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QDII引而未发 A股加剧边缘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23日 09:50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莫菲 上海报道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曾表态:“中国对此十分谨慎,其复杂性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此后,中国证监会很少对QDII公开发表言论,更多的是充当辟谣者的角色。

  QDII何时推出欲说还休,背后牵涉的利益错综复杂。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新浪招商引资征代理商

  但有一点可以证明,在有关部委对QDII不断放风与辟谣声中,6月,中国证券市场跌跌不休,上证综指轰然击破《国务院九条意见》出台前的一千五百点大关至年内新低,大盘市值缩水1000多亿元,投资者陷入恐慌。

  数据显示:在沪深两市1240家股票中,目前股价处于2月《九条意见》公布之日价位以下的股票合计为837家,占总体比例为67.5%。

  有专家认为,在各部委对QDII敏感问题的微妙抗衡中,国内投资者将再次为高额外汇储备与CEPA下的香港股市彻底埋单,目前谈论任何有关QDII出台的政策,都会加剧国内股市边缘化问题与国内券商的生存危机。

  部门:口径难协调“有关QDII政策的草案早已出来了,不过属高度机密,”某境外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告诉记者:“我们向有关部委打听了很久,也不知道具体内容。”

  据悉,由于有关QDII的政策制定涉及部门繁多,包括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外管局、银监会、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等,因此,尽管前期政策条文的制定由证监会担纲,但“众口难调,各部委对现有QDII草案内容仍有不少争议的地方。”知情人士透露,“实际上,目前QDII政策何时出台真正的掌舵人不可能是某一部委,各部委只是在研究协调中争取各自的利益。”

  有关部门不时在公众面前就QDII出台一事放风,似乎已经成为部门争取利益与广大投资者获取QDII政策进展的惟一途径。

  2004年5月23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马德伦在北京第七届“国际资本中国战略”论坛上透露,国家外汇管理局正在积极研究推动QDII措施。

  不少业内人士分析,马此番话背后意义深长。

  一方面,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人民币升值压力。

  另一方面,截至2004年3月31日,我国金融机构的外汇存款高居不下,达1467亿美元,而国家外汇储备更是持续上升,高达439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上涨39.17%(摘自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此外,2004年5月中旬中国证监会一口气批准了美林证券、恒生银行、大和证券SMBC株式会社三家机构QFII资格,同时某些QFII以长期存银行手段豪赌人民币升值的不良动机,使中国外汇管理局更加小心翼翼。

  显而易见,要减缓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外汇储备与资本净流入是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

  而目前,外管局控制国际资本顺差的主要手段是减少外来资本流入、控制外汇储备,QDII无疑成为一种较为理想的解决方式。

  “QDII实质已成为QFII的对冲机制,刚开始不会在大幅分流国内外汇资金但至少会产生心理预期,避免更多的企业与居民把外汇资金兑换成人民币。”海通证券分析师张琦表示。

  对QDII投赞成票的不只外管局一家。

  此前,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2004年在华外资银行会议上的讲话也暗示了同样的利益驱动。

  刘明康表示,“QDII管理办法即将出台,银监会将致力于为外资银行创造更多的业务平台,这些平台包括QDII的银行代理、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准入等等。”

  显然,QFII成了“钱袋子”,它们已经给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带来托管业务的契机,而QDII同样可以为国内银行带来更多业务契机。

  但是,经济学家韩志国认为,力推QDII的关键原因是挽救香港股市与香港经济,而非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这令香港资本市场遐想不已,不少市场人士因此充满热望,并欢呼雀跃地盼望着QDII早一天到来。

  2003年,在憧憬QDII之下,香港H股指数从4月底2030点大涨到目前位置2700点,上涨幅度达到35%。

  与风光的其他部门相比,证监会对QDII事情慎之又慎。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曾表态:“中国对此十分谨慎,其复杂性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此后,中国证监会很少对QDII公开发表言论,更多的是充当辟谣者的角色。

  由于QDII真正决策者是国务院而非证监会,作为证券市场的主管部门证监会只能量力而行。

  一位贴近中国证监会人士透露,“目前在市场上公布任何有关QDII的消息都是不合时宜的,因为它会再次重创股市,长期会加重国内资本市场的边缘化现象。”

  事实证明,从5月以来,股市以暴跌的方式,侧面反映了国内投资者并不认同QDII政策。而一位市场人士表示,如果国家一定要推QDII,市场也能被迫承受,只是参与资本市场的最无助的普通投资者将为这一切掏钱埋单。

