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江南大宅门(连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28日 10:16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陆士虎

  六

  刘镛发迹后,虽有家产千万,但平时生活却很节俭,以普通人的心态和朴素的生活哲理坦然处之,即使患了胃病,也不诊治,直到晚年时才在家人的劝告下服些人参等补品。他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天堂II初章 战乱魅影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新浪免费邮箱升到30兆
有了钱财以后,帮贫扶困,积德行善,其原因不外乎二点:一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地位;二是造福桑梓,留给子孙。

  刘镛一生虽多次捐官,但又很节制,甚至对儿辈也是如此。如光绪二十年(1894),儿子刘锦藻考中第五十二名进士,有人劝刘锦藻乘机捐资,求取高官厚禄。但刘镛已看到清廷的衰败现象,反而提醒刘锦藻:“祖上虽富,应留给子孙,万万不可自己用尽!希望你谦和待人,谨慎持家,弘扬祖业,不要追求高官厚禄。”刘锦藻听从父训,也就放弃了这次难得的机会。

  《先考通奉府君年谱》记载着这样一件事:刘镛的孙子刘承干刚满月时,全家人对这个最早出世的男孩视为掌上明珠,准备大大庆贺一番。从坐“月子”开始,每天家里人来客往,十分闹猛,盼着吃这场满月酒了。但刘镛却心静如水,出乎意料地表了一个态:“满月酒不摆了,这钱用于赈灾吧!”众人哗然,但又不好直说。这时候,长女和女婿蒋锡绅天天回娘家看望弟媳妇,闻此消息,立即告诉刘安澜的岳父邱仙槎、刘锦藻的岳父金桐及徐氏等。他们一起前来劝说刘镛:“亲家,你就缺这点钱吗?”刘镛摇摇头,长叹了一声道:“我是从一把尺起家的,从一把尺上看到世界财富的诱惑的,尝试着去挣一点,没想到真的成功了。但是福也是祸,是祸躲不过……我只是希望小辈不要太奢华……”说到这里,他没有再说下去。其实他肚子里还有许多话要说,只是不好讲出来。

  原来一个月前,刘镛在上海的家里多喝了一点酒,躺在沙发上睡着了。

  恍惚间,忽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冲进门来,他定了定神,噢,是好友唐漾荷来了。怎么?竟这样一付失魂落魄的样子!刘镛不由大吃一惊,连忙让坐。

  但唐漾荷仍呆着,满脸愁容:“老兄,我已走投无路了,能否在你这里借住一阵子?”

  刘镛对这位好友,一直是感激不尽的。因为他到上海做丝生意不久,就结交了这位人称“洋商舌人”(即丝通事)的徽州朋友,两人一见如故,成为至交。通过唐漾荷,刘镛认识了很多洋行老板,开始熟悉洋行内情。唐还帮助刘镛在经营上开拓发展。所以,眼下唐提出了这个要求,他略思考了一下,说:“那就到我老家南浔去吧。我有几个小辈在那里,我可以告诉他们,让你好好休养一段时间,读点书,怎么样?我的大女婿蒋锡绅有个儿子蒋汝藻是个藏书家,你可向他借几部好书。”

  “可我,还想留在上海……”唐漾荷无奈地说。

  刘镛朝唐漾荷望望,叹息道:“你留在上海,说不定又要栽在女人手里。”

  “这……”唐漾荷面露愁容,说:“我去也……爹有娘有总归不如自有好……”

  刘镛想再听他说下去,转眼却人影消失。忽听夫人在身边急呼:“老爷,你醒醒!醒醒!”

  刘镛醒来,方知刚才做了一个梦。只见墙上那西洋自鸣钟“滴嗒———滴嗒”地响着,翻个身,又想睡去。这时桌上电话机响了,他伸手去接。是南浔来的电报到了公司,说他喜得孙子。再看那自鸣钟时间只过去几分钟。他纳闷了一阵,心想:“唐老弟托梦于我,莫非真是预兆?”现在,他面对众位亲家和儿女,只好沉默。弄得别人都莫名其妙地呆在那里,不知说什么好。

  这个梦,刘镛到晚年才对孙子刘承干说。那时的刘承干遵照父训,寒窗苦读,一心想金榜提名,终因劳累过度而病倒了。刘镛从上海赶回,对孙子语重心长地说了这个梦。刘承干呢,虽然受到新文化思想的启蒙,但仍钻在“学而优则仕”的科举怪圈里不能自拔,并非对爷爷的话在意。直到科举废除之时,他才一梦醒来,觉得爷爷讲得对。这个梦的启发,也许对这位中国近代最晚的藏书家营造嘉业堂,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然而,刘镛造福桑梓也决非仅是那个梦之故。不过,有了孙子刘承干后,他募捐义举倒真的更大方了。不信,请看:

  光绪三年(1877),河南、江西发大水,刘镛集巨资,亲自送去;又派人到南昌救灾,并捐资筑堤。次年在镇江建义渡……

  光绪十二年(1886),江苏海门水灾,刘镛又捐巨款。

  光绪十五年(1889),浙江发大水,湖州受灾尤重。刘镛租了轮船向安徽芜湖购米万石,运到湖州救济灾民。当时怕买了米运不过来,刘镛是向旧友安徽巡抚沈秉诚求助,借炮船护送才成功的。

  刘镛对乡邻更是照顾有加,设立“扶贫基金”,给予老弱病残者计口授米,名曰“爱米”。到刘镛病逝,已施“爱米”近千石。他的行为影响了刘氏下一代及几乎所有的南浔“有钱人”。其子刘锦藻建立“孺嫠会”,给予“已经出学而身后无资者,丧不能葬者,孤子无力读书者,守节抚孤者”帮助。四年后(1903),刘锦藻设立义仓,俗称“积谷仓”,平时买谷储存,灾年赈济。为了确保南浔及周边地区不再受水灾,刘锦藻与堂兄刘安涛等在义仓内筹设圩工局,旨在修建由于南浔地势低而易受水患的护堤工程。宣统元年(1909),后裔又遵照刘镛的遗嘱,为本族贫困者设立义庄。

  (未完待续)

  《国际金融报》 (2004年06月28日 第十四版)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土耳其人质遭绑架
第三轮朝核六方会谈
财政部审计署报告
曾庆红李长春出访
2004年各地防汛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