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白话金融(随笔)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25日 01:06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秦池江

  《金融白话》

  作者:孟建华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天堂II初章 战乱魅影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新浪免费邮箱升到30兆

  出版商:福建人民出版社

  定价:20.00元

  如今电子设备普及了,打算盘的滴滴嗒嗒声,只回荡于老银行工作者的脑海之中,偶尔勾起他们对往事的依恋

  《金融白话》,白者,有素、洁、清、亮之意,无花俏绚丽之形,亦无诡谲艰深之为。金融问题,初看起来,无非与金钱交往有关的事情,偌大个银行,一进门就可看见点钱记账。如今电子设备普及了,打算盘的滴滴嗒嗒声,只回荡于老银行工作者的脑海之中,偶尔勾起他们对往事的依恋。

  改革开放以后,金融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人们要了解金融的奥妙在哪里,从书店里打开一本金融著作,看不了几页,就觉得絮絮叨叨,摸不着要领;要不然就是满篇专业术语、数学公式,令人感到云障雾罩,不知所以。能不能把复杂的事情说得简单一点,把抽象的事说得形象一点,这可把人难住了,即使是多年从事金融工作的专业人员,也未必能把金融解说得清楚明白。《金融白话》的可贵之处,使业外之人看了觉得有趣,业内之人读过之后自愧不如。

  《金融白话》全书分成六编,由49篇短文组成的,涵盖了中央银行、商业银行、货币史话、金融文化、改革沉思、他山之石等等方面。每篇文章长不过5000字,短的也就是3000多字。每篇文章一个主题,把相关的事情来龙去脉、古今趣事、政策内涵、业务决窍,如数家珍;文笔朴实而不清淡,事情显明而不直白,每篇构成一个故事,娓娓动听,引人入胜;每篇都是金融中的一个关节,情理皆备、完满无瑕。作为一种白话文体,显见作者厚积薄发的功底;作为金融著作,更现作者视野宽阔与犀利。作者在中央银行的基层领导岗位上,用清新准确的语言,历数金融,悠悠大事,吞吐自如,可喜可贵。

  谈论金融,总离不开规章制度、报表数字。金融工作者视规章为行动的轨道,把数字作为演奏的音符。然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规章制度,为什么要关注那些报表数字,未必是每个人都能寻根究底、心领神会;而在自己观察、思考、辩识、抉择和判断每一个具体的金融问题时,把制度的真谛和数字的精确,把握得不差分毫,则需要长久磨练。《金融白话》中,对事件对数据,不用模糊之词一言以蔽之,而是真真切切地引用,确确实实地查证。作者博览群书之苦辛可见一斑,其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体现了一个中央银行工作者的素质。

  中国的金融业,历数几千年,风风雨雨,登峰落谷,荣辱并存。在《金融白话》中,作者用了七八篇短文,对先辈在金融领域中的壮举与宏论,用平和而敦实的语言,对“飞钱”、“钱庄”、“诚信”作了精到的回顾和介绍,使读者不能不为先辈的智慧与魅力所感动;也不能不为他们的失误与偏执而叹惜。中国的货币文化源远流长,为什么没有乘货币之翅膀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中国的金钱观睿智而鲜明,《钱神论》和《钱本草》是两篇千古绝唱,文中所描绘的众生脸谱,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仍然栩栩如生,为什么有一批批的“善男信女”不顾古人的教诲而绝命于“钱海”之中?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人们只要谈论金融,不免要把眼珠转向欧美;一讲金融服务就要先看看外国人的脚印。本书作者,站在时代的前沿,既用望远镜又用显微镜,细心观察了十几个国家金融业的变迁与兴衰。他没有被外国的华丽外表所迷惑,更不为他们的巧言美语所激动,而是用冷静的眼光、理性的思虑来分析外国的成败,从中吸取对我们有益的营养和知识,以史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知荣辱,这是中国金融学者应有的自强意志与远大胸怀。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教授,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

  《国际金融报》 (2004年06月25日 第十二版)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小浪底库区游船沉没
财政部审计署报告
李长春出访亚欧四国
韦尔奇对话中国企业家
大学生卷入非法传销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