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正文
 
评论:中国企业学习韩国三星 最该学的没有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17日 08:57 经济参考报 罗清启

  从1997年到现在,迅速崛起的三星电子给急于国际化的中国企业谜一样的答案:三星成功的原因是管理模式、品牌营销的成功,还是产品线的整合?一时间,中国企业纷纷揣摩三星的崛起经验,并掀起了学习三星的风潮。一些中国企业开始在管理模式以及品牌的推广模式上纷纷效仿三星,包括有的企业已经像三星一样开始用赞助奥运会来推广自己的品牌,但是笔者认为,目前中国企业在学习三星国际化的方向上出现了偏差,或者说,许多企业并没有真正看到支撑三星成功的内涵,而是在学三星成功之后所表现出的所谓的经验性的东西。

NEC百万象素手机1元拍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2004环球小姐总决赛 新浪招商引资征代理商

  其实,三星成功的本质是产品的成功。它的崛起是因为自己的产品超越了竞争对手。现在的三星已经在半导体、通讯、平板显示以及数字集成等领域领先全球。在1997年的金融危机之后,三星的“瘦身”实际上是集中精力强化了自己拥有技术优势的行业,甩掉了自己没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舆论对三星崛起的传播给了人们一种瞬间成功的错觉,实际上,在此之前三星一直在诸多技术领域内“偷艺”,坚持不引进成套技术,而是通过多种渠道获取非成套技术,并派出工程师到世界多个国家的先进企业中进行技术学习。可以说,三星对技术的学习到了痴狂的程度,而其高强度的技术学习助推了三星的崛起。三星电子现在拥有研发人员17000多名,占职员总数的30%多,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8%;2001年获得美国专利数达到1450项,超过索尼,居全球第五位。笔者认为,这才是三星电子成功的秘诀。

  一个企业技术进步的基本源泉是该体系技术能力的增长,如果没有背后的技术进步,三星即使赞助奥运会,即使在全球花费巨资推广自己的品牌,即使有最好的管理技术也是没有用的。

  中国企业对三星的学习如果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术”层面上,对技术进步的“道”充耳不闻的话,这种学习是不可能成功的。中国过大的内需市场造成了中国企业对技术发展的惰性,在市场开放之后,比较低的要素成本优势又在纵容中国企业的OEM幻想,认为在做大规模之后再来发展自己的技术,这是错误的。长此以往,缺乏产品开发能力的中国企业将越来越处于不利的地位,那些渠道模式、价格推广术等等以往的生存手段将无法维持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成本,中国企业甚至会在自己的本土市场上被边缘化。因为没有自主开发能力的企业将会在市场开放的条件下丧失组织的独立性,从而变成跨国企业的制造单元。

  后起国家的经济发展必然从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开始,但是技术的获得并不仅仅取决于是否存在外国技术的来源,最重要的是取决于后起国家是否愿意发展自己的技术能力。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学习才能发展起来,发展自主开发能力的关键不是财力的大小,而是进行技术学习的努力与决心。三星的案例给予我们最急迫的警示是,我们在技术上不能再等了,条件永远没有成熟的时候,对想成为跨国品牌的中国企业来讲,现在必须马上在技术发展上下力气。

  另外,在三星的崛起中,韩国政府对三星的起飞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所以说,要学三星的不能只有企业,政府必须积极参与。国家与企业以及其相互关联的产业的竞争力关系是国家如何刺激产业改善与创新的关系,政府应该选择有竞争优势的企业以及行业,大力影响相关支持性产业以及需求条件的变化,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从而达到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目的。这样,我们的企业才可能像三星一样拥有在全球捕捉机会的能力。

  企业的国际化实际上就是拥有应对国际竞争的能力,而拥有这种能力最直接的标志就是拥有在自有知识产权支持下的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这是所有工作的前提。如果没有产品的支撑,品牌怎么粉饰都没有用。奥运会只为企业提供在全球范围内展示自己的机会,但如果连“自己”都没有的话,再大的机会也无法展示自己。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第三轮六方会谈将举行
我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