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21日 01:26 证券时报 刘兴祥 | |||||||||
刘兴祥 股市到底向何处发展?千四关口尚能支撑多久?对于这个问题,不仅普通投资者日益感到迷惘,就连作为机构投资者主力的基金也在汽车、能源等重仓股近期暴跌之后变得焦虑起来。从基金净值走势看,基金对今年的大势判断失误已是不容置疑的了。
客观地看,在去年底,随着基金在发掘蓝筹股价值行情中获得丰收之后,不少基金经理对其投资理念与获胜能力变得十分自信。加上上市公司2003年报的业绩好得出奇,以及国务院九条意见的出台,更加让基金经理们对后市的乐观情绪达到了高潮。尤其是,在这种“利多反应过度”的背景下,基金业几乎完全忽视了宏观紧缩正一步步逼近,例如,即使是国家开始采取宏观调控措施,基金经理们仍然认为会在短期内结束。至于结果,市场给予了最好的注解。 事实上,不仅是基金经理在2003年的大胜中一度迷失了方向,市场各方也对被光环笼罩的基金经理开始有些盲目崇拜。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在相当多的电视财经节目中,基金经理们逐渐取代以往的股评人士而成为最活跃的人群。除了具体股票未直接涉及外,有关股市的任何话题都在众基金经理的侃侃而谈范围之内。一时之间,基金经理几乎成为了市场上最令人羡慕的群体。 不可否认,基金在中国股市发展过程中开始发挥了更大作用,如投资理念的逐步形成。然而,我们对于这种转变的完成并未给予足够的思考,简单化的推崇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获得广泛认可的。事实上,今年的宏观调控并非无迹可循,更加有1993年的前车之鉴。但是,目前的基金经理又有多少经历了那段长达三年的股市大幅震荡?从更广泛的角度看,不少基金经理并未经历一个完整的股市周期,其对市场的理解仍然是有所欠缺的。 或许,此次调整的代价将换来基金经理们更丰富的经验,只不过代价大了一些而已。虽然近期有关基金的各种消息满天飞,但是,基金的地位与作用仍然是不容置疑的。实现这一点的前提是,基金公司及基金经理们需要在市场化的竞争中进一步完善内控及管理水平等。除监管部门要监管到位外,优胜劣汰这个市场最根本的法则更要充分发挥作用。与此相伴随的是,一些基金公司与基金经理将不得不被淘汰出局。这恰恰是基金业实现持续发展所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也是我们所期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