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戴-克称三菱汽车已找到战略投资者(跟踪报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01日 01:42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戴姆勒-克莱斯勒高层管理人员在某汽车行业会议上称,预计其处于困境的亚洲关联公司———三菱汽车将在近期宣布已找到一家战略投资者。

  戴-克战略负责人没有透露投资方的名称,仅表示,预计此投资者的资金注入三菱汽车后,戴-克在三菱的股权将得到稀释,从目前的持股37%稀释至20%-25%。戴-克战略负责人是在汽车行业报纸AutomotiveNewsEurope主办的年度会议上作上述讲话的。

进入伊妹儿的网络豪宅 天堂II初章 战乱魅影
全新点点通免费发短信 新浪免费邮箱升到30兆

  另外,日本媒体近日报道,摩根大通公司和日本风险投资公司PhoenixCapitalCo.均计划增加其在三菱汽车的投资。摩根大通已经宣布将负责承销三菱汽车即将发行的1000亿日元优先股,但是该报道称,该投资银行目前正在考虑购买1250亿日元此种优先股,以便获得更为优惠的换股价。

  销量锐减

  据日本5大汽车厂商6月25日公布的5月份的生产、销售、出口业绩显示,正在经营重组的三菱汽车的轿车国内销量(除轻型车以外)比上年同月锐减了62.9%,仅为3062辆。

  包括轻型车在内的三菱汽车国内总销量也减少了38.8%,为1.4672万辆。从5月的销售业绩来看,此次是自1970年该公司成立以来,业绩最差的一次。

  同时,三菱扶桑6月14日宣布又有45万辆缺陷车需要召回或进行相应的修理。由于曾被隐瞒的信息现在开始井喷,存在资本合作关系的戴-克开始考虑向三菱汽车索赔,关系也由合作向对立发展。三菱汽车的混乱还没有收敛的迹象。

  全部公开隐瞒信息

  戴-克非常愤怒。对于三菱汽车6月2日宣布的规模达16.3万辆的召回隐瞒一事,戴-克方面毫不知情。在6月底以后以三菱集团为主导的新体制中,来自戴-克的埃克哈德·柯德斯(EckhardCordes)和鲁德格尔·格鲁比(RuedigerGrube)两人将担任兼职董事。但戴-克目前仍是三菱的第一大股东,“如此重要的事情为什么不告诉我们?”对于此次突然公布隐瞒的召回消息,戴-克方面无法接受,并表示此举“违反了游戏规则”。

  因此,戴-克以三菱扶桑资产价值已经贬值为由,向三菱汽车社长兼董事长冈崎洋一郎和三菱重工业董事长西冈乔发出信函,表示“正在研究赔偿要求”。戴-克已经指示扶桑社长“全部公开过去所隐瞒的信息!”,并向日本国土交通省递交内部材料。由此来看,戴-克已经对扶桑大量召回有所准备。所以就采用了强调“隐瞒召回是三菱汽车管理层所为”,将自己与三菱划清界线的战术。

  对于三菱汽车本月8日公布的执行董事大换班的具体内容,戴-克事前也未被通知。如果再朝前追溯,5月下旬发表的重建计划中将总部迁至京都的决定,也未征求戴-克的意见。究竟是谁如此无视戴-克的存在,而作出这般重大的决定?

  消除戴-克色彩

  然而,事情则是戴-克决定停止对三菱汽车进行追加支援引起的。在三菱集团内部根深蒂固的“纯三菱血统”势力,因过于憎恶戴-克,所以缺乏冷静。

  为了消除戴-克色彩,三菱汽车方面匆忙地停止了已经投入百亿日元资金,本应2005年6月上市的新车开发。取而代之的是将于同年底推出三菱汽车原创的车型。该重建计划中当初制定的2004年度销售目标为30万辆,在目标肯定要下调的形势下,三菱汽车的生死存亡就寄托在这款新车上。

  但是,一款车能够成为畅销车的概率一般来讲只有20%。期望一发必中的三菱汽车已经开始了一场豪赌。而且更危险的赌注是为了消除戴-克色彩将派往日本的戴-克高层人士全部树为三菱的敌人这种做法。

  令日本企业信誉扫地

  三菱汽车对戴-克的“愤恨”虽说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至少三菱汽车的做法存在两个严重错误。

  一是导致前社长河添被逮捕的缺陷车开发制造是在戴-克2000年出资以前的事,戴-克没有任何过错。与其将愤慨的矛头指向戴-克,还不如将目光转向自身的隐瞒体制及其长期赖以生存的三菱集团的构造问题。

  第二个错误是无论戴-克多么令人憎恶,他们毕竟是大股东,而三菱汽车却轻视了戴-克已派遣董事的事实。即使戴-克有可能出售三菱汽车的股份,从现阶段来看,资本逻辑仍要强于三菱逻辑。正因为如此,戴-克才发出了有可能要求三菱赔偿的警告。

  “希望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要求赔偿?数额是多少?”尽管三菱汽车方面提出如此要求,但戴-克至今尚未公布任何具体事项。虽然有人认为“戴-克的目的是为了向外界表明自己的清白———不知道隐瞒真相,实际上可能不会真的要求赔偿”,但不可否认的是戴-克拥有动摇三菱汽车管理层的手段和可能性。

  “日本车是高性能、高品质的代名词。出于这种考虑,我们才向三菱汽车伸出了合作之手,然而这却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品质真正不错的只是极个别的厂家”,这种观点给在全球都有较高口碑的日本车形象刻上了深深的伤痕是毫无疑问的。

  三菱汽车的企业信誉也受到损害。在日本掀起的企业结构改革浪潮中,人们一直都在提倡“民为重”,可是作为本应代表日本品牌的三菱汽车的种种违法行为,反过来有可能导致政府强化对企业的限制。

  日本车神话和日本企业神话———让这两大神话破碎的三菱汽车,其罪不浅。

  《国际金融报》 (2004年07月01日 第五版)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盖茨第9次访华
土耳其人质遭绑架
反战影片《华氏911》
2003年审计报告
行政许可法7月实施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