  机构:冰火两重天

  QDII的争议不仅发生在政策制定者身上,而且境内外证券机构对此也表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

  与境外投行人士为QDII招兵买马的旺盛势头相比,国内券商似乎有力无处使。

  某国内大型券商人士无奈地说;“我们一直在与有关部门保持沟通,希望寻找到QDII的商业机会,但现在看来难度很大。”

  他解释,一方面国内券商在海外有分公司的寥寥,并且当局从没有认可券商设立海外分公司的合法身份;另一方面,国内券商的海外分公司在当地均是二三线券商,与境外机构相比,有些“蚍蜉撼树”的味道。

  同时,券商是否能够扮演QDII资产委托人的角色,现在也很难奢望。

  自2004年监管层清查券商国债回购违规业务以来,券商“地雷”接连引爆。尽管国内券商极力自荐担当QDII受托人业务,但是出于本金安全性与风险控制等问题考虑,监管层不一定会马上给国内券商机会。

  “在争取QDII商机仅局限于国内一些大券商,中、小型券商的国际业务,早就随着B股市场的衰败而萎缩。”上述人士表示。

  而一位中小券商的国际业务部负责人漠然地说:“我们对QDII一点都没有兴趣,根本不关注。”

  “国内市场都没有发展好,自身难保的券商怎么有精力去开拓海外市场?”他表现出对国内证券市场的迷茫,一点信心都看不到,“国内股市只有十二三岁,需要呵护,现在任何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加重市场的下跌。”这一观点在券商中较为普遍。

  相比国内证券机构或无奈或迷茫的状态,境外资产管理机构,尤其是已经试水QFII的大投行们,十分热衷于QDII。

  一家来自美国的投资公司近日在上海证券报上打出招聘交易员的广告,“操盘华尔街”广告语表明外资机构已经开始备战QDII了。

  而此前,某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2003年上半年,已经有许多外资机构花费大量力气游说有关部门推QDII尤其是在中国A股市场呛水的QFII们。

  这位人士透露,QFII并不看好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中国证券市场,但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增加投资额度,QFII们目的是向中国政府拍胸脯表示“我有兴趣做中国资本市场的所有业务”,实际上,QFII们更看重下一步的QDII业务。

  尽管某境外机构人士表示,QDII开始阶段,必须依靠国内银行的通路与网络寻找客户,我们只是作为境外产品提供者的角色而分享部分收益,而国内商业银行才是QDII最大赢家。

  但是,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境外机构的胃口根本不在这儿,“他们希望通吃QDII的资产管理与经纪业务,特别是包揽首先放行的准QDII——社保资金与保险公司外汇资金的全部业务。”

  事实上,与逐步放开的QDII资金量相比,社保资金与保险公司外汇资金才是长期的大客户,一境外机构人士承认,“在保险公司与社保基金海外投资的业务上,国内券商的确很难参与,按照即将出台的规定,国内保险公司与社保可以直接寻找外资机构购买产品,而不需要通过国内证券机构。”

  股市:新边缘化危机

  经过国有股减持后的大幅暴跌,市场信心丧失的关键时刻,《国务院九条意见》应运而生,重新燃起了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希望。可是,市场只反弹了一个月,又重新返回下跌通道,股市再度边缘化。

  韩志国认为这次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宏观经济紧缩、庄股倒塌与市场资金链断裂。但是,不可否认,QDII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QDII对股市的打击不在于资金抽血,而是投资者心理承受能力与H股和A股的比价效应。”他说,“均价相差一倍的股票价格,打开了股市深度结构性调整的空间。”

  而中信证券研究所所长徐刚认为QDII不会造成股市进一步边缘化,他的理由是QDII影响更多在于心理影响,国内资本市场的参与主体仍是国内机构,而海外市场的主流队伍还是国外投资者,两大市场资本成本率的不同,造就了不同股市的股价不会并轨。

  对于一个急迫需要牛市来重振人心的国内资本市场,至今国务院九条意见中不少有利于股市资金链与保护投资者切身利益的条款,譬如证券公司向银行融资政策,却在一片研究声中,迟迟没有出台。反之,2004年初,银监会再次重申银行不得向证券公司贷款。

  韩志国表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地位降低,证券投资者与券商的利益也进一步边缘化,结果是中国证券市场产生的问题,包括不合时宜地推出QDII政策的最终承受者总是普通股民。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第三轮六方会谈
大学生非法传销
英语四级考题泄露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我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伊征兵中心遭袭击
2004世界难民日
2004欧锦赛 2004温网
不良信息举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