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市场进入并购时代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22日 03:55 人民网-市场报 | |||||||||
本报讯进入2004年,我国啤酒市场掀起新的并购浪潮。3月11日,全球啤酒产量最大的啤酒酿造集团英特布鲁(Interbrew)收购马来西亚金狮集团在华啤酒业务。3月31日,燕京正式收购惠泉,紧接着,丹麦啤酒商嘉士伯收购了云南最大的啤酒制造企业大理啤酒,随后,美国A-B与南非SABMiller就哈尔滨啤酒展开收购大战。 内资外资频频出手,使我国啤酒市场瞬息万变,原有的三强格局发生变化。有关统计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啤酒行业开始快速发展,由于消费者信任地方品牌和各地的地方保护主义,在国内各省几乎都有地方品牌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如山东的青啤、黑龙江的哈啤、辽宁雪花、北京燕京、福建惠泉、广东珠江和湖北金龙泉等。然而经过近20年的发展和不休止的啤酒大战,大多数地方品牌开始被内外资本收编,一方面是地方啤酒企业的发展遇到资金困境,另一方面强大的啤酒集团多方渗透,土生土长的地方品牌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以浙江省为例,华润收购了钱江啤酒,英特布鲁更是收购了宁波开开和温州金狮等7个啤酒厂,从而在这个中国第二大啤酒消费省份占据了40%的市场份额。 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只有产能达到60万吨,才能在市场中占一席之地,但是除了重庆啤酒、珠江啤酒和哈尔滨啤酒等百万吨企业之外,地方啤酒企业规模大都在20万吨以下,即使是第一集团,如果没有强大的资金注入,也只能被整体收编入国内三大啤酒集团。 中国酿酒行业协会啤酒分会理事长肖德润说:“2003年中国的啤酒产量达到2500万吨,已经连续两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产量第一大国,目前也已培育出青啤、燕啤、华润为首的具有相当竞争力的啤酒企业集团,但与英特布鲁、A-B、SABMiller等国际航母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因此来看,兼并与整合在啤酒行业是非常必要的手段。” 中国加入WTO以后,啤酒行业成为开放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企业购并日益频繁,交易金额也屡创新高。已经形成的三强进一步跑马圈地,国际啤酒也开始大举进入。尤其是英特布鲁,在其完成对排名世界第五的巴西AM-BEV合并后,中国成为其最后的战略目标。 与A-B和SABMILLER啤酒集团的策略不同,英特布鲁从1984年开始就把自己定位于在中国市场的积极参与者,以国际化的本地企业参与竞争。在温州举行的“国际化的温州”论坛上,英特布鲁董事长艾比亚表示:“中国在英特布鲁的全球战略中占据有重要地位,开拓中国市场是英特布鲁的当务之急,而英特布鲁在今后的时间中将更加关注在国内的投资和市场运作,希望可以在三年内成为中国啤酒市场中首屈一指的啤酒集团。”埃夫瑞特进一步表示,“英特布鲁的远景定位是成为全球化的当地啤酒酿造商,因此英特布鲁将非常重视本地品牌的保护和建设,从而为它们带来国际化的思维和品质。” 据悉,在英特布鲁参控的16家啤酒厂中,其经营管理基本上由原有的本土经营团队担当,英特布鲁更多的是提供技术、资金和战略支持,而对于原有的品牌,英特布鲁强调其本地化和国际化并重,换言之,品牌依然是当地品牌,但是产品品质和品牌内涵要国际化。 (中天) 《市场报》 (2004年06月22日 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