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钢价虚涨与国有力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18日 08:50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姚峰

  上海报道

  在钢价大起大落的情况下,国营的大型钢铁企业,不仅没有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反而在推波助澜。

NEC百万象素手机1元拍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2004环球小姐总决赛 新浪招商引资征代理商

  “看不懂,看不懂!”做了五六年钢材生意的孙望拿着宝钢三季度的报价对记者说。

  孙望说,宝钢的钢材价格每季度一报,但刚刚出来的三季度价格和二季度价格基本一致,甚至轧硬卷的价格比二季度还要高。以彩涂0.35为例,现在的市场价在每吨7300-7350元左右,而宝钢的订货价规定的是每吨7800元。

  孙望认为,宏观调控必然导致市场需求的减少,顺理成章的,宏观调控后的三季度钢材价格应该比之前的二季度价格要低。

  从6月初到现在,上海主要钢铁产品的价格以50元左右的价格上涨,6月15日,上海市场普线(6.5mmQ235)价格已达到3400元/吨,马钢高线(6.5mmQ235)价格为3430元/吨,螺纹钢沪宝产18-25mm价格为3350元/吨,III级螺纹钢16-25mm也涨至3460元/吨,均较6月14日有80-100元/吨幅度的上涨。

  而与钢价上涨相矛盾的是,铁矿石和废钢(铁)的价格则持续低位运行。而截至到5月底的数据表明,目前我国约有3000多万吨铁矿石压在港口,其中大部分是贸易矿,由于当时进口的价格和目前相比差值较大,不论收货人是钢厂自身还是中间商,这个苦果都比较难以下咽,尤其是对中间商而言,国内矿价下跌导致他们无利可图,甚至可能血本无归,因此出现无人提货现象。

  那么,什么原因造成了钢价逆市上扬呢?

  钢铁厂家默契

  如果将视线前移,发现这一轮的钢价反弹始于上月下旬。以国内主要的钢材市场的冷板价格为例,广州冷板市场在5月24日开始出现反弹,且幅度高达100-200元/吨;几乎同时,天津冷板市场也出现反弹迹象,连续两日市场价格持续走高100元/吨。

  在钢市反弹的背后,是主要钢铁厂家几乎同时对出厂价进行上调。

  5月底,邯钢在《邯钢2004年03#价格表(棒线材部分)》基础上对线材、螺纹钢、普碳圆钢零提出厂价格进行调整,其中φ12-14mm螺纹钢零提出厂价格上调250元/吨,其它规格螺纹钢零提出厂价格上调230元/吨。

  中国联合钢铁网的数据表明,主要钢铁厂家纷纷将出厂价格上调引发了市场价格的上涨。5月22日到28日的一周时间,国内大部分建材市场价格呈上涨态势,市场价格较座谈会前一周上涨50-100元/吨,中南除广州市场价格强劲上涨350元/吨外,其它市场价格上涨60-270元/吨不等,华北地区市场价格较上周上涨100-200元/吨,西北市场价格大幅反弹150-200元/吨左右。

  稳定钢价座谈会

  是什么原因让主要钢铁厂家提价,而时间的选择又是如此的一致呢?

  知情人士透露,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以下简称“钢协”)于2004年5月24日在北京召开了《稳定国内钢材市场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来自全国40多个主要钢铁企业主管营销工作的副总经理和销售部门经理共80余人。

  会上提出了钢铁厂家要坚持“合理价位”的原则。对于“合理价位”的解释,座谈会的决议中认为,就是钢铁生产企业制订钢材销售价格一定要依据成本水平,保持合理的利润率,既要做到不亏损销售,又要充分考虑终端用户的承受能力,努力保持市场平稳发展。

  钢铁工业协会表示,召开这个座谈会的原因是因为前一段时间钢材市场价格超跌后,市场出现恐慌,人气消失,钢厂出现亏损。在5月24日钢协的座谈会之后,华北钢铁生产企业也召开了价格座谈会。会后华北部分钢厂出厂价格相继上调,华北市场价格止跌回升。各钢厂纷纷上调出厂价格,引发市场价格上涨。

  对于这一轮的钢价上涨,上海当地的一家钢铁经销商表示,从市场成交看,市场反映成交增加,而再从各地的市场库存看,市场库存下降得不多,这说明当前的市场“虚火”,市场资源多表现在中间需求,最终用户需求增加十分有限。

  以北京为例,相关数据表明,目前北京线材螺纹钢市场库存在45万吨左右,与去年同期比,总库存增加18万吨左右。

  钢价形成机制刚性

  2004年的上半年,钢材市场的剧烈变化用何种语言来描述都不为过。前两个月钢材市场激情似火,一片飞扬。但从3月份起,风云突变,急转直下,特别是价格上的巨大差异,形成了近年来钢材市场仅见而又值得深思的“经典”。

  2003年,原江南造船(集团)公司总经理顾迪泉、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国栋、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总经理陈强、上海船厂厂长陈为铨、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宝山、广州文冲船厂公司总经理徐国庆联名向有关部门上书,要求政府出面协调。

  “钢材在我们造船业的成本中大约占40%,钢价的大起大落让我们很被动。”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公司物资部赵部长表示,他介绍,正常情况下,船舶的交期在两年左右,钢价的起落给船舶制造企业造成了很大的风险。

  而作为一种应对措施,从2004年年初开始,中船集团开始将下属六大造船企业的钢材统一采购,中船集团南方公司贸易部的一位人士说,集中采购就是为了抵御钢价大幅波动的风险。业内专家陈就认为,仅仅靠宏观调控的影响、市场供需失衡等客观因素来解释是不够的,钢铁企业和钢材经销商超乎市场运行规范的行为,也是导致这次钢材市场剧烈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一位人士在电话中对记者直言,在钢价大起大落的情况下,国营的大型钢铁企业,不仅没有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反而在推波助澜。

  陈就认为,国内钢材市场经常重演大起大落的闹剧,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他说,长期以来,钢厂和经销商的逐利行为往往很少为长远计,经常被追逐短期高额利润而冲昏头脑,以至于不屑倾听消费者的呼声和很少考虑市场足够的承受能力。当市场钢材供不应求时,钢厂和经销商都会不失时机地轮番提价,你追我赶,推波助澜,不断抬高价格“门槛”,人为制造市场需求“荒”。当市场需求疲软、购买力减弱时,钢厂和经销商又往往信心不足,缺乏定力,竞相降价,盲目杀跌,引起恐慌性的抛售,使市场需求在价格不断下跌的过程中难以激活。

  从2002年末到2003年初,仅仅3个月时间,钢材价格上涨了5次,而宝钢集团上海浦东钢铁有限公司2004年前一周内3次提价,春节后则3天内两次提价。钢铁企业销售政策失当,跟风频繁涨价,失去了市场价格的稳定基础。在跟风轮番涨价时有的企业实行日定价、周定价制度,造成买方恐慌心理,买涨不买落,为日后市场大落埋下祸根。

  有关人士分析,目前宝钢、鞍钢、武钢、首钢四大企业产量超过4000万吨,他们的动向将直接影响国内钢材价格。针对这次的钢价反弹,上海一家大型的钢铁经销商对记者说,一方面有长时间、大幅度的市场倒挂的因素,“而更重要的是钢厂方面暗示经销商将价格抬上去。”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第三轮六方会谈将举行
我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