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业潜能待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16日 09:36 经济参考报 南辰 吕雪莉 | |||||||||
零部件行业比整车行业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只是它过慢的发展速度几乎使人忽视了它的存在。然而,这个易被忽略的行业却蕴含着极大的潜能。据统计,2003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销售收入为3000亿元,占整个汽车行业销售总额的约1/3。 然而,到目前为止,零部件行业还没有像整车生产那样呈现出一个明晰的发展脉络。国内的零部件生产虽然数量可观,但规模整体并不大。一汽富奥汽车零部件公司总经理田
田雨时说:“真正在中国获得高额利润的零部件企业,都不是民族品牌,全都是国外品牌。国外和国内车商为了暴利一拍即合,外方直接把零部件厂商带到了中国。国外汽车企业在投放新车型的同时,就强行跟进了一大批零部件企业,这对中国零部件行业的打击相当大。” 他认为,外资企业在采购策略、开发能力等方面对中国零部件企业均形成挑战,零部件企业在未来的汽车电子信息化中能分得几勺羹?还很难说。 来自商务部的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进口金额远远大于出口金额,贸易逆差达到近30亿美元。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的一位负责人说,国外厂商在华采购的零部件普遍技术含量较低,而国内整车市场的不断扩大,特别是CKD组装的盛行,造成了核心零部件庞大的进口需求。2003年,变速箱的进口金额就高达8.6亿美元,发动机达37.4万台。 在开发能力上,我国目前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的产品主要还集中在轿车前悬架和后桥部分,基本没有代表主流新技术的电子控制技术。汽车电子产品几乎全部来自合资企业和进口产品,成为制约汽车产业技术升级的瓶颈。“我们与国外企业的差距不是一天两天。”田雨时说。目前中国的大多数零部件企业还不具备生产高附加值、科技含量高的产品的能力。如电子产品、燃油喷射系统、主动、被动安全系统、转向系统、传感器、制动系统,这些部件的生产无一不是被国外企业所控制。“中国的零部件厂商真正能够自主研发的产品,也仅仅是音响和喇叭而已。” 田雨时说:“目前整车的发展形势一片大好,可是零部件企业的生存空间却越来越狭小。面对国际市场的挑战,我们苦不堪言。”中国零部件企业与国外零部件企业的竞争远不在一个水平线上。田雨时用下面的话形象地描述了两者间的关系:“让两三岁的孩子上台和二三十岁的青壮年打擂。”那能打得过吗?但是打不过也得打。“主动出击总比被动挨打要好。” 缺乏游戏规则,违规操作,又维权无门等等,都是中国零部件企业面临的困境。遇到这么多的困难,零部件企业应该如何求生存?田雨时说,一是注重研发。自己实在研发不了的,就得找合作伙伴,在合作协议中就把研发这一块明确写进去。二是结构调整。三是向模块化进军。先跟上,能跟几步是几步,然后再想办法学。一开始就想超越领先是不可能的。四是要走品牌之路。针对国内零配件企业“散、乱、差”的现状,兼并重组已经成为一个现实的需要摆在众多零部件企业的面前。 “作为零部件企业,不能埋怨自己的出身,只能靠自强。眼泪也是没有用的,市场经济不同情弱者。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出路在于联合,整合资源,调整产品结构,别你生产这个,我也生产这个,乱七八糟去竞争。要团结合作,携手共渡难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