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新浪财经--行业专题--医药业 > 正文
 
行业观察:发改委药品降价的重拳会落空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24日 16:24 南方周末

  本报驻京记者 庞瑞锋

  抗生素大降价的后果可能会引发高价药驱逐低价药的现象出现,与发改委的意图背道而驰。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改革药品流通体制和公共卫生体制,推进医药分业

  国家发改委的一纸降价令,震动整个医药行业。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天堂II初章 战乱魅影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新浪免费邮箱升到30兆

  日前,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决定大幅降低部分抗生素药品最高零售价格。此次降价包括阿莫西林等24个品种,400多个剂型规格。

  这已经是发改委第七次对抗生素直接发出降价令。不过,此次是历次降价幅度最大的一次,平均降价幅度30%,最高降幅达到56%。据估计,整个行业降价金额约35亿元。

  抗生素类药品号称“药品之王”,因为它的销售额远远领先于其他药品。据统计,去年全国15种最畅销药物中,抗生素药品就占了11种。业内人士估计,目前抗生素销量至少占全部药品的三四成。

  抗生素大降价,对于一般病人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是,制药厂却首当其冲受到了影响。

  “对我们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山东鲁抗集团董事长章建辉苦恼地说。在抗生素行业,鲁抗与哈药集团、华北制药集团、石家庄制药集团并称“四大家族”,占据国内市场半壁江山。

  章建辉表示,降价令将迫使鲁抗平均调低药品出厂价格20%左右。为了应对这一困难局面,最近鲁抗不得不大幅削减员工奖金,以期压低成本。哈药集团总经理刘存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光在价格上就会使该集团的抗生素产品在今年损失5亿元。

  当然,感到局面困难的不仅仅是鲁抗或哈药,也不仅仅是制药厂。从药品生产商、药品流通的中间商到药品最终的销售终端医院和药店,对整个医药体系而言,这个让他们惴惴不安许久的传闻现在变成了残酷的现实。

  制药厂叫苦不迭

  从今年年初开始,有关抗生素药品要大幅降价的传闻,就像一片乌云一样,一直笼罩在整个医药界上空。

  据记者了解,与以往有所不同,此次在决定发布降价令前,发改委进行了相当细致的调查工作。有关业内人士透露,从去年11月开始,发改委价格司先后派员赴一些抗生素生产大厂调查生产成本,并召开过数轮由这些企业老总以及业内专家参加的调整价格座谈会。

  调查的目的只有一个,摸清抗生素目前的生产成本,准备实施新一轮降价。

  正是从彼时起,这些制药大厂开始洞悉发改委的意图。此后,整个业内有关抗生素降价之事已是风雨欲来。今年4月初,发改委对降价幅度已经心中有数,于是打算择机宣布。当时消息灵通者已经知道,降价总体幅度将在30%至40%。

  制药厂固然是叫苦不迭,医药代表也都人心惶惶。有人祈祷:4月的抗生素业千万别是黑色的。但是,事情拖了两个月,降价令还是终于来临。

  关于此次降价,国家发改委解释说,现行价格是2001年制定的。3年来,由于原材料价格降低、技术进步和进口关税下调的因素,这些药品的实际生产成本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发改委决定对一些价格偏高的药品大幅降价,以减轻群众药费负担。

  发改委判定,药品价格虚高是由于流通环节的差价过大,所以要施展重手压缩中间环节的费用空间,同时也借此遏制抗生素的滥用。

  参加过发改委数轮价格座谈会的章建辉认为,发改委此次调查的主要是去年9月制药企业的一些数据,当时煤、石油和电等能源价格和原材料价格还比较平稳。但是在过去半年内,正如大家都看到的那样,原材料和能源的价格都明显上升。

  他表示,这导致了成本增加将近20%,如果再加上此次降价鲁抗药品出厂价下降20%左右,对企业经营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西南证券长期从事医药行业研究的张仕元认为,发改委的调查可能没有考虑到药品行业的隐性成本,即给医院或医生的高额回扣。隐性成本也是制药厂需要实际支出的成本。因而,降价令一出,制药厂立即叫苦不迭。

  实际上,降价令的影响从今年初就开始显现。医院或药店预期到抗生素要降价,就不敢进将要降价的药品,或者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成交。章建辉表示,今年1到5月,鲁抗的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80%。其他抗生素大厂日子也同样难过。

  “劣币驱逐良币”?

  祭出降价令,发改委的主要出发点就是希望将虚高的药价打下来。

  张仕元分析,发改委还有一个初衷,就是希望降低医疗保障的费用。由于药价居高不下,这方面的费用支出都在逐年上涨。去年上海市政府曾出台过限制高价药的政策,也是秉承这一思路。

  所以,在此次降价的药品中,都是属于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药品。

  6月9日,为了使此次降价真正落到实处,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在南京召开联合会议,参加者主要是各省物价局和卫生厅的负责人,强调要规范医疗服务收费项目,整顿医疗收费行为,纠正药品购销中拿回扣、开单提成等不正之风。

  但是此次降价令,究竟会收效如何,似乎并没有太乐观的评价。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李玲教授认为,这次抗生素大降价的力度比较大,对普通老百姓肯定会有一定的好处,但仍然属于治标不治本之举,并不能真正将虚高的药价大幅降下来。

