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资产剥离向市场化迈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01日 01:34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国际金融报记者 李卫玲 发自北京 通过竞标,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夺得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2787亿元不良贷款处理权,成为2787亿可疑类贷款一级批发商。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宣传处人士6月30日告诉记者,信达公司将采取分包的方式将2787亿元不良贷款批发给其他资产公司及国内外的投资者,全部资产包公开招标工作将在2005年末前完成。
分析人士说,这次不良贷款处置有两个突破,一是采取了非行政审批的方式,通过公开招投标进行;二是拍卖价格是按市场价格,而非账面价值。这两方面的突破标志着中国的不良资产处置向市场化迈进了一大步。 1999年,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从四大国有银行接手1.4万亿人民币坏账的时候采用的是账面价值,而且是按照行政指令。随着中国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现有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已经遭遇到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表示,今后要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用更加市场化、专业化的做法处置不良资产。对不良资产的价值要有一个客观的判断。这一判断来自于市场,要通过市场对不良资产价值进行评估,这也有助于避免不良资产处置中的价值争议。 6月21日,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参加了中国人民银行组织的2787亿元不良贷款招投标。在依次听取长城、东方、信达、华融4家资产公司竞标陈述和答辩之后,由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监会及社会有关人士13人组成的评标工作组,对拟担任批发资产公司批发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考察。 之后,评标工作组又对拟担任批发资产公司的投标报价及以往业绩、处置经验和组织运作能力进行了考察。中国信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最终以88.58分夺得竞标总分第一名。6月29日下午,在中国银行总行大楼,信达公司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举行了签约仪式,正式接手了2787亿元可疑类贷款。 据悉,信达竞标取胜得益于三个关键因素,一是信达独有的与国际接轨的数理统计分析系统和精确报价。信达公司开发的业务、会计、统计“三合一”的计算机处理系统,为此次招标胜出提供了条件。在接到所有可疑类贷款信息的光盘后,信达很快就通过这一系统对所有信息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并制定出比较精确的报价。 二是信达承诺将使公司转型为专职的批发资产公司,把信达公司改造为中国的RTC(美国重组信托公司,由政府出资,联邦保险公司管理,负责处理1990年所有储贷机构无力清偿的数额约1500亿美元的不良资产)。信达公司的这一承诺打消了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监会特别关注的批发资产公司迟滞批发的顾虑。三是信达公司在陈述中历数的、由财政部评判的5年保持同业第一的优良业绩,其处理资产的回收率差不多达32%,高于长城、东方和华融资产管理公司3家竞争对手。 分析人士认为,这次竞标不仅迅速改善了中行、建行的财务状况,同时也加速了资产管理公司完善运行机制、逐步向商业化转型的步伐。同时,也反映出中国政府决定让资产管理公司在金融改革中发挥更大作用。 《国际金融报》 (2004年07月01日 第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