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DC无疾而终 深陷“投资死局”销声匿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06日 16:30 赛迪网 | ||||||||||
    方正科技(资讯 行情 论坛)数码相机业务正在走向一个死局。     方正数码相机无疾而终     方正科技的数码相机业务行为最近有点怪,风风火火了一把后就开始销声匿迹。
    与此相对应的是,2004年4月,方正科技(600601)公布2003年年度报告,报告称将改变其原定投向数码相机业务的3800万元投资的资金投向。报告还在解释减少投资的原因时表示:虽然公司原来认为数码相机市场前景广阔,但由于“市场环境变化相当大,公司原掌握的技术已不足以使公司在此方面有很强的技术竞争力。所以公司对数码相机项目的发展态度较原来“更加谨慎”,因此决定“减少投资总额,变更其中的设备投资3,800万元。”     此前,方正科技拟投资7,000万元用于新建数码相机产业化专项项目。但据记者了解,用于新建数码相机产业化专项项目实际投入资金仅是517.61万元。对于剩下的资金,方正科技表示,“除3800万元变更为投资珠海多层公司的HDI项目外,其他资金将按原投向部分延迟投入。”     4月份,央行出台了调整准备金率的政策,这意味着不少公司将比以前更难从银行借到资金,同时也将增加融资成本。多位分析师和基金经理对《知识经济》说,央行发出的紧缩信号十分明显,对股市构成中期压力。毫无疑问,2004年IT公司的整个融资环境不容乐观。     不难理解方正科技变更数码相机资金的投向,广发证券的分析师认为。“银根收紧的中长期影响是重大而实质性的。因为,这将直接降低投资者对行业增长、上市公司业绩提升及股市资金面的预期,从而影响投资者对股市运作空间的预期。”该分析师认为,这种融资环境将逼迫方正科技将获得资金的目光由外部转向自身,因为决定企业“造血”能力的是内部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素质,以及外部的经营环境。     实际上,数码相机的核心技术CCD、CMOS掌握在国际厂商手中,全球25%高端数码相机的CCD芯片是由柯达提供的。目前,国产数码相机的CCD、镜头、处理芯片等技术严重依赖国际企业。相关人士认为,数码相机领域固有的技术壁垒是方正科技不可跨越的障碍,因此,方正科技一直选择使用价格在中低端市场搭建“城池”,并借长期铺设的渠道作为城池的壁垒。但技术和价格往往并不是决定市场成败的惟一因素。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国外厂商渠道上的频频出击,使得本来就不牢固的方正数码相机业务更加危机四伏。在数码相机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业界人士分析认为,方正科技继续投资数码相机业务将“必死无疑”。     在市场层面上,代理商已经对方正数码相机失去了信心。方正区域代理商一位曾长期从事方正数码相机销售业务的人员表示,方正已经撤掉数码相机这一块,半年没有出新品了;现在只有一些库存,他们那里只有hotopower225,目前不同商家可能还有一些不同型号的数码相机,但市场上已经没有太多了。他同时对方正退出以后方正数码相机的售后服务表示担心。     不少销售人员还向记者表示,现在国际厂商大都作了战略调整,从性能和价格角度考虑,国产相机没有什么优势,方正没有核心技术,做方正数码相机没什么利润。他们现在都重点销售佳能、索尼、柯达等进口品牌。记者了解到,目前方正数码相机的现有型号也不齐全,最新的也是2003年出的DCSMART23和DCSMART33两个型号。而在有销售的商家中,已经算是最新的方正DCSMART35都只有寥寥几台存货。     “中间环”缺失     回顾中国国内的IT史,国内厂商在IT上取得的成绩无不和渠道切身相关。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样的优势并没有在方正数码相机上得到任何体现,除了少数方正专卖店中可以看到零星的方正数码相机外,绝大部分DC渠道中都充斥着国外的品牌。     “方正数码相机出货量太小,而且品牌和产品都不稳定,变化太大,还有就是型号太少,不具备任何竞争力,购买的人实在太少。”一位姓李的经销商一语道破了方正数码相机的“短处”。     经销商对方正数码相机的“鄙视”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姓李的经销商告诉了记者一个故事,一位客户曾在他的柜台前询问是否有方正数码相机的品牌,他的销售人员表示十分诧异:“现在方正的质量根本不行,为什么考虑买方正呢?现在国外的品牌在任何一个档次和价格上都有各种型号可以选择的。”然后向客户痛陈方正数码相机的不利之处,并极力推荐国外品牌。这种现象在电脑市场司空见惯。作为销售的一个关键环节,经销商的态度无疑会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对国内品牌的普遍不认同,更使得国内品牌的销售面临很大的障碍。     大势已去,细心的人已经观察到,国外数码相机厂商渠道扁平化的调整也使得方正等国产厂商在核心城市的渠道优势开始丢失,日韩系厂商对数码相机的市场运作流程更为了解,甚至开始直接插手市场销售,渠道的纵深也已在幕后悄无声息地进行。来自销售第一线的数据表明,大多数的国外品牌都已经通过一些非正式的渠道渗透到二三级城市,其销量和市场认同都获得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其苦心经营的本土化也逐渐开始发挥作用。这一趋势在2003年初进口数码相机市场份额被取消后更加明显。     渠道的失策使得方正在数码相机业务上不可避免地选择了沉默,与此对比鲜明的是,如今,瓜分中国80%以上的外资品牌已开始了新一轮市场渗透,除索尼外,奥林巴斯(中国)为了迅速扩大市场,也于2004年4月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实行数码相机直销;佳能则开始在中国进行渠道改革;三星上个月宣称,将在2006年以25%的市场占有率进军中国市场前三甲。在争夺中国市场前三甲的位置上,国产品牌早已集体缺席。“我们也很担忧,老百姓都认日美品牌,这个状况要改,很难!”国家照相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相关人士透露,他们甚至在今年3?15时都没有公开数码相机质量不合格产品的名单,“就是为了保护国产品牌的整体形象。”     为此,方正科技某分公司负责数码相机业务的人士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显得忧心忡忡。“这段时间方正的数码相机业务的确非常困难。说不定总部会停掉这个项目呢。”     由此可见,方正科技数码相机业务如今已经走入死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