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财经杂志秀之《中国科技财富》2004 > 正文
 
日本经济增长的中国因素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08日 10:00 《中国科技财富》

  4月底5月初,日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黄金周。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统计,由于不少企业都相较去年稍稍延长了假期,这使得今年黄金周的平均休假日期将比去年增长0.8天。面对这难得的机遇,各家旅行社、游览地及公众服务机构都竞相打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宣传广告,很多家庭也早就开始筹划利用这次长假举家出游。

  与此同时,由民间13家调查机构统计的数字也给日本人吃了一颗定心丸。该项调查
E歌时代来临了!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2004环球小姐总决赛 新浪招商引资征代理商
显示,日本今年第一季度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将连续5个季度保持正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将比上期增长0.9,按年率换算,即增长3.5%。

  5月4日,日本经济财政大臣竹中平藏也在朝日电视台的节目中乐观地表示:“经过努力进行结构改革,日本经济的体质一定会变好。今后即使景气出现循环性的恶化,也不会坏到之前那种程度。”长期低迷的日本经济,似乎正以稳健的姿态逐步从多年的萧条阴霾中走出。

  其实早在年初,一系列数据都无不表明,日本经济正在出现久违的自主性复苏势头。2003年财政年度,日本的实际GDP增长率将达到3.0%以上。这大大超过了IMF(国际货币组织)去年9月份做出的2.0%的预测。其中第四季度高达7%的年比增长率,更是创下了13年以来的最大增幅。更重要的是,与前两次短暂的景气(1994-1996年和1999-2000年这两次景气)所不同,出口的持续增加和企业设备投资的明显扩大,成为拉动这次景气回升的主要动力。连长期以来一直萎靡不振的个人消费也头一次连续4个月保持缓慢的增长势头。

  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全面发力,这使一向内敛的日本经济学家和政府要员们也为此难掩心中的惊喜。竹中平藏在向内阁提供的月度经济报告中说:“日本经济确实出现恢复势头。”2月下旬,日本政府也公开表示,日本经济正在出现实质性回升。

  因了这一难得的经济好转势头,日本也获得了世界各地主要媒体的广泛关注。英国《经济学家》在题为“日本再次腾飞”的文章中说道:“由于日本经济经历了太多失败的起飞,最近的这次经济复苏必然会受到怀疑。……大多数人不可能相信情况真的好转了。但事实的确如此。”德国《商报》也认为,日本经济复苏比许多人预计的要强劲,日本经济迎来了十年机遇期。

  在2004年的春天,人们终于看到,“原来乌云密布的日本列岛上空露出了曙光,日本经济的列车终于驶出昏暗漫长的萧条隧道,奔向广阔的原野。”

  “中国威胁论”的变向

  随着日本经济的强劲复苏,日本人的心情似乎也舒畅、开阔了不少。多年来面对中国经济发展大声嚷嚷着中国威胁论的日本人,在今年年初却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这种转变首先通过日本的各大报刊媒体得以淋漓尽致的表现。翻开今年2月底日本的几大报刊不难发现,曾经甚嚣尘上的中国威胁论已完全为诸如“中国牵引论”、“中国特需”之类的论调所替代。

  日本最大的报纸《读卖新闻》和第二大报《朝日新闻》就不约而同在同一天刊文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需求”已经和美国经济一道,并列成为日本经济复苏的支柱之一。在此之前,日本最大的经济类报纸《日本经济新闻》也发表评论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进口商品的大幅增加,中国已成为促进日本经济复苏的主角。

  以这些主流报刊为开端,日本大大小小的报刊媒体都开始爆炒“中国支撑日本经济复苏”的话题。然而仅在这之前的几个月,日本全国上下还到处充斥着“中国导致日本最先陷入通货紧缩”的抨击之声。转变之快简直让人咋舌。

  “其实这种变化是必然的。因为中日贸易的扩大对日本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摆在大家面前的客观事实。这是谁也否认不了的。”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经济室副主任张季风在接受《中国科技财富》采访时这么说。

  在美国经济低迷的2003年上半年,日本对美出口不畅曾经导致略有起色的日本经济重新面临倒退的危机。然而就在这危难时刻,中国国内旺盛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日本的出口,终于使日本经济摆脱了下滑的危机,重新回到复苏的轨道上来。

  2003年9月份以后,日本的出口量开始大幅增加,并带动制造业的生产能力逐步扩大。其中增势最强的是对华出口和生产。2003年,日本对华出口大幅增长了33.3%。在增加的2万4533亿日元的出口额中,对中国出口的增加额占了1万6580亿日元,占整体的67.6%。如果再把对香港出口的增加额算在内,出口增加额中约有八成是由中国贡献的。