  章建辉认为,以往的经验表明,一旦某种抗生素价格大幅下降,医院或医生就可能弃之不用,或者很少使用这种药品,取而代之使用其他高价的抗生素。

  最典型的莫过于青霉素。经过数次国家发改委的调价后,现在一支青霉素的价格大约为0.7元,与之疗效接近的头孢曲松呐在调价前是每支30多元,如果是外资药厂生产的,则在百元以上。这种降价的最终结果是,目前很多大医院很少使用青霉素。

  由于在大城市里销路不好,有制药厂甚至打出“青霉素上山下乡”的口号,将市场重点放在比较贫穷落后的地方。张仕元也表示,青霉素的这种命运大概是发改委没有想到的。

  张仕元分析,抗生素大降价后,可能会引发两方面的行为。

  一是来自药厂。制药厂如果觉得这种药无利可图,可能就不再生产。而是将原来的药品重新换包装,然后申请新药,从而绕过降价令。去年上海控制高价药后,一些外资药厂就曾如此操作。

  二是来自医院。医院会选择其他没有降价或新的高价抗生素药品。“现在还没有说,哪一种抗生素是不能替代的。”他说。

  无论哪种情况发生,都似乎具有“劣币驱逐良币”的意味,即高价药驱逐了低价药。

  针对这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国家发改委提出的措施包括:要求规范医生的处方行为,促进合理用药;适时降低其他抗生素药品价格,保持同类药品间合理比价关系,防止药品替代;发挥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作用,规范医生的用药行为。

  “发改委也不可能握住医生的手开处方。”章建辉说。他对这些举措的有效性表示怀疑。

  医药分业是根本手段

  如果要寻找把药价降下来的现实障碍,目前的药品流通体制成为众口一词的炮轰对象。

  李玲认为,国家通过多轮药品降价和药品招标,已经使药品的价格降低了许多,但目前医疗服务等相应的价格并没有提高,导致“以药养医”的体制没有出现根本变化。医院为了生存,高价药就有市场,药品降价的效果只会大打折扣。

  张仕元认为,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改革药品流通体制和公共卫生体制。

  据了解,我国最早从1951年开始,从药品收入中拿出一部分来补偿医院,当时的政府财政拿不出更多的钱来补贴医院,普通百姓也无力承受医治费用。所以,中央政府决定把药品批零差率留给医院,“以药养医”机制由此萌生。

  50多年过去了,对于中国大多数医院来说,卖药仍然是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江苏省人民医院的一位负责人表示,省人民医院是江苏最好的医院,卖药收入大约占医院总收入的50%。这一比例比一般医院都要低。

  据记者了解,除少数大医院并不完全依靠卖药收入外,大部分医院卖药收入能占到全部收入的70%至80%。像每支出厂价大约只有3元的头孢曲松呐,经过一系列中间环节,最后在医院卖给患者达到30多元,也就不足为奇。

  张仕元的研究表明,一般药品患者拿到的价格大约是其出厂价格的5至10倍。

  医药界的共识是需要推进医药分业。去年底,中国医药会计学会在递交给国家发改委的《关于药品价格问题的汇报》里,提出“国家主管部门要积极推进医疗卫生、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对医药分业予以重点论述。

  具体措施包括:把医院门诊药房,逐步从医院分离出去,变事业型单位为企业型管理;对医院实行直接补贴等。其实,国家从2000年开始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确定的思路就是实行医药分业。引入竞争机制,患者可以选医生,处方药可以外配。

  但是,从最近几年的改革进程看,这种医药分业的思想还主要停留在纸面上。因此,药价仍然居高不下。

  链接

  药价虚高的5个原因

  一、有些医院是谁的价位高,就进谁的药,所以,制药企业不得不想方设法找价格主管部门将药品价格拉高,扩大“回扣”空间,以多给医院有关人员“好处”,医生就开谁的药。没有“回扣”,药品又怎么进销售的最终环节呢!

  二、我国药品生产企业低水平重复建厂严重,比如有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如生产环境及生产条件好、质量标准高的企业,反而销售还好,厂家的重要方法就是“高定价,大回扣”,得到医院、药品零售商欢迎。

  三、所谓的新产品泛滥,药价管理部门为增强药品生产企业开发新产品的能力,适当放宽了药品生产企业利润率,这是一件好事。可是有的企业为得到优惠,改一下包装,变一下名称,便成了新产品,就报价格主管部门把价格提高,而所得到的好处不是用到新产品开发上,而是扩大“回扣”,增强所谓的市场竞争力。

  四、制药企业所在地为地方利益,有的也维护“高定价”,以扩大销售,增加税收,同时也能增加当地就业人员。

  五、医药代表、生产、经营企业销售人员,在这方面急待加强组织和管理。据估计,在北京市就有近万人,全国约有20万人。这些人在推销药品方面,是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他们的推销手段,在有些方面负面影响是不能忽视的,特别是在药品虚高定价给回扣方面,后果相当严重。

  ——引自中国医药会计学会《关于药品价格问题的汇报》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药品降价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小浪底库区游船沉没
财政部审计署报告
李长春出访亚欧四国
韦尔奇对话中国企业家
大学生卷入非法传销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