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瑞财团要做什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15日 03:35 中华工商时报 | |||||||||
股东均为“红色企业家”核心业务敲定基础设施工程与科技含量高的行业 本月16日,首家融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于一体的真正意义上的民营财团———中瑞财团将正式在温州挂牌。 尽管还没有开展一项业务,但现在的中瑞财团早已经名声在外。从最初的“50万年薪
由神力集团、奥康集团、法派集团、泰力实业、国光房产、远洋眼镜、耀华电器、星际实业、新雅投资9家行业巨头发起组建的中瑞财团,注册资金5580万元,每家均等出资620万元。但是,如中瑞财团新闻发言人、奥康集团老总王振滔所言,如果需要,中瑞财团可以运作的资金有“上百亿”。而在中瑞的背后,还有温州上亿的民间资金。 “中瑞是‘红色企业家’的联合,目前所有股东都是市以上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中瑞财团正式挂牌的前夕,神力集团董事长郑胜涛在温州接受了本报的专访,详解中瑞的来龙去脉。作为财团的重要发起人,郑拥有的另外身份是全国工商联常委、浙江省政协常委、温州工商联会长。 从企业沙龙到财团 成立中瑞财团的想法来源于郑胜涛和朋友们在去年年底的一些讨论。 郑胜涛认为,虽然温州发展一直比较快,但是产业结构比较传统,层次普遍不是很高,需要有一个飞跃。著名企业家和温州市工商联会长的双重身份,使得郑胜涛在提升温州产业机构方面的冲动似乎比别人更强。 郑说,原来他们的想法是做一个企业沙龙,后来大家谈着谈着就觉得,来虚的不如来实的。经过几次讨论,最终确定为成立一个财团。 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企业采取什么样的形式? 经过讨论,几位成立人达成一致意见,公司一定要“创新”:一,公司的赢利模式要创新;二,公司的经营模式要创新;三,公司的制度、组织形式要创新。正是这样的初衷,他们最终确定,财团采取产权均等的形式,每家股份一样,同时也是开放式,在条件适当的时候吸纳社会资金。考虑到郑胜涛是发起人,9家公司酝酿时,有人提出其他8家每家占10%,郑占20%,但是被郑胜涛否决了,理由是这样就缺乏新意,不符合“轮流坐庄”的初衷。 至于股东股份一样,在决策时如何统一的问题,郑胜涛表示,这只是一个技术问题。9名股东将采取投票制,少数服从多数,弃权视为同意。董事会一旦通过决策,即使是反对的股东,对决策负同样责任。公司聘有著名学者如刘纪鹏等专家参加的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项目是否进行将征询他们的意见。同时,“50万年薪加业绩提成”聘来的总裁杨新泉也已经走马上任。郑胜涛表示,股东们每月召开一次会议,不会在制度之外干涉经营层的具体经营。 在选择股东的问题上,也颇费了一番功夫。知道要成立财团时,很多企业表示愿意加入。但是,郑胜涛等经过讨论最终确定股东的筛选标准:中档行业第一名,或者大行业前三名。同时,股东们必须在公司的操作上理念相近、文化相通、价值观相同。 郑胜涛说,财团没有成立时,当时想加入的房地产企业就有五六家,但是考虑到一般房地产企业的管理较为粗放,最终只保留一家。现在的9家企业,譬如鞋业的奥康、服装业的法派等在行业内都名列前茅。 中瑞要做什么? 接下来的问题是,中瑞开展什么业务?做什么? “做原来的行业毫无意义,”郑胜涛说,“我们要的不是9个1加起来等于9,而是要达到9乘以9的效果,是多个层次多个行业的聚合优势。” 郑胜涛坦陈,尽管现在财团已经成立,但核心业务还在琢磨,现在基本确定的业务主要有几类:一是参与温州市的“百项千亿”基础设施工程;二是与各地院所合作,引领温州民企向科技含量高、层次较高的行业进军;三是与国际500强合作,比如在温州很有竞争力的轻工产品方面,和沃尔玛、家乐福等合作,建立国际采购中心,搞全球采购等。 同时,郑胜涛并没有避讳中瑞财团在金融、保险业务方面的一些想法。“金融方面,如果是政策允许的,我们也将积极学习、探索;保险方面,我们现在也在与一些国际战略合作伙伴谈合作。”但是,郑胜涛强调,他们在这方面的业务都将遵循“政策允许范围”的原则,而不是像一些媒体所炒作的那样。 郑胜涛说,短期内中瑞的业务将基本围绕温州展开,辐射半径为浙江全省,因为以目前的现状,这样做是最有效的。 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 就在中瑞财团宣布将要成立不久,从温州又传来消息,第二家财团———中驰财团已经浮出水面。据悉,中驰财团由温州乐清柳市镇7家民企组成。 “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它说明我们的做法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是一种肯定和鼓励。”郑胜涛说,这样也会取得政府更多的支持。 事实上,温州当地政府对财团的出现也表现出了明显的支持。 温州市委书记李强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温州财团的出现是温州民营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新的突破,是民企在新的背景下,怎么走联合之路的一种探索。 “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预示着温州民营企业会在制度创新上有一个新的突破。”李强对于财团的肯定溢于言表。 但他也同时强调,目前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政府的制度供给不够。这方面的政策太少,民营企业期待更大的开放度和自由度。而事实上,这也正是郑胜涛所期待解决的。(15B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