  “去年日本对美出口下降了9.8%,而对中国却上升了33%,这么一对比,中国因素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就显得很突出了。”张季风说。

  随着对中国出口的急剧增加,日本出口地区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3年,日本对美出口比重进一步下降到24.58%,而中国所占比重则由6%增加到12.16%。若将香港、台湾也计算入内,“中华经济圈”的出口额已达到13万7千亿日元,首次超过了对美的出口额(13万4千亿日元)。日本的贸易顺差也超过了10万亿日元。“中国特需”已成为日本出口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日本对中国经济的依赖程度也正在逐步上升。

  但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像“中国威胁论”者担忧的那样,对日本经济造成威胁。在此之前,“中国威胁论”者一致认为,日本企业转向中国投资建厂,造成了日本国内的“产业空心化”,使大批中小型企业倒闭。此外,中国大量廉价商品涌入日本国内,也在很大程度上挤垮了不少日本的本土企业。

  然而自去年年底开始,这种观点却不攻自破。大量数据证明,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拉动的日本的对外出口,而且中日两国之间在进出口结构上也并不存在明显对立的竞争关系。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员关志雄就分析指出,从国际分工角度来看,日中经济关系的现实是互补,而不是竞争。

  据关志雄分析,在中日两国2002年出口到美国市场的10000种工业产品中,中日产品的“竞合度”(重复程度)为20.5%,远低于中韩之间的41.1%,中台之间的57.1%,中港之间的64.4%,而中国与印尼和泰国之间的出口产品“竞合度”分别高达83.5%和76.1%。所以,从产业分工角度看,中国对日本尚不存在威胁。

  除了大量事实和数据有力地驳斥了“中国威胁论”以外,日本政府官员的言论导向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日本首相小泉在一次访问东盟时所做的演讲发言,是这次日本国内舆论发生“转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那次演讲中,小泉明确表示,中国的发展对日本决不是威胁,而是对日本经济的巨大推动力量。

  在小泉之后,一些研究人员和政府官员也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表示了与小泉相同的观点。于是,日本国内的风向开始转变。今年2月中旬,日本央行副总裁岩田一政也在公开演讲中指出:“以往,我们总以为中国的廉价产品对日本是个威胁,但是,在日本企业积极向中国扩展业务后,日本国内的经济,也正往好的方向发展。”

  由此,日本媒体跟风而上。日本国内顷刻之间由过去的“中国威胁论”倒向现在的“中国牵引论”。目前日本国内经济界的主流看法是,只要中日两国能够抱着互利合作的诚意,可以通过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连跟“中国威胁论”交锋了3年多的关志雄也不禁感慨:这么快就打败了“中国威胁论”,连我都没想到会赢得这么容易。

  中国成为日本经济的“救世主”?

  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内需求的急剧膨胀,无疑使日本利用“近水楼台”的优势从近邻中国这儿获得了更多的恩惠。首先,中国从日本大量进口钢铁等原材料,就为日本的“夕阳产业”——钢铁、海运和造船业带来了福音。

  “多亏乘上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这趟快车,敝社的经营正处于一个新的起点。”日本大平洋金属株式会社村井浩介社长如是说。

  这家位于日本青森省八户市的公司,于1999年开始重组,并逐步从亏损的不锈钢行业中全面撤退,从业人员由此被裁减了一半多。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后,该公司的经营终于在去年开始出现转机。

  “从中国吹来了东风。”村井社长侃侃而谈,丝毫也不掩饰内心的喜悦。

  据村井社长介绍,他们生产的这种不锈钢一般被作为厨房的建材广泛使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平洋公司生产的这种不锈钢越来越供不应求。特别是在中国,随着商品房建设的力度加大,对这种不锈钢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他们公司的这种产品有一半通过海运出口到韩国、台湾,其中的七成经过加工后再运送到中国。

  “估计今年业绩能够持续好转。”村井社长说。该公司计划今年实行“经营重组的收尾”工作,将逐步摘除公司长期以来累积的巨额赤字帽子。

  与大平洋这样普普通通的中小型企业相比,日本的三大钢铁公司的业绩更是突飞猛进。据了解,由于对中国的汽车用钢板和建筑用钢材出口大幅增长,这三大钢铁公司的销售额和利润均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其中,新日铁公司2003年度的税前利润将是前一年的5.4倍。

  除钢铁以外,去年日本多个行业的对华出口都呈现了两位数乃至三位数的高增长。其中,汽车及零部件的出口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20%和90%。日本对中国的机床出口也比上年同期增长了70%以上,钢铁、轮胎、化工产品的出口则比上年增长了20%到80%。在数码家电方面,超薄等离子电视机和液晶电视机的对华出口甚至比上年猛增了230%。

