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名为利?追问广州申亚动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02日 19:16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唐清建 多哈,广州。5小时时差。7月1日晚,广州市民守候电视直播,与身在多哈亚奥理事会第23次全体大会现场的亚申委常务副秘书长、广州市体育局局长刘江南一同感受广州申亚成功的兴奋一刻。
刘江南曾经在体育赛事市场开发领域写下“中巴对抗赛”的精彩一笔,通过市场运作解决了1500万元人民币运作成本,还在一夜之间为政府上税500万元。此刻的他对亚运会已是踌躇满志。 在申亚过程中,竞争对手纷纷宣布退出,广州为何要坚持争办亚运会?为了名还是为了利?对此,刘江南无疑是最清楚广州“动机”的人之一。 《中国经营报》:在广州申亚过程中,三家竞争对手出人意料相继主动退出。所谓“东西要抢着吃才香”,没人争是否意味着这东西不但不是个“香饽饽”,反而是块“烫手香芋”? 刘江南:广州申办亚运会,绝不以打败对手为目的,即使没对手,广州也一定会奉陪到底!这个目标从一开始就相当明确。不要只看到这次好像没人争似的。我们反过来说,如果大家认为举办一个大赛事没有好处,为何当初还要争呢?现在大家争夺大赛的承办权已经成为全球体育界的一大普遍现象,正是因为大家都知道有利可图。这次申亚过程中,其他竞争对手之所以主动退让,本身就是竞争的结果,是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博弈的结果。提出申办亚运的目标,是根据广州目前已有的实力,再预测了若干年后广州的发展潜力,同时根据广州体育产业的现状,以及将来具备的开发能力,综合进行论证的。 《中国经营报》:中国的体育赛事作为一项福利事业,一向都是要政府贴钱,正是因为经费问题,很多赛事办不成。你认为广州办亚运会能赚钱吗? 刘江南:办大型体育赛事能为地区经济带来什么效益,目前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体育产业理论界研讨的热点。亚运会能否实现赢利?从我这两年多来运作的一些体育赛事项目来看,广州有这个潜力。按照传统观念,办体育赛事只花钱。但我认为只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赚钱并不是不可能的。我提出一个观点,体育不但要为国争光,还要能为国增利。这正是需要我们在亚运会中探索的课题。 《中国经营报》:广州市从申办之时就提出不要国家一分钱投入。目前广州在做和计划要做的多个大型市政项目中,包括新机场、地铁、新火车站、新会展中心、南沙大开发等,加上亚运会,这对广州财政运作是否将构成了一次考验? 刘江南:财政压力也要看从什么角度。现在有一个词叫做“影响力经济”,说的是由于某件事情而带来的巨大影响力,从而使一个城市或地区成为商家投资热点和世人瞩目的中心。上海一直就在津津乐道他们所举办的大型国际赛事,例如大师杯网球赛,上海市政府就为之投资了1亿元人民币,但正是因为这场国际赛事举办成功,使得上海最终赢得了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机会。又如上海今年9月将举办的F1汽车大赛,这也是需要巨额的财政投入才能举办的。正是因为这样的大赛事能引人瞩目,从而也给当地带来无穷商机。广州承办亚运会的用意也就是在这里。亚运会之后,广州的下一个远景目标将是申办奥运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