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宏观调控下的财政政策路向何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22日 09:33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唐福勇

  作为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主要手段之一的财政政策真的改变风向了,由“积极”转向“中性”,开始了慢慢淡出的过程。自从5月底财政部部长金人庆首次提出“中性财政政策”以来,各方对财政政策的未来走向越来越关注,其转向后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也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新浪招商引资征代理商

  “中性”其实就是淡出

  “在我看来,目前的财政政策不能算是中性,本质上就是淡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学院财政系主任朱青教授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这样理解当前的“中性”概念。

  持此类观点的在经济学家中为数不少,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对中性的理解是,总量控制下的结构性调整,对有些项目降低、放缓支持或不支持,对有些项目继续支持。以这种区别对待的方式,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的流向达到中性财政政策的效果。

  从财政支出进度放缓这个角度来说,也就意味着首先是要淡出原先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因而其落脚点首先还在于淡出。淡出的前提则是,实施了近六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已经让中国的宏观经济走出了通货紧缩的阴影,而在当前有经济局部过热趋势的时机,其淡出是否恰逢其时呢?淡出的方向与方式会是怎么样呢?

  “积极”是否难以淡出?

  早在去年,相关专家吕炜曾撰文指出,积极财政政策正在演化为当前经济运行的一个内生因素。在他看来,1998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的状态可以用三个相互关联的环节来概括。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同时,储蓄倾向在不断强化。二是储蓄的快速增长因投资意愿不足而大量沉淀,经济运行面临失速,银行面临经营风险。三是利用国债吸纳储蓄、增加投资的积极财政政策,最终只是形成了对经济总量的直接拉动,财政逐渐成为维持经济运行的必要条件。政府通过有目的的投资政策介入市场经济运行,旨在以“储蓄——政府投资”的方式吸纳沉淀资金、维持经济总量、带动“储蓄——自主投资机制”的恢复,但实际结果只是体现为“储蓄——政府投资——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动。显然,在这样的经济循环中,财政已经不是市场经济运行系统之外的政策因素,而是内生为这种经济运行的一个必要条件,财政的负荷在递增,风险在加大。

  吕炜当时认为,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受困于消费环节的障碍。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学院财政系主任朱青教授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现在的关键是居民消费还不能启动起来,原因在于人们的消费预期一直不好,不放大量消费,而是更多的将资金转向于各项教育、养老、医疗等。与此同时,也正是因为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医疗、养老、教育等环境仍很弱化,就业难度的加大,使得试想的通过大面积、大幅度增加收入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改变消费预期的想法不能实现。所以在积极财政政策下近年来的7000多亿国债填写补了这部分应有的消费,以国家消费的形式代替百姓消费了。可以看到的是,这种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些年的确取得了许多成效,一些想办未办的大事诸如大量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都办了。

  在吕炜看来,经济运行一直无法摆脱消费难以启动、内需难以扩大的制约,政府投资带来的收入效应没有明显改变消费预期和消费倾向,而是更多地转化为储蓄的增加,从而使经济运行中的储蓄——投资机制进一步失衡,在没有自主投资动力的情况下,政府必须通过发行国债吸纳更多的储蓄以消化这种失衡,于是前一次扩大投资的效果转化为更多储蓄,成为下一次扩大投资的压力。情况表明,机制传导的消费环节出现了严重的阻滞,正是这种阻滞使积极财政政策陷入了一轮接一轮的直接拉动的循环中。外推式拉动逐渐成了经济增长的一个常量,财政政策的退出也就变得不可预期。

  淡出时机到了

  尽管许多专家表明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有其难以退出的理由,但今年却似乎来了时机,这个时机就是借宏观经济局部过热需要加大宏观调控的时机。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高培勇等人测算,通过大规模的发行国债,在过去5年当中,我国经济的增长有9个百分点来源于积极财政政策的支撑。另据测算,积极财政政策有效地扩大了投资需求促进了经济发展,对于GDP增幅的贡献率,1998年为1.5个百分点,1999年为2个百分点,2000--2002年也在1.5-2个百分点的区间;建成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技改贴息取得了良好效果,加快了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了产业升级;增加了就业机会。据测算,1998--2000年,积极财政政策促进中国非农就业分别增长0.57%、0.73%、0.71%,每年均可提供200万个以上的非农就业机会。

  朱青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从目前国债的规模来看,积极财政政策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支撑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因而从短期来看,至少在国债这块的淡出相对来说可能性不会太大。

  而且我国国债的负担率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较低水平,但从国债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这个角度来看,由于近年来国债发行额度猛增,我国已经在2002年达到了接近30%,而最发达的几个工业化国家平均只为10%左右。而国际上债务依存度的警戒线为20%。

  显然,中国财政政策必须尽快完成转型,包括税制改革试图启动民间投资高潮在内。

  此前有媒体曾报道说,财政部曾设想以后不增发长期建设国债,而改由在国家预算盘子内,每年给国家发改委拨付1000亿元的资金,然后让积极财政政策逐渐淡出。从今年5月发行的二期凭证式国债缩减200亿情况来看,国债收缩也将是势在必行。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英语四级考题泄露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第三轮六方会谈
我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伊征兵中心遭袭击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
2004世界难民日
2004欧锦赛 2004温网
不良信息举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