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西部大开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29日 08:59 中国经济时报

  为了实现中央西部开发与振兴东北同时并举的方针,必须根据科学发展观来调整国家的西部开发政策,特别是西部大开发要实行以西部老百姓富裕为本的政策。

  林凌

  为了实现中央西部开发与振兴东北同时并举的方针,必须根据科学发展观来调整国家
进入伊妹儿的网络豪宅 天堂II初章 战乱魅影
全新点点通免费发短信 新浪免费邮箱升到30兆
的西部开发政策,特别是西部大开发要实行以西部老百姓富裕为本的政策。

  一、能源、资源开发与能源、加工制造并举,使西部老百姓享受到资源加工附加值的收益

  国家把西部定位为国家能源、矿产资源的主要接替区是正确的。但仅仅这一点是不够的,必须在开发和输出能源、资源同时,留一部分在西部进行深度加工,把加工附加值留到西部。西部重要的资源是天然气、石油、煤炭、水、水电、有色和稀有矿物。我国与哈萨克斯坦输油管道建成后,从2005年起每年将有1000万吨~5000万吨石油输入新疆,天然气将与西气东输管道连通,输往全国。国家应帮助西部建设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等工业,把高耗能、高耗水工业建在西部。西部电价、水价、气价等都比东部、中部低,只要生产成本+运输成本<沿海,西部发展这些产业就大有希望。

  二、重大建设项目建设要与当地老百姓的富裕相结合,做到工程建成之日,就是当地老百姓步入富裕之时

  西部大开发需要上许多重大项目,如水电站建设项目、油气田开发项目、煤炭和矿产开发项目等。这些项目建设,每一个投资就达数百亿元。这些项目要占用农民大量土地,动迁许多农民。特别是水电站建设,所淹没的河谷地都是当地最好的农田,都是当地工业的聚集的地方,有些还是县城和乡镇所在地。按照现行政策,当地老百姓只能得到一次性补偿,而且水平很低。在项目建成之后,强大、低廉的电流输向东部,国家、省和当地政府获得巨额税收和利润,使用电力的企业获得可观的增加值,而失去土地或移民到其他地方去的老百姓,生活条件不但没有改善,反而不如过去,在自己土地上发出的电力反而不能为自己所用。这种政策,实质是用低廉的价格对当地老百姓生存和社会保障条件的剥夺,是对发电占用土地而应付给当地老百姓的长期增值收益的剥夺,是违背社会主义原则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必须在西部大开发中通过体制和制度创新加以变革。建议:1,要树立重大项目建设与当地老百姓富裕相结合的观念,明确树立重大项目建成之日、就是当地老百姓开始富裕之时的目标,让当地老百姓富裕起来也是项目业主的社会责任;2,对建设重大项目给农民造成的损失必须给以合理的补偿,使农民生计比建设前有所改善;3,实行土地入股政策,让失地农民在电站等重大项目中占有股份,发电后,按股分红,长期享受土地增值收益;4,电站等项目建成后,要以上网价留一部分给当地老百姓,以支持当地发展工业,解决老百姓的烧柴等生活用电问题。5,组建电站与当地政府、农民组织参与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企业与当地老百姓共存共荣。这些政策应通过国家法规的形式加以规定,有些问题通过当地政府或农民组织与业主谈判协商解决。

  有些人肯定会提出,这样做将提高建设项目的成本。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上述这些付给老百姓的支出,本来就是成本的一部分。它不是后来加上去的,而是应该加而没有加的。

  三、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草还林政策要与当地老百姓富裕相结合,使生态建设成为当地老百姓维持生计和逐步富裕的源泉

  在西部进行国家扶持的生态环境建设,是中央作出的惠及全国和子孙万代的最英明的战略决策之一。实行几年,成效显著,必须长期坚持下去。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今年因国家粮食安全原因西部退耕还林还草面积大幅度减少,给农民一个信号:国家补助粮食的政策可能要变;退耕还林还草粮食补助政策有的已经到期,一部分即将到期。从目前的情况看,已造林和种草的多数农民还不可能依靠林草收入维持生计,除个别大户以外,都无法依靠林草收入致富。这个问题如得不到解决,已取得的成效将有失去的危险。当前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有:1明确树立生态环境建设与当地老百姓富裕相结合的观念,使老百姓成为生态环境的建设者和捍卫者,不要把他们逼上生态环境破坏者的斜路;2科学评估现行政策,特别是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的政策,建立特别的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储备粮制度和基金制度,保证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不受粮食安全的影响;3对目前的退耕还林还草的权属关系和组织形式进行研究总结,推广有效形式,鼓励制度创新,改变一家一户模式,扶持规模林草经济;4,在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不适于农牧、甚至不适于生存的江河源流地区(如四川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取消考核GDP的政策,实行考核绿色GDP的政策。明确规定这类地区的主要任务是生产生态产品,销售生态产品,国家用钱来购买生态产品,用生态环境建设成绩来考核政府工作人员。绿色GDP是一个科学的核算体系,目前还是一个世界难题,我国刚开始研究。但我感觉,目前的研究有些脱离中国实际,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我们应当从上述地区开始,用若干可计量的实物形态指标,如植树造林、水土保持、沙化治理等作为考核依据,然后逐步细化和扩大。政府购买生态产品的资金可由环保基金、民族地区补助资金、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流域生态补偿资金等解决。

