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发改委解读宏观经济形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24日 14:20 北京现代商报

  物价还有继续上涨压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产生通胀的根本原因还不成立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是客观事实

  商报讯昨天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曹玉书介绍了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宏观调控措施以及实施效果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物价还有继续上涨压力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天堂II初章 战乱魅影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新浪免费邮箱升到30兆

  道·琼斯记者:今年物价还面临着上涨的压力,这个压力究竟有多大,中国政府将采取哪些措施解决通货膨胀和行业过热的问题;利率有没有上涨的压力,政府有没有看到利率的上涨?

  曹玉书:对物价形势我们判断,第一,现在的市场物价基本是稳定的。第二,物价变动也是居民可以承受的,现在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与物价上涨幅度相比,基本上相当于两倍。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今后几个月物价还有继续上涨的压力。一方面是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幅度比较大。生产资料比去年同期上涨14%以上,这个涨幅还要继续影响今后几个月的物价上涨。由此,三季度物价的涨幅还将继续走高,三季度以后涨幅慢慢地就会减小。对物价的调控措施,我们还将继续坚持已经出台的一系列措施,使之得以落实。

  关于利率,这是一个要素价格,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利率的调整对各方面的影响也是广泛的。我们会慎重地研究利率方面的问题,但是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决策。宏观政策取向保持不变

  中央电视台记者:一、目前我国出现了一些投资增长过快、规模过大、物价持续上涨这样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之下政府如何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二、在很多场合,温家宝总理都指出目前的宏观调控是要有压也要有保,我们在更多场合看到的是要控制钢铁、电解铝、水泥这种高耗能产业的发展,请问保的问题体现在哪些方面?

  曹玉书: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从目前各方面情况来分析,我们还应该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这一政策的连续性。今年年初,全国人大在研究和审议今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的时候,就曾经提出要保持这一政策的连续性。同时强调,对政策的重点和力度要进行适时、适度的调整。今年开年以来,我们按照这个政策取向进行了宏观调控。

  今后几个月,我们还将继续坚持这种政策取向,同时也要把握好调控的重点、方向和力度。这一点和你刚才提到的第二个问题紧密相连,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有保有压的方针。我们既要控制盲目投资、盲目扩张的领域,同时也要扶持和鼓励农业、水利、公用事业、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发展,这些领域,过去、现在和将来政府都将予以扶持——包括政府要增加投入,在制定产业政策的时候予以扶持。通胀根本原因不能成立

  中华工商时报记者:刚才你谈到物价会继续面临上涨的压力,请问会不会出现通货膨胀?

  曹玉书: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是两个概念。物价上涨主要反映在某些商品的价格上,而通货膨胀的本质是社会总供求以及反映这种社会总供求的货币。

  首先,生产资料价格和粮食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有20%-30%的上涨幅度,会对整个社会商品的价格上涨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通货膨胀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总供求失衡,就是说总需求严重的超过了总供给。从我国目前的情况和今后几个月的判断来看,仍然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产生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还不能成立。

  第二个因素就是国际价格的影响。从国际市场来看,除了石油等初级产品价格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之外,其他绝大多数商品的价格上涨幅度很小,因此对中国的影响也不是很大。

  第三个因素就是推动我国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是环比型的。生产资料价格虽然同比上涨幅度很大,但是五月与四月的环比是一个负数,-1.4%。我们的粮食价格虽然比去年同期上涨32%,但是五月比四月下降了0.5%。随着宏观调控逐步见效和调控措施进一步落实,这种态势还会持续下去。市场经济地位是客观事实

  记者:你认为目前采取的行政手段是否符合中国的市场经济规律?

  曹玉书:我们这一轮宏观调控主要是运用经济和法律的办法,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关于美国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评价问题,中国是不是市场经济?它是客观的事实,每个国家、每个人都可以有他自己的看法。我们中国有96%以上的商品都由市场来决定价格,像这样的国家还说它不是市场经济国家,实在是于理不通。欧盟已经认可中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美国还不认可,最主要的矛盾点在于汇率。中国实行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的制度,在世界上不是惟此一家,有4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瑞士和中国香港,都实施着同我们类似的汇率制度。为什么可以说他们是市场经济的国家或者地区,而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呢?

  中国是曾经走过计划经济的道路,但是现在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希望中外新闻媒体界的朋友帮助我们宣传,作出公正的判断,支持我们是市场经济国家这个概念。J046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小浪底库区游船沉没
财政部审计署报告
韦尔奇对话中国企业家
大学生卷入非法传销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2004世界难民日:回家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