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武钢股份的媒体研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17日 01:45 证券时报

  从来没有人否认武钢股份是一家质地优良的上市公司,但也很少有人认为这是一家注定要发出夺目光彩的上市公司。

  去年年末,武钢股份的创新再融资赢得了证券市场的满堂喝彩,当证券市场看到武钢钢铁主业整体上市所表现出的强大盈利能力的时候,至少是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醒悟了:武钢股份的价值的确被埋没了。

NEC百万象素手机1元拍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2004环球小姐总决赛 新浪招商引资征代理商

  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很少有一家上市公司的再融资会引起武钢股份一样的轰动效应。大量报道认为,武钢集团钢铁主业的整体上市,为解决国内资本市场上由于额度制造成的国有企业部分上市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同时由于大部分再融资是向大股东定向发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武钢集团对增发完成后的武钢股份持股比例,被视为一种对流通股东没有任何损害的国有股减持模式,开创了国企改革的先河。

  创新固然是武钢股份增发受到市场和媒体盛赞的最重要理由,但公司强大的盈利能力和未来显而易见的业绩增长才是投资者热烈追捧的根本理由。武钢股份难道是一夜之间实现了凤凰涅磐?仔细研读在过去几年中有关武钢股份的媒体报道,我们会顿生“蓦然回首”的感慨。在那些早已在不断传播着武钢股份诱人魅力的媒体报道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家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钢铁上市公司原来始终走在自己早已确定的那条笔直的大路上。

  至少在1999年和2000年间,投资者应该经常在证券报上见到武钢股份某某新产品填补国内空白的报道,也许正是报道数量多,篇幅一般不大,相隔的周期也很短,人们反而失去了应有的敏感和兴趣,漠视了武钢股份在高端钢铁产品市场的持续领先以及填补国内空白的新技术新产品所隐含的巨大现实利益。时间证明,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消息在传递着武钢股份引领中国民族钢铁工业赶超世界巨头的脚步声。

  我们在研究武钢股份产品的时候,有两篇发表在2000年八九月份的文章无论如何值得重温。一篇是深圳怀新企业投资顾问公司撰写的《关于武钢产品的市场学分析》,在这篇投资价值报告中,作者断言,与国内其它钢铁类上市公司相比,武钢股份更加独具优势,而这个“独具”绝非一般意义上的“独具”,其独有的优势是其它钢铁类上市公司无法比拟的。文章的学术气氛很浓,但严谨的学术分析更显出武钢股份内在价值的科学性。在报告中,作者说:时间将予证明,武钢股份将成为中国证券市场上一颗光彩夺目的耀眼新星。今天,武钢股份的增发开始印证这一预言。

  武钢股份为什么被称作中国钢铁工业的“共和国冶金之花”?她生产的钢材何以会被冠以“工艺品”的美称?为什么武钢一出新产品总会填补国内空白?相信新华社的一篇通讯和另一篇十分通俗的《武钢股份新品讲座》能从其它的角度告诉我们一些答案。

  近几年,中国企业频遭国外反倾销调查,而武钢股份却在冶金行业第一个举起对国外钢铁企业的反倾销调查大旗,而令人欣喜的是,在两次反倾销调查中,武钢股份始终是一个胜利者。这种强烈的反差到底意味着什么?相信每一个理性的投资者都会得出自己的答案。

  作为一家国内上市公司,将“共赢文化”始终坚持如一并执着创新的并不多见。2000年8月1日,武钢股份做了一件说大不大但说小却绝对不小的事,公司经过主动努力,开创了中国股市法人股东分红不重复扣税的先例。在当时,法人股东在分红时双重纳税现象十分普遍,而武钢股份证券部的工作人员认为,要对每一个股东一视同仁,不能让任何一个公司股东的利益受损,宁可为此多费一点功夫。

  报道显示,由于武钢股份增发后向武钢集团收购的钢铁类资产总资产199亿元,净资产值高达92亿元,如果新建同样规模的钢铁公司,则需要400多亿元的投资。而大股东与流通股东同股同价增发,则充分体现了武钢股份一贯的“共赢文化”,对流通股东而言,这家上市公司的友好度达到了少有的高度。如今,当我们为武钢股份再融资过程中充分考虑原有流通股东利益而喝彩时,我们应该看到,这依然是当年那种不让任何一个股东利益受损的精神。

  在市场流行大比例送股而没人关心派现多少的时候,武钢股份坚持了自己的原则,那就是始终根据公司现实状况决定分红方案。到2001年度分红时,武钢股份连续三年派现近17亿元,超过募集资金总量3亿多元,而在2002年度,公司又根据公司实际,在派现的同时向全体股东送红股,此次增发后,公司还将在今年中期推出适当的分配方案,真正体现了“投资必有回报”的蓝筹公众公司风范。事实上,就前三年武钢股份平均股价只有四五元钱来计算,每年每股获得现金分红0.25元以上意味着即使你按流通股价买入并不考虑公积金转增股本和股价波动因素长期持有武钢股份股票,每年的投资回报率至少在5%以上。这种回报超过了银行存款收益,而一旦这种公司开始在股价上体现其应有的价值,那么股东长期投资的收益将更为可观。或许,这就是理性投资的真谛。

  在对武钢股份增发的大量报道中,对基金公司们在武钢股份股东大会上的做法的报道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了这次再融资受到的追捧,对于一家上市公司的一次融资而言,武钢股份的增发出人意料地受到了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的热烈拥护。

  事实上,在武钢股份的流通股东中,长期少见大机构特别是基金的身影,就连一向以长期投资而闻名市场的“哈里系”,也在苦熬了两年之久后铩羽而退。然而,就在武钢股份公布增发消息后,一个月后讨论增发事项的武钢股份股东大会上,有24家基金和两家机构派员到会,并当场宣读了一份绝无先例的由22家基金联名起草的《股东建议书》。在建议书中,22家基金盛赞武钢股份的创新融资方式,基金公司给予了武钢股份增发极高的评价:“保护现有股东利益是本次武钢股份创新性增发和重组的核心与精髓,这也是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希望所在。”

  对于基金的举动,另有媒体称“一样是融资,不一样的是态度”,认为武钢股份的融资方案受到基金公司拥护与此前某上市公司融资方案遭到基金公司的强烈抵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基金公司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说明了问题的本质所在。

  在武钢股份增发之际,从媒体上浩如烟海的武钢股份和武钢集团的报道中摘录出一些从不同侧面传递着武钢股份真实信息的文章,对武钢股份媒体报道的研究性解读,有利于我们了解这家十分透明的上市公司的光荣历史,更容易理解为什么武钢股份的今天是一个历史的必然,而注视今天的武钢股份增发,也有理由让我们相信,武钢股份几乎伸手可及的辉煌未来也将是一个历史的必然。

  因篇幅所限,引用文章数量有限,均为节选,请读者自行查阅相关全文。详细内容见本报今日第5版。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第三轮六方会谈将举行
河南高考舞弊案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