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何时照到流通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05日 08:22 上海青年报 | |||||||||
本报讯 (记者王原) 百联集团: 地价高启只租不买
国内最大的商业流通企业百联集团,虽然已经被列入了“国家队”的名单,但是该集团购物中心事业部已经基本放弃了“买地”开店的计划。“未来我们基本不会采用开发地产的方式,来拓展购物中心网点。”百联购物中心事业部黄真诚总经理此前接受采访时说,“除了在房地产发展空间非常大的地区,如重庆等,百联购物中心可能参股20%至30%的比例,其余地区将以完全租赁的形式经营。“ 事实上,在高地价时代,上述只租不买的扩张模式已经被大多数商家采纳,但是业内认为,大量的租地虽然可以达到快速拓展的目的,但是却不利于积累企业固定资产。中国商业联合会商业广场专业委员会郭增利秘书长接受本报采访时说,“海外企业除了依赖购物中心运营期间的物业等收入外,还依赖资产证券化,吸引基金等投资机构入股,从而较好地回笼资金。相对的,内地企业则普遍缺乏这样的途径。” 太平洋百货: 融资主要依赖贷款 如果商企执意决定采取买地扩张的方式,那么资金来源如何呢?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商家普遍采取贷款的方式。上海太平洋百货总经理江庆能坦言,“公司在台湾的5家分店中有2家店的地皮是自行购买,一块地就耗资数十亿元,这便只能依赖银行贷款的支持。至于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模式,考虑到操作较为复杂,因此还没有采用过。” 除了银行贷款外,上市融资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零售业争取上市的机会却非常微弱。据了解,徐家汇商城股份集团的上市辅导期已经通过一年半了,但是该集团高层对于成功上市的可能性,其口风依然非常谨慎。和内地流通业相比,海外流通业巨头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伊滕洋华堂等,其扩张则普遍受惠于多种金融工具的强大支持,他们的融资手段有股权融资、发债,以及资产证券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