  在旺盛的中国需求的牵引之下,以产业原材料为首,大多数商品的价格明显上涨。在过去的一年间,部分钢材价格约上涨了20%,铁矿石为18%,废五金30%多,煤25%,废纸30%多,镍则上涨了2倍多。此外,铜、石化制品的基础原料矿物油、大豆的价格也有大幅上涨。

  中日间贸易往来的剧增,还使日本海运业出现了近20年从未有过的兴旺局面,运费也不断上涨。据日本媒体报道,由于出口增加很快,东京码头的集装箱曾一度告急,不得不增加集装箱的订购。

  “这些天以来一直太忙。”日本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负责中国业务的松枝繁部长说。定购钢铁生产设备的询价单如雪片般地从中国发来。日本的钢铁厂虽然已经加大了对中国的出口,但仍远远满足不了中国的需求。

  随着对中国出口的扩大,企业的生产率先开始出现扩大,企业的经营业绩也由此得到明显好转。据日本大和总研以28个行业、300家主要公司调查显示,2003财年有21个行业增收,其中包括纤维、化学、机械、电子、汽车、是由、零售、货运和游戏软件等,远远多于上财年的15个行业。本财年的特点是有更多的行业开始出现增收,并且有16个行业的增收高于平均水平。

  企业经营业绩的好转同时进一步拉动了日本企业新的设备投资的增长。

  “设备年龄要比人们想象的年轻”。日本野村证券投资调查部主任研究员伊藤高志说。据他对日本主要100家公司的调查结果发现,日立、东芝、NEC等产业电子类企业有望全面实现扭亏为盈。其中富士通恢复得最快,一下子从上财年严重亏损1220亿日元扭转为盈利300亿日元。

  而消费类电子方面也一样。除索尼、Alpine、船井电机外,松下、夏普等公司的经常利润都将大幅增长40%-88%。在经营利润实现增长的同时,这些公司都将致力于设备更新。“各大电子公司的设备投资额都将远高于上财年。”伊藤高志如是说。

  《日本经济新闻》对24家大型日本企业的最新调查结果证实了伊藤的说法。由于市场需求旺盛,日本24家消费电子产品生产商2003年度(2003年4月到2004年3月)的设备投资总额预计将达到1万2000亿日元,比上年度增长70%。

  设备的更新和新厂房建设的增加,使得挖掘机、铲车等建筑机械的销量大增。据日本建设机械工业会公布的数据,2003年日本国内建筑机械的产值为5647亿日元,比2002年增加了12%,7年来首次超过上一年。

  此外,新的对华投资热潮正在出现。有数据显示,日本80%以上的在华投资企业都已经获利。松下、佳能、日立、三洋等厂家在中国的投资均取得了很好的回报。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已成为这些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不少日本大企业相继都把地区总部从香港等地转移到上海或北京,并在中国设立研究开发中心。

  与此同时,2008年中国将在北京举办奥运会,2010年将在上海召开世博会,这无疑对日本也形成了巨大的诱惑,众多日本企业蜂拥而入,加大了对中国的投资。2003年日本对中国的投资比上一年增加了20.5%,达到50.5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例如,新日铁和JFE两大钢铁巨头最近就相继在中国设立了生产汽车用高级钢板的子公司。日本的几大汽车厂商也均已在中国开设了工厂,并相继开始了新车型在中国本土的生产。此外,日本零售、物流、运输、通信等服务行业也开始大肆涌入中国。日本的几大超市连锁店都已经决定扩大在中国的投资,增加销售店铺。

  在大企业的带动下,日本的中小型企业也开始向中国转移。据日本工商协会中央金库针对3000家中小型企业的调查显示,日本中小型企业海外生产比例占总产量的30%,3年后将提高到40%,其中,对华投资设点最多,占41%。投产不满一年的占62%。

  中日间的贸易关系将变得越来越紧密,中国在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具有越来越举足轻重的地位,乃至有日本媒体称,中国是日本经济的“救世主”,日本已到了“中国打个喷嚏,日本经济就要感冒的时代”。

  对此张季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力还远没有到这样的地步。“日本对美的出口是对中国大陆的2倍。而中国的整个GDP也只有日本的四分之一。”影响日本经济和全球经济的最大因素依然是美国,中国还不能称为日本经济的“救世主”。“中国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会越来越大,这一点我毫不怀疑,但现在还决不能说中国已成为影响日本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最大因素。”张季风说。

  新三大件促进国内消费的增长

  其实除了中国因素的拉动,日本国内消费的推动亦是一个重要因素。超薄等离子电视机和液晶电视机等数码家电产品不仅在对华出口方面增长迅猛,在日本国内也同样迎来了它的销售高峰。

