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催生空中“生命走廊” 沪上医院急建直升机坪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21日 02:54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到6月底,从华山医院住院大楼的顶楼俯视即将落成的华山医院新门急诊大楼的楼顶,将看到一座新的直升机停机坪———为了应对F1上海站比赛中的突发事件,上海市政府和华山医院共同出资修建了这座直升机停机坪。 直升机为F1护航
F1上海站组委会的一位负责人表示,由于F1比赛危险性高,因此国际汽联要求F1比赛承办地有相应的空中应急设施,并有一系列配套的应急措施。他介绍说,F1赛车在比赛时的速度非常快,F1上海站的赛道最高时速可达326公里。在如此高的速度下比赛具有相当的危险性,这就要求医疗应急措施不仅完备而且迅速。 此次F1的医疗救护工作将由华山和瑞金两家医院共同承担。瑞金医院负责烧伤的救治,而华山医院则负责此外所有创伤的救治。为此,上海医疗系统特地从8家医院调集各科最好的专家组成F1的特别医疗队。比赛期间将有100多名专家分布在比赛现场,并将有两架直升机随时待命。一有突发事件,伤员将在第一时间从空中送至华山医院进行抢救。伤员可从停机坪的专用电梯直接送入手术室,如果是烧伤,则会由专用的救护车在警车的护送下从华山医院以最快的速度送到瑞金医院烧伤科。 据介绍,华山医院楼顶的停机坪是一个直径为20公尺的圆形停机坪,上面配备了全自动导航设备,可以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自动完成直升机的导航过程。 这个停机坪是由台瑞机场设备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承包制作的。公司董事长郑治夫向记者介绍了使用华山医院楼顶停机坪抢救伤员的全过程:在伤员送上直升机之后,直升机立即升空,并同时通知塔台;随后直升机驾驶员通过飞机上的控制钮来启动华山医院楼顶停机坪的自动导航系统,系统在接收到指令后,立即启动,完成自动导航。直升机降落到停机坪之后,再将伤员由停机坪上的液压电梯直接送抵手术室。整个过程将在15分钟内完成。 上海空中应急堪忧 去年上海市卫生工作会议就传出将在现有的医疗机构建设直升机停机坪的消息。在上海市政府出台的《2003-2005年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在3年内建立起一个反应灵敏、高效统一的公共卫生体系,其中就包括完成医疗救治系统的建设。而这个系统首次提出引用国际通行的立体急救项目,即在上海华山医院新门急诊大楼楼顶建造一座直升机停机坪。 据记者了解,现在上海已经拥有停机坪的医院仅有长征、长海和华山三家。而瑞金医院和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正在申建停机坪。此外,静安希尔顿酒店、锦江饭店、广电大厦也都有楼顶机坪。按照现有停机坪的数量和分布来看,上海的空中应急救灾抢险设施已经初具规模,但它的实际应对能力如何呢? 长征医院营房科的秦惠华工程师告诉记者,长征医院的停机坪建成于1997年,可是自建成起至今仅停过一次直升机。而由于当时没有专业的施工队伍,所以停机坪有着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长征医院正在考虑重新翻修。 除了长征医院以外,上海现有的大多数停机坪自建成之日起就从未使用过。和长征医院的停机坪一样,其中有很多由于当初施工不专业而存在着安全隐患。 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一般消防用的云梯只能达到22层的高度,22层以上的楼层是救火抢险的危险区域。由于上海的大部分高楼楼顶不具备停降直升机的条件,所以高层的火灾救灾难度非常大。一旦有火灾发生,如何抢救楼房高层人员将会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 此外,资金也是制约上海空中应急救灾抢险发展的一大问题。据记者了解,建造一个楼顶停机坪需要几百万元。华山医院的这个楼顶停机坪是由上海市政府和华山医院共同出资建造的。华山医院院办的一位负责人向记者坦言,“撇开F1不谈,仅仅从经营的角度来讲,建造一个停机坪是无法取得任何经济收益的。”因此这一“赔本生意”令人望而却步。 停机坪建成后,还需要专业化的管理和维护。郑治夫介绍说,直升机的扇叶在旋转时能产生巨大的向上气流,常常能把地面上的物体吹到空中。哪怕是飞舞的纸片都能把扇页撞弯,造成事故。因此,停机坪必须要随时保持干净。而一个停机坪的日常管理,还远远不只保持停机坪的干净那么简单。 除了停机设施不完备之外,另一障碍是我国相关的航空管制政策尚未放开。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根据规定,我国低空飞行领域仍属于空军管制区域。另外,开办通用航空业务相应的审批条件和管理办法仍然是老一套的模式,因此少有单位能通过民航管理总局等部门的审批。在上海,仅华山一家医院的停机坪被获准使用,其他医院的停机坪现在拿的还都只是“黑护照”。 华山医院的一位外科专家说,“在突发性医疗事件中,前15分钟为病人的第一抢救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若病人得到医疗救治,成活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是,上海地面交通状况无法保证能将病人在第一抢救时间送抵医院。看来,在空中开辟出应急救助的“生命走廊”是非常必要的。 《国际金融报》 (2004年06月21日 第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