更大,全省54户重点监测企业中,产值利税率在15%以上的7户,占13%,提供的利税737.4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85%;产值利税率在10―15%的10户,占18.5%;净亏损企业9户,占16.7%。行业和重点企业每百元产值提供利税和每百元销售收入提供的利税最高与最低相比差距均在10倍以上,企业呈两极分化趋势。

    二、对全省工业化进程的初步评价

    全省工业经济自2000年出现重大转机,2001年结束连续九年地方工业整体亏损局面后,近两年生产形势好转,经济效益提高,重组改制加快,工业结构改善,特别是2003年,伴随着新一轮全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消费品由万元级向万美元级跨越,住、行消费拉动高档工业品需求趋旺。使装备工业、汽车工业、电子工业、食品工业、石化工业景气度上扬,企业则由过去小而全向大而专转变,甚至出现跨地区、跨行业的混合所有制类型,企业兼并重组、改造改制,做大做强,一批大型、特大型企业集团迅速崛起。呈现投资和信贷向高回报率、高信用等级、高有机构成的工业领域转移。这一趋势符合国际产业演进的一般规律,也符合居民消费升级的现实。因此,正确地分析和评价我省工业化的进程,对推动全省整体经济层次的提升具有指导意义。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工业化的内涵是指在经济发展中机器大工业占据统治地位的发展过程,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上表现为从以落后的农业为主向以先进的工业为主的转变,加快工业化进程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结合国际上对工业化阶段划分方法,我们以人均GNP和重要的经济指标划分我省工业化阶段。按照人均GNP指标划分工业化阶段,详见下表:

    按人均GNP划分工业化阶段

    工业化阶段 人均GNP(美元)       带头的主导产业      特征     战略目标
    起步阶段         300元左右             轻纺工业   劳动密集     轻工业化
    起飞阶段         300―1500   基础瓶颈类重化工业   资金密集     重工业化
    加速阶段       1500―10000   加工组装类重化工业   技术密集   高加工度化
    成熟阶段         10000以上   新技术产业、服务业   知识密集     高附加值

    根据经济结构指标(包括劳动力、产业、工业内部、贸易和城乡结构),与人均GNP判断工业化水平的四阶段相对应,工业化阶段分为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阶段,详见下表:

    按重要的经济指标划分工业化阶段(单位:%)

    工业化阶段 劳动力比重   制造业比重   机械工业比重   贸易结构 城市化水平
    工业化初期         80            5              5          1         10
    工业化中期         50           20             20         10         30
    工业化后期         20           30             30         30         70
    后工业化           10           20             40         50         80

    注:贸易结构指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

    因为省级没有人均GNP指标,我们采用人均GDP指标做比较。根据以上标准判断,2000年,全省人均GDP10184元(1230美元),从1992年开始,全省人均GDP已超过300美元,应该说我省工业化起步是比较早的。到2002年,剔除大庆因素,全省人均GDP仍在8000元左右(900美元以上)。从重要经济指标看,就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中后期的平均水平相当,2000―2003年,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比重为50%,城市化水平为51%,制造业比重(22%),机械工业占制造业比重31%,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15%,均呈现了工业化中期的阶段特征。