  西部一些地区是我国江河源头,地域辽阔,人烟稀少,除少数地区宜牧外,均不适宜农耕,更不适宜举办工业。在这些地区只要不去考核GDP而是鼓励发展生态产品,并由国家出钱购买,生态环境建设一定能够搞好。

  四、优先发展以基础教育和农村医疗卫生为主的社会公共事业

  西部是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最差、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最落后的地区。无论是从全国全面、彻底、合格地实现“普九”出发,从提高西部劳动者素质和为西部开发培养人才出发,西部最基本的社会事业的发展都应放在优先地位,只有这样,才能赶上经济发展的步伐,缩小与全国的差距,实现西部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议:1,要打破基础教育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联的观点。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与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是正确的。但把这个理论用于一个国家内的地区,就是错误的。因为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全国人民应享受的权利,是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应尽的责任。义务教育是国家财政的必须保证的预算科目,对全国城乡居民都是无差别免费教育。让农民出钱办义务教育不对,经济落后地区义务教育也该落后的观点更不对。现在中央政府已开始在教育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上对西部倾斜,是正确的举措。2,要对青年和中年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机能素质。西部农村仅受过小学教育的青年中年很多,还有一些文盲,要大力开展对这些人的职业培训。今后我国的教育体系,从九年义务教育后就应开始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普通高中到普通大学,一条腿是职业高中到职业大学。两类大学同时报名,不要像现在那样等高考考不上再往职业高中、职业大学转。3,积极发展劳务输出产业。在西部诸省,尤其是四川、重庆,外出打工的农民达数千万人。这些农民工既为输入地创造巨大财富(据测算,在深圳务工的农民工,人均年创造价值为3万元),也为输出地提供了巨额的劳务收入贡献(据统计,2003年四川劳务输出1300万人,通过邮局汇回的劳务收入达470亿元),至于农民工在交通、通讯、饮食住房、培训、中介等方面的消费比这两方面的数字都要大得多。与此同时,专门为劳务输出服务的企业、事业也相继发展起来。可以看出,经过近10年的民工潮,劳务输出已形成一个重要的产业。促进这一产业发展的关键是开展劳动者的职业培训。现在四川到处是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学校,有的还是“定单培训”。根据我们的测算,中国的城市化要吸收巨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劳务输出产业将长期存在,而且将向国外扩展。更高层次的劳务培训和劳务品牌的创建,将使这一产业的发展更加引人注目。

  五、西部大开发要坚持重点推进,切记“撒胡椒面”

  我国西部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很大,人口分布极不平衡,总体生产力水平低、又存在非常大的差别,少数民族集聚、历史文化极不相同,在这样一个自然、经济、社会、文化极为复杂和落后的地区进行大面积、大规模的开发,必须实现重点推进的开发战略,支持那些发展基础强、开发条件好、人口集中度高的地区先发展起来,然后带动其他地区发展。为此,国家在西部大开发中提出了“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方针,确定了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长江上游经济带、南贵昆经济区三个重点开发地带。这个决策是正确的。但是,西部地区普遍贫困,越穷越要搞平均主义;而且开发主要是靠各省市区、各级政府推动的,各地都要发展自己,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有了正确的重点推进思路,确定了重点推进地带,但在实际执行中“撒胡椒面”的现象仍然严重存在。尤其在中央强调实行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之时,有些人片面理解,说不定“撒胡椒面”现象还会发展。这是一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的突出矛盾,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关键是点。点就是城市。在西部有三个特大城市,有10多个省会城市和工矿城市,还有一批小城市。总体上看,除个别地区外,这些城市虽有铁路、公路相连,但本身的经济实力较弱,相距较远,缺乏密切的经济联系,很难实现互动和协作。为此,西部开发的重点首先应当放在城市,重点发展一批区域中心城市,形成一个个新的经济增长极,依靠增长极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这些城市的辐射半径的不断扩大,交通线上的城市就会逐步串在一起,有些小城市和城镇也会在中心城市的周边发展起来。中心城市的发展要突出自己的特色,避免产业同构和追求“大而全”“小而全”,这样才能与周边城市形成城市间的产业互补和专业化协作。

  在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培育城市带和城市群。城市带和城市群是城市化的趋势,是生产要素集聚的重要载体。城市带和城市群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形成的。它必须具有城市发育较好,距离较近,交通便捷,产业互补性较强,有中心城市带动等条件。经过若干年的精心培育,这些城市带和城市群一定会成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极。

  西部有些地区是不适于人类生存的地区,是老百姓永远无法富裕的地区。硬要在这些地区修路搞开发,不但不可能成功,而且会造成巨大浪费。对这类地区最有效的开发途径就是移民。移民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要使这里的老百姓致富必须移民,要使这里的生态环境得到治理,必须通过移民使被不断破坏着的生态自然修复。在西部大开发中实行移民致富政策,是落实以人为本方针的重要举措,必须尽快研究实施,只要有人住的地方就修路的“修路、修路、再修路”的口号,要尽快修正。

  (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土耳其人质遭绑架
北约峰会28日开幕
第三轮朝核六方会谈
财政部审计署报告
行政许可法7月实施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