  在著名的电器一条街东京秋叶原,石丸电器电视商厦从一楼到六楼出售的全是电视机。自从这家商厦去年11月作为超薄型电视的专卖店开张以来,来这里购物的客户一直络绎不绝。虽然一台超薄型电视机不低于30万日元,但“这种商品很受欢迎。年底如果进货不足的话,会给客户造成很大的麻烦。”该商厦的销售负责人这么说,“多的时候一天可以售出5台以上,年底商战后这种趋势也没有缓下来。”可以说,在日本已形成了超薄型电视等数码家电的销售热潮。

  目前,DVD、数码相机(含带摄像功能的手机)、超薄型电视机等数码家电已成为日本人消费中的“新三大件”。在年轻一些的人当中,购买数码相机、DVD的已很普遍。而新婚家庭、中老年夫妇购买等离子超薄电视机的也为数不少。

  家住日本东京都中野区的高桥太太去年就新购置了DVD和数码相机。数码相机主要是为了记录下2岁女儿的成长经历而买的。而DVD则为他们节省了不少室内空间。以前他们家用的是录像机,书架上摆满了录像带,非常占空间。随着电脑的普及,DVD等数码家电的上市,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有了新的变化。

  “把相片存入电脑,不仅保存时间长,查看、存储什么的,也都很方便。”高桥太太说。不过,当时真正打动她的还是因为该数码相机具有摄像功能。与数码相机同样受宠的还有日本的第三代(3G)手机,特别是带有拍照功能的手机更是市场上的新宠儿。

  在去年年底,带有拍照功能的手机大大刺激了日本人的消费欲望,乃至部分型号的手机一时脱销。手机专用照相机镜头的生产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截止到今年1月上旬,日本3大电话公司的这款手机的总销量已超过了1300万部,创下了日本手机销售上的一个新纪录。

  据日本机电产品协会最近发表的数字显示,如果以2000年1月为100%的话,DVD的普及量到2003年1月增加了710%,数码相机是430%,而超薄型电视机也增加了350%。日本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出现销路这么好的家电产品了。

  “数码家电这种新商品牵引着市场的复苏。这种情况应该还会持续下去的吧。”日本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会(JEITA)佐佐木会长今年3月底在一次会议上很自信地这么表示。据他介绍,在手机和数码家电产品中,含手机在内的无线通信机器2003年的销量比上年增加了25.3%,含数码家电在内的影像机器比上年增加了22%,都出现了较高的增长。“去年这一年可以说是电子产业发展历史上重要的一年。” 佐佐木会长欣喜地说。

  数码家电无疑对刺激个人消费的复苏功不可没,乃至有人把这次经济复苏称为“数码景气”。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日本人之所以敢于放开手脚消费,与就业市场的好转密不可分。据悉,去年12月份失业率从11月的5.2%降至4.9%,这是自2001年6月以来首次降至5%以下。从2003年秋季开始,企业招聘的人数出现稳定的增长。从去年9月到今年1月,全国企业招聘信息协会的招聘广告刊登件数已连续5个月比上一年同期增多。感到求职难的人数在大幅减少,完全失业的人数也在逐渐减少。

  此外,一些在日本大企业工作的职员惊喜地发现,公司发的奖金较往年有所增加,这是自日本经济萧条多年以来的第一次。

  不只是奖金,随着企业经营业绩的好转,日本人的年收入较往年也呈现缓慢上涨的趋势。根据日经产业消费研究所的CFI(Consumption Forecasting Indicator:日经消费预测指数)显示,去年各收入层的年收入比上一年的指数均有所提高。其中,低收入层(年收入不满510万日元)上升了6.7%达74.6,中收入层(510万日元以上、不满840万日元)上升了5.4%,为81.4,高收入层(840万日元以上)则上升了11.4%,达到了98.1。

  经济形势的整体逐步好转,与数码家电产品一道共同推动着已萎缩多年的个人消费呈现缓慢回升,这成为日本这次经济复苏的一个亮点。

  “一般来说,经济复苏有三个阶段,”中国社科院日本所的张季风副主任说,“第一个阶段是指通过出口的扩大或外来的财政投资的扩大带动生产的扩大。”张副主任认为,总体来说,日本经济目前正在进入经济复苏的第二阶段,即企业生产的扩大带动企业设备投资增加的这一阶段。“如果接下来能够持续扩大就业,增加居民的收入,从而刺激个人消费的稳定增长,上述任务完成了以后,日本经济才能说是进入了第三阶段,即真正实现经济的自主性复苏。”张副主任如是说。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剑平教授也表示,从各方面情况来看,日本这次的经济发展步伐比较稳健,虽然不能说日本马上会进入完全复苏的轨道,但总的来说,日本经济是在逐渐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企业家治理沙尘暴
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
北京传递雅典奥运火炬
美国前总统里根逝世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
2004北京国际车展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孙燕姿全国巡回演唱会
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