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调控显效 软着陆? 硬着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22日 02:55 证券时报

  风云对话

  王远鸿:应密切观察物价、投资和货币信贷的变化趋势,只要投资和经济增长在三季度稳定回落到适度区间,物价回落到3%左右,为了防止货币信贷进一步紧缩,短期内可以不考虑加息。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新浪招商引资征代理商

  袁纲明:目前CPI增长4.4%并不可怕,也完全没有必要为“过热”担忧,因为,从市场机制上,我们没有看到由于需求膨胀或成本推动带来的消费品价格的普遍、快速上涨。因此,不能因为CPI达到或超过5%就急于采取更强烈的措施。

  本报记者 徐涛

  2003年下半年以来,伴随着中央一系列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陆续出台和逐步发挥作用,国内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都产生了显著的变化。尤其是5月份的宏观统计数据出来后,各经济数据之间的关系、各自反映的经济实质、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走势、宏观经济政策今后的取向等,已成为当前各界关注的焦点。

  为此,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袁钢明和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财金证券分析处处长王远鸿。两位专家对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记者:能否对始于去年下半年的宏观调控政策作一个整体性的回顾和评价?

  王远鸿:2003年下半年以来,中央已经针对投资在建规模过大、货币信贷增长过快、开发区和土地管理混乱、粮食产能持续下降等经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主要是管住信贷和土地。2004年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比上年减少300亿元,货币信贷增长速度的调控目标也比上年有所紧缩。

  2004年3月以后,针对经济中出现的投资过快增长,部分行业和地区的低水平扩张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结构失衡和局部过热现象加剧,中央为了引导社会投资方向,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膨胀和信贷规模过度扩张,防止投资过热和经济过热,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力度,如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提高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等措施。同时,运用必要的法律、行政手段和适当的组织措施。

  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非常明确,即一方面要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保护、引导、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要适时、适度采取有力、有效的调控措施,防止局部问题演变为全局问题。在实施中,强调突出重点、区别对待,不急刹车、“一刀切”。

  从5月宏观经济数据看,这些调控措施有些已经初见成效,有些措施的效果还将进一步显现。

  袁钢明:相对于3、4月份的情况,就整体而言,目前经济下滑得过于厉害。工业增长、货币、贷款、固定资产投资都较快下降。尤其是投资下降得太快,这是4月底以来过大的调控力度直接导致的结果。

  我们可以具体看几个数据。所有投资都在2月份达到顶点,从3月份开始,投资以每个月10%的速度下降。这证明,今年前两个月投资的高速增长没有代表性,不能以此来判断全年的趋势。

  现在回过头来看,3月份的数据表明,此前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并逐步显现出效果。比如,从2月底开始,钢铁价格已下跌得很快。同时,1-3月,股票市场中的钢铁板块以及期货市场中的相关产品都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下跌。这充分说明,当经济达到一定高度时,市场会自动回避风险,并开始向下调整。因此,即使前两个月投资猛增到53%,也不用慌,根据经验,到后面几个月是会回落的。

  此前,针对头两个月的高增长,以为是宏观调控政策无效的判断显然是值得商榷的。这种判断直接导致了行政调控手段的进一步强化。

  记者:目前需要密切关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袁钢明:目前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首先是CPI水平。

  虽然CPI水平增长到3%需要给予高度的警惕,但就目前各方面情况看,价格还处于正常状态,是经济处于上升期的合理变化。理由如下:其一,目前的粮价还处于合理、可控、良性的水平,不但对农民增收有益,而且城市居民也能够承受,并没有出现恐慌;其二,在已经过去的7个月时间里,还没有其它消费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

  其次,要充分注意燃料油价格上涨过快的情况。在大多数消费品价格纷纷下调的时候,这种逆动是没有道理的———一方面,作为国家垄断产品,应该充分用足“以丰补歉”的手段,保证价格的稳定;另一方面,不能以国际油价上涨作为涨价的借口,石油公司也应该担当相应的缓冲义务,不能把损失全部转嫁出去。

  现在的问题是,随着燃料油的涨价,电、水等也纷纷以“成本上升”为借口准备或已经涨价。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上升也并不必然导致价格上涨。尤其在目前经济形势下,各界对通胀疑虑难消,这些垄断部门显然没有更充足的理由“哄抬”价格。

  第三,目前还需要着重关注失业问题。就目前情况推测,失业问题有可能会加重,随着许多行业生产规模的压缩,将导致大规模停产、减产。对失业问题要给予充分的警惕。

  记者:5月份CPI上升很快,经济是否会全面过热?

