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传导不畅 宏观调控仍须落实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05日 08:54 中国经济时报 | |||||||||
本报记者 杨明炜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统计数据称,今年前5个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1105亿元。有专业人士称,金融宏观调控成效进一步显现。但有专家就此评述,由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宏观调控政策还有待进一步落实。
货币政策不搞“一刀切”,实际执行中有偏差 刚从山西、大连等地考察回来的中国人民银行参事、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秦池江,向记者介绍了考察的一些发现和感受。 秦池江说,对宏观调控,央行一再强调,要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但在实际执行上存在偏差。例如,商业银行为了达到压缩贷款的目的,对企业放贷进行清收。但实际执行的结果是,对好收的企业就清收的多,有的商业银行把企业正常的流动资金也收回来了。而对央行、银监会明令要求进行限制的放贷,则往往难以收回来。 他介绍说,个别商业银行甚至不分企业经营状态好坏、企业大小,把授信权全部收到省一级分支机构,对当地经济发展及企业贷款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据记者了解,对于当前宏观调控存在的某些不正常现象,央行也比较清楚。上月中旬,央行召开大区分行负责人会议,对当前宏观调控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年二、三季度工作任务进行了布置。会后,大区分行也相继召开了中心支行工作会,会议进一步强调,人民银行继续进行宏观调控,进行窗口指导。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影响宏观调控效果 专家普遍认为,中央确定的宏观调控的步骤及进度是适当的。但观察前一段时间宏观调控的效果,秦池江表示,目前存在问题是,宏观调控的窗口传导机制不畅,影响了宏观调控的效果及目标实现。 以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分析,今年前5个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1105亿元。但“1105亿元”这一数字并不是贷款总量减少,也不是贷款绝对额的减少,只是今年1至5月贷款增量的减少。值得指出的是,去年是贷款大膨胀的一年,去年上半年金融机构新增加贷款额为1.8万亿元。央行公布的数据说明,今年上半年的实际贷款规模并不小。 秦池江认为,就目前的贷款规模来看,不构成经济紧缩、信贷紧缩,宏观调控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问题更为紧迫的是,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宏观调控的效果。 在今年4月13日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讨会上,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就指出,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可以观察到,金融机构的经营目标在逐步向利润最大化目标转变,但和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一些金融机构,特别是一些大的金融机构,依然没有摆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所留下的“官本位”的特征,在经营目标中,个人的职位级别往往排在利润指标之前,这无疑会影响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传导效果。 秦池江此次考察,也深切感受到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扭曲。一些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认识简单化,认识上不统一,以及银行自身考核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果。 他举例说,此次宏观调控对一些投资过快的行业,如钢铁、水泥、房地产等采取适当紧缩政策是适当的,但在执行过程中,部分商业银行对诸如高科技、中小企业、农业企业,以及有市场、管理健全的企业贷款也采取紧缩政策,则是不适当的。 货币政策下一步取向: 加息可能性有多大? 对下一步宏观经济政策取向,虽然出现了一些影响货币传导机制的现象,但总体上看,目前宏观调控的目标及手段是适当的,并且宏观经济正在向调控的预期目标发展。因此,有专家认为,暂时没有必要再出台新的宏观调控措施,特别是升息。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王小广博士认为,下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经济缺乏通胀加速的基础。去年四季度以来的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长主要推动力是粮价上涨,今年1-5月份,CPI上升3.3%,食品价格上涨的贡献达2.7个百分点,即除食品外的非食品价格仅上升0.6%。因此,当前通胀率并不像一些人想像的那么高,就工业品来讲,实际上仍然是处于“通缩”状态。 从趋势来讲,CPI增长有望在二季度末或第三季度逐步回落。一是因为今年夏粮增产已成定局,农业部的数据称今年小麦将增产25亿公斤左右,由于扩大种植面积和天气较好,预计秋粮也会明显增产,这将对目前的粮价上涨形成一定的抑制作用,并拉动CPI下行。二是多重迹象表明,CPI增长有见顶的趋势。5月份CPI环比下降0.1%,再结合当月生产资料价格出现连续7个月上升后的第一次回落,说明5月乃至6月CPI的上升只是由于时滞因素的作用。 也有一种观点认为,CPI增长超过5%就应该加息,或者CPI增长连续三个月保持5%以上就必须加息。那么,如果三个月之后回落怎么办,要降息吗?王小广认为,关键是看CPI增长在5%以上是不是呈逐渐加速的趋势,如果连续三个月都是保持5%上下,并无加速上扬的趋势,则没有加息的必要。 专家指出,对加息问题要十分慎重,不仅因为它是一种总量调控措施,把握不好,会对整个经济产生明显的收缩作用;而且在当前情况下,因本外币利差扩大,增加套利空间,从而导致国外热钱大量流入,这将增加人民币的基础货币投放量,还会增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专家认为,尽管两年多来中国经济强劲增长,但由于就业不足和消费增长不够强劲,使得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同时,国际市场供给充足、全球通胀率均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这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而通胀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此情况下,只要物价增幅在达到5%后不再继续加速上扬,便不必加息;宏观调控政策也应仅限于结构性调控,不必采取全面的紧缩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