    三、对近期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全省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如下主要特征:一是能源重化工业上升空间大。2000―2003年,全省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为70%以上,与全国经济的弹性需求更加紧密。二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工业从业人员继续呈现析出态势。由于我省工业起步早,计划经济时期“钳入式”的工业发展模式,缺乏与省内企业的配套发展能力,随着并购重组的力度不断加大,国企职工的技术和年龄结构已不适应新一轮产业发展的要求,劳动力的结构性析出再所难免。三是工业经济增长的投资支撑力偏弱。我省工业规模主要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进入90年代以后,工业项目的安排和新技术领域项目偏少,新增大中型工业项目扣出改制拆分因素“九五”以来屈指可数,技改投资大体维持简单再生产,并且存在着严重的流动资金瓶颈、企业生产能力利用率平均在60%左右。四是工业对全省消费的拉动具有间接性。特别是新一轮住、行消费的结构性需求,省内工业的配套能力弱,贡献份额低,经济效益不显著。地方工业整体微利,县域工业规模小,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比重不相称。由于我省工业产品结构以上游产品、基础原材料为主,重工业比重高,中间需求大,有很强的对外依赖性,所以最终消费尤其是居民生活消费的比例低。因此,针对我省工业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突出矛盾,今后一段时间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针对国民经济新阶段的变化趋势,确立长期的工业主导型战略。2004年,是国家全面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开局年,也是执行“十五”计划的关键年份,首先要根据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全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良好预期,研究制定“十一五”计划的总体盘子,进一步明确在稳定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确定“工业主导”战略,把发展经济的重点、经济和效益增长点向工业领域倾斜。发挥工业在全省经济中的应有作用。其次,要针对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下力气研究我省老工业基地现状与问题,透彻分析全省工业的比较优势和结构缺陷,用足用好国家政策,研究制定具体的人才流动、资金支持、效益回报、技术合作、外需导向等激励措施,形成“政策洼地”,国家在解决我省体制性、政策性难题上出台了许多政策,包括企业改制、兼并破产,主辅剥离、债务清偿、人员安置等。第三,要针对消费结构升级和信息时代的特点,加快国有工业的改造步伐,适时增加投入,延伸加工链条,启动即期拉力,加速推进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加快国企改革步伐,提高工业对一、三产业的带动能力。一是针对我省装备制造业在全国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加大重组改制力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形成集团外向型、外需稳定型的若干行业优势。二是发挥黑龙江省食品、医药、以农产品(资讯 行情 论坛)为原料的轻工业资源禀赋,鼓励相关行业、知名企业参与国企改制、改造,做大经营规模,打造知名品牌,比如哈药、完达山乳业、北大荒(资讯 行情 论坛)米业,绿色、特色食品加工业,液态乳企业等。通过政府引导,市场牵动,发挥资源优势,形成工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提高附加值。三是拓展就业空间,扩大消费品市场份额。改变工业对农业、第三产业拉动力弱的局面,形成抗市场风险比较强的产业群、企业群和优势产品群,同时,在改制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市场导向原则,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的短期行为。

    3、加强宏观调控,挖掘人才资源,提高企业素质。我省科技综合实力在全国排第8位,科技人员总数居第10位,但由于企业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仍然落后,科技进步对生产的贡献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首先,要摸清我省2000年以来科技人才拥有状况的“家底”;其次,要对离退休科技人才建立资料档案,发挥“传感”作用,加强科研开发力量和中介组织的培育,使之在老基地振兴战略中稳住中老年人才队伍;第三,针对近几年生产安全隐患多,人员流动性大,企业管理水平落后的具体问题,要从宏观上加大力度,落实标准化监控和安全防护措施,减少增量损失;第四,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业务核算和统计基础工作,推行电子化、数字化管理方法,制定行业技术经济规范和质量监测标准,实行科学的技术分类,并与金融系统信贷、诚信等级靠拢,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我省工业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与此同时,要真正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部门在提高市场化程度,培育发展环境、改善人文条件等方面的职能定位,切实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解决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各种“梗阻”问题。

    4、抓好企业办社会“主辅分离”工作,加强扭亏增盈监测。当前,黑龙江省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工作压力大、任务重,要针对不同情况,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分步实施分离,真正为企业减负。与此同时,在连续三年实现地方工业整体扭亏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扭亏增盈成果,制定具体的“行业―重点企业―产品”的扭亏增盈策略,提高经营效果,把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各方面积极性调动好,把人民群众的创业热情维护好,把各种利益群体的愿望实现好。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黑龙江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聚焦航班延误补偿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欧洲杯落幕 美洲杯
全国治理超限超载行动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