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企海外上市出现回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07日 04:03 中华工商时报 | |||||||||
本报记者孟怀虎 实习记者刘志刚 6月末,“2004中国民营科技企业新加坡上市推介会在广州召开,虽然新加坡方用一种从未有过的强势加强对华民营企业宣传,意图缩短中国民营企业与新加坡交易所的距离,来打开其赴新加坡资本市场的融资之路。但作为最早热衷于新加坡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特别是浙江的民营企业对此并没有表现出以往的冲动和热情。
浙江民企成为资本市场新贵 深圳中小企业板正式启动以后,除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拔得头筹,成为中小企业板首家上市公司外,浙江另外两家民营企业———浙江伟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也先后以第三和第六的位序,跻身中小企业板上市“新八股行列。 “中小企业板的设立,为蓬勃发展的浙江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平台和发展机遇,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借助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推动浙江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浙江省副省长章猛进在一次会议上讲了上面这番话。 来自浙江省上市办的消息,除了刚上市的三家公司之外,目前浙江传化、浙江盾安、凯恩股份、鑫富生化、京新药业、中捷缝纫机分别发布了招股说明书,都已在中小企业板觅得一席之地。此外,宁波热电、苏泊尔炊具等浙江企业近期也将出现在中小企业板上。 可以说,浙江已经成为目前资本市场上的新贵。据统计,前年和去年,浙江首发上市和通过发审的企业均占全国的十分之一。目前,浙江全省已有78家公司股票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A、B股上市公司家数跃居全国第6位。眼下,浙江又有16家企业通过了证监会的审查,等待发行。 海外上市出现回流 早在深圳中小企业板尚未热起来之际,浙江民企一般都瞄准到新加坡上市。在此之前,新加坡证券市场最大的外国企业来源地是中国大陆。而浙江民企是这个市场最为狂热的追捧者。特别是今年4月,新加坡与浙江签署三项资讯科技(IT)领域的合作协议之后,一支浙江IT商务洽谈团悄然登上飞赴新加坡的航班,寻找进一步合作和上市的商机。据悉,这次洽谈团一行20人,包括15家IT企业负责人。而之后,去新加坡进行商务考察的代表团便开始络绎不绝。 浙江省已有3家民营企业被浙江上市办确定为今年在新加坡首批直接上市企业。其中,5月3日,绍兴稽山集团首先在新加坡主板上市,这是继浙江金义集团新加坡买壳上市之后,真正意义上在新加坡主板上市的浙江公司。 中小企业板的启动无疑给亚洲第二基建投资公司副董事长、新加坡人简文伟一个不小的打击。简先生常驻上海,他今年的一个特别任务,是在浙江寻找20家优质企业赴新加坡上市。 然而中小企业板启动之后,深交所也直接把目标瞄准了浙江,近期在浙江的不少城市开设“中小企业上市培训班。因此,有投行界的人士估计,浙江至少有近千家企业能达到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上市的标准。而浙江的企业也愿意去中小企业板上市。这样的消息,无疑是给简先生当头一棒。 浙江省上市办的一位工作人员透露:“自从深交易所推出中小企业板后,打听上市规则的企业一天比一天多,其中有许多是原来准备去海外上市的企业。”浙江民企海外上市开始了回流…… 回流有其必然因素 最先在新加坡上市的浙江金义集团董事长陈金义据此对记者分析说,出现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首先,在国内中小企业板块上市比起绕道海外融资,国内的中小企业板则更加近水楼台,浙江民企应该提前嗅出这种机遇。他分析认为,以往优秀的浙江中小型的民企想实现业务国际化,最通常的办法就是通过资本国际化。然而从上市成本来看,在美国纳斯达克融资成本一般约占融资额的10%以上,在香港地区更高达20%以上。即使在香港创业板费用一般也要达到10%-15%。而在国内主板上市,融资成本一般约占融资额的5%左右。 其次,相当多的民企对境外上市规则不了解。证券市场的监管也比国内严厉得多,不是每个企业都能从容应对的。 最后,境外上市规范性要求高,而民企往往存在治理结构缺陷,加上难以准确评估甚至于改造民企的实际业务,敏感的海外投资者也会存在质疑。 立志打造证券强省的浙江省,在深圳推出中小企业板后,部分地区也开始针对中小企业板特点开始上市普及宣传,并积极联系投行为企业服务。浙江省政府上市办副主任颜春友解释说:“政府鼓励浙江民企上市,很大程度上是希望它们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构建公司管理模式,使企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得到国际投资者的认可,从而能够参与国际竞争行列,开拓国际市场。”(7C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