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按需出版催生书业新工程(文化关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25日 04:16 人民网-市场报

  黎宏河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约有10万余种,但其中55%左右的图书在出版后的第二年就逐渐退出流通。历年积累下来的退出流通的图书品种更是难以计数,很多具有研究价值、参考价值、收藏价值的文化资产正面临大量流失的问题。目前,在图书发行市场中,一般图书的退货率在30%左右,以致不少图书不仅占用大量的库房,而且其流通成本也被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天堂II初章 战乱魅影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新浪免费邮箱升到30兆
迫增加。如何进一步发掘蕴藏于图书中的知识财富,打破一些图书印数限制的门槛,已成为图书出版面临的新难题。

  按需出版:解决三大问题

  今年4月16日,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支持下,知识产权出版社启动了按需出版工程。据该社社长董铁鹰介绍,知识产权出版社实施的按需出版工程主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满足读者对已经断版图书的需求;二是满足作者对小批量图书出版的需求;三是满足个性化的图书消费需求。

  据了解,过去20多年来,知识产权出版社累计出版的中国专利文献已达160万件,1400万页,相当于7万种一般图书。现在每年新增专利文献30万件,相当于1万种一般图书,但平均每一种文献的需求量只有几份到一二百份。这样的出版要求在传统条件下,其成本无疑十分昂贵。近几年,知识产权出版社通过发展OCR光学字符识别生产流水线、专利文献自动排版和数字印刷技术,已初步实现了专利文献的按需出版,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专利文献的印刷成本。

  但如何才能将这一技术的运用扩展到一般的图书出版中呢?知识产权出版社为此进行了近3年的市场调研和协调工作。董铁鹰介绍说,在去年年初的图书展览上,知识产权出版社的按需出版样书和推行的出版模式得到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领导的肯定,这也坚定了他们推广按需出版的信心,并开始了按需出版工程的立项工作。

  按需出版:具有明显优势

  董铁鹰说,在我国台湾和日本,按需出版的总产值已经占到整个印刷产值的10%以上,祖国大陆的市场前景也非常广阔。相比传统图书出版业,按需出版具有很多明显的优势。首先,在断版图书的出版发行上,不会和原来出版该书的出版社有太多利益上的冲突,比较容易获得原出版社的许可和作者的授权;其次,在少量印刷时,它的成本与传统图书出版相比,平均到每一册书要低得多。一般地说,一本传统图书的出版,起印要超过1000册,经济上才能合算,而且费用在几千元到1万元以上。而按需出版印刷一本20万字的图书,每本的印刷费大约是10元钱,印的册数越多,费用越高。按需出版并不像传统出版那样有一个以5000册为单位的起步价,它的印刷费用是线性的,即册数乘以印刷成本。

  同时,按需出版将大量的电子化数据保存在计算机中,根据需求可以随时印刷,彻底打破了传统图书出版的编辑、印刷和发行模式。只要读者对某一本断版图书有需要,在完成图书数据库的前提下,仅需给计算机一个指令,几十分钟内就能印刷完成。这样便捷的方式可以令读者免于到书店找书的奔波之苦。

  在短版图书的出版上,作者完全可以自由选择印刷的数量,哪怕只出一本书。除此以外,按需出版的门槛也大大降低。其适用的范围很宽,只要是在国家容许出版范围内的图书,各种个性化的要求都可以借助按需出版来完成,比如设计不同的封面、将字体变大适宜老人阅读等。

  按需出版:尚待各方合作

  据知识产权出版社第三编辑室主任范红延介绍,知识产权出版社准备在年内建立按需出版图书数据库,并通过“中国图书出版网”和“中国知识产权网”等媒体广泛传播信息,计划在3年内使5万种以上的断版图书实现按需出版。据董铁鹰介绍,按需出版的各项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也面临一些难题。对于短版图书资料库的建立,需要各家出版社的合作和支持;对于断版图书和短版图书的书号使用,需要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批准;同时,和兄弟出版社、作者、发行商和印刷方的利益如何分配同样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市场报》 (2004年06月25日 第十五版)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小浪底库区游船沉没
财政部审计署报告
李长春出访亚欧四国
韦尔奇对话中国企业家
大学生卷入非法传销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