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哈佛亚洲商业会议简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07日 15:37 新浪财经 | |||||||||
亚洲视角:一成不变的商务? 提要 哈佛亚洲商业会议(亚洲)(HABCIA)是由哈佛大学本科生及研究生联合发起的研究亚洲及其商务环境的大型会议。HABCIA与其上层会议哈佛亚洲关系项目(HPAIR)一样,都是哈佛
中心内容 哈佛亚洲商业会议(亚洲)由3个主要演讲和2个小会构成。每个小会含3个座谈小组,每个小组由3-5名发言人和一名组织者,组织者为哈佛商学院教员。小组主体由我们的内容策划部和顾问族共同决定。 在六个不同的小组中,会议的一致核心主题为:1)分析亚洲经济努力创造可持续性增长的过程中,某些行业所面临的风险2)讨论亚洲政府官员和商界领袖为抓住全球化机遇和迎接挑战所拟战略以及3)挖掘亚洲经济平台下的商业机会。 小组1:个人消费品:电子及通讯类 作为个人消费品讨论系列的一部分,本小组集中研讨中国以及亚洲的电子产品市场。首先本小组将讨论通讯业在中国以及其潜在的“增值服务”的增长。类似Wi-Fi和3的技术将如何整合进该行业。基于互联网的服务以及在线游戏何去何从?在现在条件以及在未来可能出现的饱和情况下,通讯企业的发展战略如何?随后,小组会集中研讨电子行业。该行业在中国的优势成长领域是什么?大型跨国企业如何与本土企业竞争?如何定位本土企业?同时该小组还会讨论有关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分销和市场营销战略等问题。 小组2: 媒体 本小组讨论亚洲商务环境中媒体的作用。首先,小组对媒体是否可以成为一种持久性行业做出讨论。在中国,国有的媒体行业将如何发展?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消费者市场是哪一块?我们是否会在亚洲或亚洲各国看到更多的媒体公司进行合并?其次,小组研讨媒体和商务的关系。媒体的发展将如何影响中国商务运作方式?媒体将如何影响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商务交易的透明化程度?这对金融和商业市场的发展起到何种关键性作用?第三,小组在预测媒体行业的前景基础上探讨国家及其与媒体的关系。未来的政治变动将对媒体行业产生何种影响?国外媒体的进入将如何影响对媒体行业的现行管制? 小组3: 消费者金融服务 本小组研究中国消费者金融服务的发展历程。其中包括:发展中国家信用卡和债务市场,对金融结构相似的发达国家这两种市场的比较,抵押贷款市场的发展,银行和保险公司私有化及其上市,以及中国大面积的股票市场的发展。首先,小组研究发展中国家信用卡体系和债务市场的发展并对花旗和汇丰银行做案例研究。这种发展应如何与亚洲发达国家的相似体系,例如日本和韩国,进行对比。其次,与信用债务相关的,小组也将对抵押贷款市场及其相关构成市场进行研究,例如汽车抵押贷款和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第三,小组将同时考虑正在进行中的银行和保险公司私有化以及中国有结构的股票市场的发展。在建立这个金融框架中我们付出了哪些努力,在未来还应该做些什么?小组将对目前的金融环境和其发展潜力进一步分析理解。 小组4:技术与基础设施 本小组将考察基础设施的主要发展过程并指出流动的商业机会。首先,小组将分析亚洲地区历史的和近代的基础设施发展,并对未来基础设施的定义和商业发展机会做出评价。然后小组将对亚洲地区成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案例分析。这些案例应如何与欧洲和北美的项目进行比较?是否具有独特的一面?基础设施行业是否直接采用的西方模式?之后,小组将研讨船舶、铁路、航空以及新型的基础设施领域:信息和商品流通领域-我们是否将在亚洲看到一个更具有竞争性的市场,其中每个主要成员都将向哪个方向发展?本小组旨在将基础设施行业模型化并对将来该行业中个人资本的发展做出预期。 小组5:个人消费品: 评价其发展历史中的里程碑事件并对未来几十年该行业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首先,在食品和饮料行业,跨过公司已经在中国成功的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声誉。这些公司采取了那些具体的战略来抢滩中国以及亚洲的其他市场?这些战略的运作相较与更成熟的欧美市场来说又那些不同?该小组将广泛的探讨这些运作的细节差异以及未来变化的空间。其次,小组还将讨论奢侈品,或低需求弹性产品,比如化妆品和烟草制品。未来亚洲能为这些产品提供多大的市场?这些市场是否将只局限于大城市,能持续多久?小组将讨论这些市场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商务和法制背景,由此涵盖制造业和分销网络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 小组6:汽车业与能源 本小组研究中国的汽车行业以及与其相关的能源领域。正在崛起的合资企业、在中国的外国品牌的案例研究、本土的汽车公司及其扩张以及外企兼并本土企业的现象。首先,合资企业如何崛起,其所有权构成是否会延续?本土私营企业在该行业中起何种作用?讨论过这个话题,小组将进一步针对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的各个品牌做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其次,小组集中研究本土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他们与外企相比是否具有竞争性,他们能否在消费者市场上抢得一块天空?这些本土企业应采取哪些策略?中国是否将具有自己的本土品牌,象韩国和日本一样?在本土企业发展过程中,国外所有权将发挥何种作用?最后,小组将探讨中国以及亚洲的能源问题,探讨本土以及国际能源/石油公司的角色与定位。这些行业会在亚洲复制其在世界其它市场所取得的成功么?亚洲具备机遇和手段来考虑新型能源么? 本小组的建立正是基于这些关键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