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广东欲助力新疆喀什建“中亚经济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02日 06:58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社广州七月一日电 题:广东欲助力新疆喀什打造“中亚经济圈” 中新社记者莫非 中国市长协会主办的“新疆喀什与中亚经济圈发展(广州)论坛”日前在广州举行,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在论坛推出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中亚经济圈”有望从新疆喀什启航。
有与会经济学家指出,由于新疆南疆与广东经济发展水平落差十几年,广东地区经过多年积淀的强势产业,如机电、纺织、家具、家电、建材等在南疆及周边八国仍是一穷二白,如“中亚经济圈”构建实施,意味着广东人到南疆及其周边八国淘金正当其时,而广东也能助力新疆喀什打造成“中亚经济圈”的核心。 此次论坛还带给人们一个悬念:能否借打造中亚经济圈再造一个“西部深圳”?茅于轼等著名经济学家认为,以喀什在中亚经济圈的地位而言,这一目标可说指日可待。 天则经济研究所研究报告指出,特殊的地理位置将有助新疆喀什重拾中亚经济核心地位。作为古“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喀什区内拥有八千八百八十公里的边境线,有卡拉苏等四个口岸和邻近乌兹别克斯坦等五个国家近十二亿人口的大市场,这在世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而广东经过二十多年开放的积淀,部分发达产业与这个新洞开的中亚经济区呈现极大的互补性。 专家的论证认为,中亚国家由于经济结构比较单一,造成市场上本国产品的占有率相当低,一些国家如塔、吉、土等国甚至食品都不能自给,对外部市场的依赖比较严重。 因此,这种互补性便为广东产业向中西部特别是新疆喀什转移带来了契机。著名经济学家盛洪在论坛上指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既能得到国家和地方政策的优惠待遇,更能有效控制成本。 事实上,由于电力成本、通货紧缩下普遍的价格战、市场饱和、国际环境等原因,包括广东在内的沿海企业逐步开始面临成本全面上升,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的产业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已经开始向西部大转移。 广东近年的产业政策导向是,加大企业结构调整的步伐,限制传统的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企业在珠江三角洲东岸地区的发展,力图将这一地带的产业向高科技产业迈进,对污染及国家限制的加工贸易类企业进行严格限制。 茅于轼甚至认为,广东与喀什的经济互补性要强于粤港合作。粤港合作和正在进行的“九+二”合作经验有世界意义,由此推广到东、西部合作也极可借鉴。此外,中亚五国与中国建立广泛的经贸关系,将给喀什和周边国家的老百姓带来实惠。 从经济学角度看,喀什的经济发展将给中国及周边国家以及更远的贸易伙伴带来更多的贸易红利。喀什与广东有非常强的产业互补性,相信产业对接成功可能性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