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港证监会严查内部交易 中国概念股遭遇首发寒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18日 21:26 中国经营报

  作者:黄嵘

  6月16日,被誉为“今年亚洲最大的上市行动之一的”中海集运首发上市出师不利:首发前市盈率由原来的8~11倍,调至6.5~8.6倍(这一市盈率区间为在港上市国企之罕见);发行价由原计划5.2~7.16港元/股,调至3.125到4.175港元/股;募集规模由原计划156亿港元,一下子缩减至76.8亿到101亿港元。

NEC百万象素手机1元拍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2004环球小姐总决赛 新浪招商引资征代理商

  导致中海集运首发失利的原因很多,不少分析师认为,这同其初始定价高于在港上市的同行业股票有关。但据一接近中海集运承销商的业内人士透露,这次失利同目前香港证券市场新的监管风向有很大关系。“中海集运生不逢时。”该业内人士说道。国际配售猛跌

  中海集运招股活动6月4日开始至6月9日结束,其国际配售超额认购部分仅为3倍左右。“过去在港发行的中国概念股的国际配售超额认购部分都是几十倍。3倍的超额认购的确很低。”金华山一的温天络评价道。

  但与国际配售不景气相悖的是,香港富豪却认购踊跃:富豪李嘉诚、李兆基、郑裕彤三人共认购约13亿港元新股,相当于集资总额的13%。如果说,海外投资者因为定价太高而不愿追捧中海集运,难道香港本地的投资者就不认为价格不合理,而踊跃认购吗?

  事实上,最近不止中海集运一家在港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国际配售认购过低。据金华山一的温先生透露,6月10日上市的蒙牛集团国际配售超额认购也只有3~4倍,而其公众股配售超过了200倍,上市首日在香港投资者的极力追捧之下,交易表现也十分强劲。

  “其实,‘香港本地投资者热情而海外投资者冷淡’的矛盾表现很容易解释。”香港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因为香港承销团对香港以外的投资大户、尤其是内地投资大户的审查越来越严格了。这使得很多海外机构投资者在这次认购中被拒之门外,以至中海集运等股票只有少数机构投资者认购,而令发行价一降再降。”内部交易丑闻

  据参与新股发行的一投行内部人士透露,承销团近来突然对国际配售部分投资者严格审查,与近期香港股市出现的10桩内部交易丑闻有关,涉及金额达200多亿港元。而这当中就涉及内地到香港上市的两家大型国有企业。

  “其中一家内地企业的内部交易可能是引起此次承销商严查海外机构投资者的主要导火索。”该业内人士分析。据香港部分媒体报道,香港廉政公署及香港证监会怀疑,一些购买该内地公司股票的不知名海外基金同该公司的管理层有关联,而在配售之前,该公司管理层已经预先让这些基金得到了消息,配得股票,并从中获利。“此案还在调查之中。”香港一投行界人士说道,“虽然案情还没有最后结果,但该案对市场的影响已经远大于这一结果。”

  据该投行界人士称,针对近来这些内部交易丑闻,香港证监会准备在今年四季度出台更严格的保荐人尽职调查规定,要求在股票首发推介时,保荐人对机构投资者背景调查,由原来被动调查——即由机构投资者自己申明同大股东和管理层没有任何关系,改为主动调查——即保荐人必须自己亲自去调查机构投资者背景,认定其同上市公司没有任何关系时,才允许认购,否则保荐人可能会受到监管当局的惩罚。

  至于未尽责保荐人将受到怎样惩罚,香港一业内人士认为,现在证监会还没有确定下来。但根据现行规定,投资银行家和投资者都有可能面临民事或刑事诉讼。内部交易的最高刑事惩罚为服刑10年,或者惩罚1000万港元。

  “正因为有如此严厉的惩罚,很多大型投行在新规定没有出台前,便已经按照该规定开始执行了,这就是最近很多股票的国际配售超额认购倍数比较低的重要原因。”一投行人士说。中国概念受累

  从近期在港上市的股票看,香港本地几只股票的国际配售部分认购仍旧非常踊跃。“香港证监会新规对中国概念股的影响可能最大。”一香港投行人士说道。

  据他介绍,很多投行针对该新规已经采取了过激的做法:“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为了防止关联方基金出现,在招股时,只将股票卖给自己非常熟悉的客户,一些新面孔的海外投资基金则一律不卖,直接导致认购机构数量急剧降低。

  “对于香港本地上市公司,由于公司高层都在香港,我们调查其一些社会关系和交际关系比较容易,因此不会过度地排斥海外投资基金。”一香港投行人士表示,“但对中国概念股则不同,跨境调查,难度相对较高,调查成本也非常高,为了节约成本,很多投行对于有内地资金背景的投资基金都不予以接受了。”招股时机构投资者数量的减少,势必影响未来内地企业赴港募集资金的规模。

  记者问及此情况对即将在港上市的“平安保险”和“民生银行”的影响时,香港邦盟汇骏主席庐先生认为,大盘股受到的影响要远小于中小盘股。“大盘股承销商拿到的承销费用比较高,承销商愿意承担调查海外背景投资基金的高成本,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国际机构投资者参与认购。相比之下,中小盘股承销费用低,很多大投行都不愿意花此成本,不熟悉的国际机构投资者就一律否定的话,自然股票受到追捧程度会今非夕比,募集资金规模也远不如从前那样大了!”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第三轮六方会谈将举行
我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