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晓华:缘何中国高增长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07日 06:57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社北京七月六日电 (记者 张素平) 缘何中国高增长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今天在全国政协十届六次常委会上自问自答。 他首先进行了一番比较:日本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经过二十余年百分之十左右的的高速增长,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强国。而中国从一九七八年开始,也经历了二十余年的高速增长,到现在却只达到了小康初级阶段。“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邱晓华给了自己的问题三个答案:首先,经济结构、运行模式、体制等方面存在问题。如,优胜劣汰机制没有建立,大量资源由低效企业支配。其次,企业追求自我循环,消耗高,第三产业程度低。再次,经济增长速度高,库存也很高。大量产品积压在仓库里,未转化为实际财富。 他还强调,中国经济发展中有以下一些偏向需要纠正: ——为了追求增量财富,破坏大量存量财富。一个典型的个案是大量拆除旧城区,创造新城区。今年挖,明天填;明天填,后天挖。创造百分之一的GDP,却消耗了百分之二的存量财富。 ——未明确创造财富的主体是政府,还是民间。过去过多看重政府、国有经济,没有运用市场、民间的力量,效率较低。例如,国有金融一统天下,未建立多元的金融体系,一抓就死,一放就乱。 ——只注重财富创造,未注重财富分配。分配关系未理顺,市场体系下的分配方式不尽合理,严重挫伤了各方的积极性。从二000年起,中国的基尼系数开始超过零点四的国际警戒线。 今天政协常委会讨论的焦点之一是如何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邱晓华认为,推进经济方式转变时,应将体制转变作为重要前提。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