  袁钢明:综合各方情况分析,目前CPI增长4.4%并不可怕,也完全没有必要为“过热”担忧。因为,从市场机制上,我们没有看到由于需求膨胀或成本推动带来的消费品价格的普遍、快速上涨。现在需要担心的是,行政性的涨价把原本正常的价格上涨进行了放大。这直接带来两个问题:行政性手段对投资的强力调控和行政性手段对价格的强力抬升,这不但将对经济发展造成影响,而且也将严重干扰各方预期。

  根据目前形势,我们可以说,即使CPI水平上升到5%甚至以上也无伤大雅。一方面,在经济上升阶段,CPI的上升将不可避免;另一方面,目前的CPI水平并未造成社会恐慌,毕竟供不应求的商品已经少之又少。另外,从政府陆续采取的一系列涨价措施观察,政府显然对CPI的上涨也不担心。因此,价格调控线不妨再调高一线。不能因为CPI达到或超过5%就急于采取更强烈的措施。

  记者:5月份统计数据显示,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生产、货币及贷款等下降得较快,在惯性趋势下,多种因素会不会综合发挥作用,进而导致经济“冷却”下来,甚至重现通缩?

  王远鸿:政府已经明确提出要把宏观调控的着力点放在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可以预见,初步建立的市场经济体系将使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更具弹性,在“果断有力、适时适度、区别对待、注重实效”的原则指导下,“巩固成果,防止反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宏观调控目标完全可以实现。因此,只要宏观调控适时适度,中国经济完全可以实现“软着陆”,从而避免出现较大下行趋势和“通缩”再现。

  袁钢明:在不必担心经济“过热”的同时,也不必担心经济“过冷”。因为社会需求并未下来,也不会降下来。比如住房等的消费热点为经济增长上了“保险”。现在需要担心的是,对经济采取过快、过猛的“打压”。

  记者:几大被重点抑制的行业今后将呈现怎样的走势?对经济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王远鸿:随着宏观调控的进一步落实,几大被重点抑制行业的投资和增长速度将进一步回落。短期看,将使经济增长、就业和居民收入受到一定影响,但将缓解能源、原材料和运输短缺的状况,缓解物价上涨的压力。从长期看,有利于避免产生新一轮的产能过剩和通货紧缩的再现。

  袁钢明:一段时间以来,钢材价格下降得过猛,企业争相抛售。需要说明的是,即使经济“过热”,需要对一些价格进行控制,也要适时、适度,要力争使价格缓慢下降,以使企业有消化的空间和时间。否则,企业受到的伤害将会很大。

  用一年时间涨起来的钢材价格,仅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把其“打”回去,企业将难免遭受“内伤”。

  目前,钢铁企业普遍陷入亏损境地,进而带动上下游价格走低。今后一段时期内,可能出现的问题会不少,前一阶段相当一部分的投资有可能会损失掉。

  需要注意的是,在经济发展中,总量的适度超出,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在竞争中发生的“淘汰”是合理的。由于过度调控造成的损失显然不应该发生,应尽力避免。目前,要“防止大起”,更要“防止大落”。

  记者:升息问题,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是各界争论的焦点。本月9日,格林斯潘表示美国加息进程可能提速。10日,央行5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货币供应量增速比4月份有所降低。同日,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显示,工业增加值增速也比上月减缓。对此如何评价?美国加息对我国有何影响?升息的可能性在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到底有多大?

  袁钢明: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既然经济调整已经进一步取得成效,加息就完全没有必要了”。如果以此观点推论,“CPI大幅上涨,应该加息”,“投资、信贷等快速下滑,就不应加息”,显然相互矛盾。

  综合目前情况看,加息是一种现实选择。理由如下:

  首先,目前的低利率水平是经济通缩情况下形成的,是特殊时代的产物。经济回升后,应该尽快摆脱这种状态。以美国为例,经济刚刚出现复苏,加息的讨论已经有相当的热度了。

  其次,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已经上升到一个持续、稳定的状态,完全能够承受利息上升带来的影响。升与不升,两厢比较,不升显然要弊大于利。低利率使企业更乐于贷款,尤其是对房地产的刺激作用更大,使房地产过热。如果住房贷款利率提高哪怕1个百分点,许多需求将会消失。用利率进行调整,显然是最有效和最根本的办法。

