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中国股市要破除“机构迷信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02日 19:16 中国经营报

  作者:胡朝辉

  一时被奉若神明,一时又被视为魔鬼,基金经理们在短短的三四个月里就经受了如此的心理落差。

  在2003年的蓝筹股行情中,50只开放式基金中有43只赚钱,基金净值增长率接近20
进入伊妹儿的网络豪宅 新浪点点通个性smsDIY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哪里可以免费发短信?
%,“财富效应”使投资者对基金趋之若鹜。今年一季度,基金的新发规模就超过了1000亿元,在旺销中入场的“基民”,似乎只等着基金经理们分钱了。

  但是好景不长,仅仅是三个月的下跌就使一切都成为了泡影,而基金此时已被视为了导致股市下跌不止的罪魁祸首。投资者认为,正是由于基金在市场下跌后的持续减仓行为导致了股市的连续下跌。

  面对各种指责和猜测,基金经理们自然感到十分委屈。的确,基金还是原来的基金,股票也仍然是那些股票,只是投资者的态度已经由趋之若鹜转为了退避三舍。

  然而,从历史上看,遭受如此心理落差的并非只有基金经理。

  中国股市历来不乏迷信色彩,而针对机构投资者的迷信则是其中之一。从最早的迷信大户、到迷信庄家、迷信券商。而正是当初对基金的迷信转变成了现在对基金的指责和怀疑。

  事实上,不论是券商还是基金,所面临的都是同一个市场,所不同的是,基金的头上有一顶“价值投资”的桂冠,使他们看起来俨然是正义的卫道士。投资者显然忘了券商也曾经投资于蓝筹股,而低迷的市场也并未因此就使券商幸免。中国股市的症结在于股权分离,在于缺乏避险工具,而这又岂是一个“价值投资”所能解决的。

  更可悲的是,迷信机构的还不仅仅是普通投资者。长期以来,管理层一直把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视作化解股市风险的灵丹妙药,其理论依据是,国外的机构投资者占了80%,散户只占20%,而我国的资本市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以散户投资者为主。

  管理层一直把机构投资者视为市场稳定器,甚至将稳定市场、化解风险的职责也赋予了机构投资者。在这种理论下,散户不但不被视为风险的最终承受者,反而被视为了风险的策源地。殊不知,作为投资者,无论是散户,还是机构,在合法的前提下盈利才是其惟一的职责和目的。如果把稳定市场的职责寄托给机构投资者,则是“机构迷信症”的另一种表现。中国股市要解决发展首先要破除“机构迷信症”。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中国股市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3年审计报告
行政许可法7月实施
盖茨第9次访华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我国禁产焦油超标香烟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