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七翻身”的先决条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07日 01:30 证券时报

  阮华

  在股海泡久了的人,没有几个不知道“五穷六绝七翻身”这条股谚的。但知其然未必知其所以然,倘问它源自何方、典自何处,大概就不甚了了了。我曾向不少人请教过,从香港股市传过来是没有疑问了,典型的中国七字表达句式也印证着这一假设。但究竟是香港股人的发明、移植呢,还是另有出处?连港股的老行尊也说得不甚清楚。后来总算从一个朋友
进入伊妹儿的网络豪宅 新浪点点通个性smsDIY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哪里可以免费发短信?
那儿弄明白了一点,揣其意最初应起于农家:春末夏初,青黄不接,旧粮吃完了,新稻还接不上茬,故云“五穷六绝”(农历);待熬到早造上市,才“七翻身”了。这样看来,它原来是讲粮食的供求关系的。这种解释,故名之曰“五穷六绝七翻身”的古典版式农业社会版。

  现代版或股市版的“五穷六绝七翻身”,则是关于此段期间股市走势的“月份预言”:五月份一般年报公布完毕,业绩浪的炒作随之落幕;而新的题材与热点尚未发掘形成,行情于是告一段落。资金运动也就开始了一个落袋为安、出大于进的过程,多空力量亦朝着有利于下一轮运作的方向配置,被称为“五穷六绝”的调整便出现了。由于此类性质的中级或次中级调整往往在经历二三个月后会有反转或反弹出现(视回档的深度与当时股市的环境而定),于是便有“七翻身”的说法。可见发展到了今天,粮食虽已被资金所置换,但“五穷六绝七翻身”仍然是反映供求关系,其基本内涵还是没有变。

  然而促使供求产生变化的那些因素却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的,例如今年最重要的因素便是宏观调控。正是由于宏观调控,使做多资金的汹涌攻势戛然而止,又使基金大扩容带来的上千亿资金望而却步,从而倾偏了多空供求的天秤。可见若想偏了的天秤再正过来,首先宏观调控的局面要完全改观或让人感到乐观。离开这一点去孤立地探讨供求,不过是重犯一季度时曾犯过的错误。

  从所读到的几篇评估下半年资金面形势的文章得出的印象,总体来说并不紧张。然而正如前面所讲的:不紧张并不等于一定就能有行情,因为投资者的心理预期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供求本身是一对动态的概念:有行情不愁没有资金(所谓不请自来),市道低迷有资金打死也不来。故此,综述以上能不能“七翻身”关键取决于两点:一是宏观背景,二是能否把行情发动起来。前者要看一周后陆续见报的统计数据,后者的工作主力目前似乎正在做。

  中国股市“五穷六绝七翻身”的经典故事,发生在1994年,那是在基本面并不配合而完全由市场规律推动走出来的。似乎所付的代价太大了(约回吐80%),这样的“七翻身”,但愿不会再见到。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马龙-白兰度病逝
建华企业家课堂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全国治理超限超载行动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不良信息举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