  再次,负利率使老百姓的金融资产缩水,不利于社会公平、经济的长久发展。目前,反对加息者的出发点往往是从国有银行、国有企业等角度考虑的,而往往忽视了储蓄者的利益。而储蓄者的利益、储蓄者的信心,是保证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因素之一。

  在负利率的情况下,采取的措施无非两条,加息抑或抑制价格。目前所采取的措施还只是抑制价格上涨,这样做的代价太大,而且难于持久,远不如调息。虽然调息也会产生一些不利因素,但权衡起来还是利大于弊。

  美国加息与否并不是我国加息与否的决定因素,毕竟二者的差别过大,也没有什么关系。美国不加息,我们要加;美国加息,我们更要加。

  王远鸿:从5月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生产增长速度进一步回落;市场销售稳中趋活;进出口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市场物价涨势减弱;银行信贷有所控制。这表明:宏观调控措施的效果进一步显现,下阶段应继续落实好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确保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

  美国加息进程取决于美国国内需求和物价的回升速度,由于人民币钉住美元,中国的利率调整要考虑美元利率调整的因素,但主要还是要考虑国内的各种经济因素。

  从5月数据分析,物价升幅进一步加大,升息的预期有所增强。但与此同时,投资、货币信贷增速出现明显回落,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物价是一个滞后的指标,其上涨落后于投资、货币信贷指标,因此,在目前宏观调控已经见效并将进一步显效时,应密切观察物价、投资和货币信贷的变化趋势,只要投资和经济增长在三季度稳定回落到适度区间,物价回落到3%左右,为了防止货币信贷进一步紧缩,短期内可以不考虑加息,但与此同时要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从长期来看,应该根据经济运行状况、物价水平、资金供求状况、国内利率水平等因素对我国利率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

  记者:升息对中国经济发展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否会影响股市的稳定?

  王远鸿:升息的影响取决于其实施的力度和频度。在我国货币传导机制不甚通畅的背景下,升息的作用要打一定的折扣。

  首先,它是一个信号,表明决策当局对经济实行一定的收缩,这将改变不同经济主体对增长和盈利的预期,从而使它的投资和交易行为相对谨慎。其次,作为一个总量措施,它将加大整个社会运用资金的成本。再次,在经济上升期的不同阶段,升息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不尽相同,但升息预期往往会加大债券、股票的市场的波动,有时甚至会产生远远超出利率实际影响,而产生非理性的波动。

  袁钢明:加息与股市下跌没有因果关系。股市走势的决定因素是国家经济形势,目前并未加息,而且在低利率持续的几年中,股市也出现了深幅调整。经验证明,往往是经济发展不好、利率越低,股市越无起色;反之,经济发展朝气蓬勃,利率合理上调,股市也欣欣向荣。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加息会影响股市,也应该首先考虑保护居民储蓄资产的安全。证券投资者应该有防范利率风险的准备。

  记者:能否对今后一段时期内宏观经济政策做一个判断?

  袁钢明:在目前情况下,对今后宏观政策走势作出判断较为困难。毕竟目前的调控,行政色彩过于强烈。

  综合分析,不排除今后有放松调控政策的可能。因为,过度行政收缩的做法,使经济很难正常维持,为了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该松绑时就要松绑。但现在的不确定性要甚于过去。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行政手段省时、省力、见效快,将有可能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行动定势,而懒得下功夫采取更健康、更市场化的手段。这对经济的损害需要给予充分的警惕。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物价可能还会继续上扬,甚至达到5%以上。政府可能还会坚持不加息。货币、信贷、投资的增速可能还会进一步下降。但是,由于基本需求不会改变,尤其是房地产的投资需求难以降下来,所以,经济增长将继续保持稳定。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目前情况下,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全面退出,能退多快,就退多快。一些未完成项目,可以尽快转成民营。

  王远鸿:首先,保持目前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适时“预调”和“微调”,确保宏观经济的“软着陆”。

  其次,加快财政政策从支持经济增长向解决结构性问题的转变,适时对现有国债政策、税收政策和转移支付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

  再次,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

  最后,努力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英语四级考题泄露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第三轮六方会谈
我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伊征兵中心遭袭击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
2004世界难民日
2004欧锦赛 2004温网
不良信息举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