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戴园晨:升息没必要 利率调整应谨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08日 08:50 中国经济时报

  目前物价指数上涨的原因并不足以让货币政策当局要动用升息这一手段;近年来的CPI增长是恢复性增长未来一段时间消费物价指数应趋于稳定;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脱节,积极财政政策要及早淡出;货币政策操作的重点宜放在调控货币供给与财政政策的协调方面

  本报记者 杨明炜

进入伊妹儿的网络豪宅 新浪点点通个性smsDIY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哪里可以免费发短信?

  最近关于升息的讨论因为美联储加息而再度成为众多研究宏观经济专家学者讨论的热门话题。就升息这一热门话题,记者登门专访长期研究宏观经济的著名经济学家戴园晨。

  以下是记者与戴园晨的对话。

  记者:最新因为美联储小幅加息使国内讨论升息的声音越来越大,您对此作何评述?

  戴园晨:我的观点是,目前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升息。升息对我国宏观经济有百害而无一利。

  记者:您的观点好像大多数专家的意见不太一样?为什么?

  戴园晨:何谓升息?升息主要是考虑到通货膨胀以及物价上涨所造成的银行负利率等影响经济中长期发展因素,为保护中小储户利益而采取的货币政策。而目前,物价指数上涨的原因并不足以让货币政策当局要动用升息这一手段。

  记者:为何这么讲?现在通常的说法,消费物价指数连续保持较高增长率,以及投资增长不断加速,有必要采取升息来保障经济中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并有数据证明,从去年11月至今年3月,CPI同比增幅已经连续4个月超过3%,今年1月份的数据为3.2%。3月1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月份CPI增幅为3.2%,而商业银行1年期存款利率为1.98%,如果考虑到20%的利息税率,实际利率只有1.58%,这意味着银行存款利率保持1.5%的负利率超过了4个月。据此,一些学者认为,加息是必然之举。

  当然,人民银行也公布了5月份企业商品价格水平。5月份企业商品价格总水平较上月下降0.3%,较上年同期上升9.4%,月环比指数是自去年7月份以来的首次下降。您对此作何评述?

  戴园晨:据我的研究,近年来的CPI增长是恢复性增长。

  自1999年以来,消费物价水平就在不断下跌。而从去年开始,CPI指数呈上升趋势,而CPI指数反弹主要是因为粮食价格的反弹,而工业品价格却在下跌,有许多工业品价格甚至比1999年还低。

  另外,目前消费物价指数不能准确反映物价水平。今年是去年物价上涨过程中的“翘尾巴效应”。我的判断是,未来一段时间消费物价指数应该趋于稳定。

  记者:请详细解释一下。

  戴园晨:目前消费物价上涨主要是两类商品价格上涨。一类是农产品、副食品价格的上涨,一类是资源类商品,如石油、煤炭等价格的上涨。

  而农产品、副食品价格上涨主要是恢复性增长,是继1999年的价格反弹。而资源类商品价格上涨,主要是国家对煤炭开采等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而当房地产、汽车等热点行业投资增长过快时,自然对资源类产品需求加大,从而导致资源类商品价格的上涨。

  记者:有人提出,升息可以遏制热点行业投资过快的现象。您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戴园晨: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对资源类商品价格上涨,升息不足以解决此类能源结构性矛盾。另一方面,农产品、副食品价格上涨对消费者影响也极为有限。

  记者:为什么?

  戴园晨:对城市居民而言,由于农产品、副食品价格上涨而导致对城市居民的影响不会太大。因为,随着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系数的下降,“吃”在城市居民支出的所占比重不会太大。而对农村居民而言,由于农产品、副食品价格上涨对他们是有利的。是好事。

  记者:现在人们结合美联储小幅升息,认为中国也应紧随其后。

  戴园晨:虽然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但实际上其利率水平仍然比我国低;如果我们再加息,必然导致国际游资进入中国“套利”,不利于我国国际收支平衡。

  记者:但是我们也注意到,人民银行今年5月中、下旬在全国50个大、中、小城市进行了城镇储户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城镇居民对当期物价的满意度大幅下降,未来物价预期不乐观;城镇居民对利率的认可度降低,储蓄意愿有所减弱。人们对经济增长预期不太有信心,您有何建议?

  戴园晨:分析原因,我的判断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脱节。

  我的建议是,积极财政政策要及早淡出。积极财政政策与现在的宏观经济形势不相符。现在面临的是通货膨胀、投资快速增长,早些年推出积极财政政策的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改变。即使现在积极财政不能全面淡出,也可以先采取减少国债发行的规模与数量。少发500亿元国债远比压缩500亿元贷款效果更好。

  当前虽然要以货币金融调节为主,调整和完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但也要全面把握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汇率政策之间的联系,以财政政策转型的速度、稳定汇率的要求为前提,考虑经济运行调节的需要,准确实施相应的货币政策。

  由于对当前需求变化的特点还把握不准,因此影响投资信心、影响预期进而影响货币需求的措施必须谨慎,如调整银行利率等。防止由此导致市场需求大幅度回落。货币政策操作的重点宜放在调控货币供给与财政政策的协调方面。在货币政策方面不宜采取过大的动作。而在财政政策方面要作一些协调的调整,财政政策有较大的调整空间。

  (戴园晨1946年毕业于江苏省立江苏学院,历任财政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并担任全国工商联特邀顾问、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高级学术顾问等职。曾发表大量讨论经济体制改革和宏观经济问题的论文。)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聚焦航班延误补偿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欧洲杯落幕 美洲杯
全国治理超限超载行动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