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储备不足,中国企业被迫海外寻“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05日 19:38 《中国科技财富》 | |||||||||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作为重工业“粮草”的石油、铁矿石等资源类产品,已经开始制约中国重化工业的发展,高企的产品价格开始侵蚀重化工企业的利润空间和扩张速度。为保证未来中国重化工业的顺利进行,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大规模抢占海外资源的行动,预计这种行动可能会伴随中国重工业化的整个过程。 随着中国重化工业的蓬勃发展,矿产资源类等大宗初级产品开始变得稀缺,其中由
2004年3月1日,世界多样化能源巨头必和必拓北京代表处向记者证实,该公司已与中国钢铁行业达成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商业协议,中国四家钢铁集团将通过与其建立一家合资公司的方式获得澳大利亚一铁矿的股权,从而拥有每年购买1200万吨铁矿石的权利。 合资协议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四家钢铁集团——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公司和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合资公司的方式获得必和必拓转租的Jimblebar铁矿石矿40%的股权。这项合资协议价值90亿美元,为期25年。 必和必拓首席执行长Chip Good-year在声明中表示,此次与中国四家钢铁集团的合资将是非常特别的,因为它将使一些中国钢铁制造商首次获得稳定和长期的铁矿石供给。 2003年,中国铁矿石需求量达4.71亿吨,比前年增加18.3%,创历史最高纪录,进口铁矿石1.46亿吨,比前年增加30.9%,在国际市场铁矿石交易量中所占的比例达到约30%。此次中国四大钢铁集团海外买矿被认为是中国钢铁业试图摆脱上游铁矿资源控制的一个信号。 就此,很多专家表示,随着中国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到海外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寻找可靠的原料和能源供应已经势在必行。而全球化则为中国重化工业借力海外资源,保证和加快中国自身工业化进程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目前,我国一批主力矿山资源日渐枯竭,2/3的国有骨干矿山进入中老年期,400多座矿山因资源枯竭濒临关闭。在这种国内自然资源供应不断下降的严峻环境下,将中国重化工进程植根全球,成为中国工业化过程当中十分鲜明的特点。 与多数金属类矿山资源日渐枯竭类似的是,中国的石油资源供应也在不断下降。今年3月24日,时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的陈耕在香港表示,中国石油旗下的大庆油田从2003年开始进行战略性调整,计划进行减产,预计每年减幅逾200万吨。大庆油田兴建已有40多年,一直是中国最大的石油供应来源,然而长期的开采已经使油田的石油产出量在不断下降,就在去年,大庆油田就已经减产了170万吨。 国内的石油供应不断减少,而国内的石油需求又在快速上升。而据国际能源机构(IEA)最近公布的《石油市场报告》表明,2004年中国的日需石油量将达到580万桶。如此迅速的需求增长,使得中国石油企业一方面加强国内石油资源勘查工作,同时又不得不加大到海外寻找石油的力度。 目前,中国的石油主要来自中东地区,而沙特是中国在中东地区的最主要石油进口国。但是中东地区变幻莫测的局势使中国政府感觉到,不能仅仅依赖中东地区作为自己的石油来源,而必须寻求石油来源地区的多元化,以保证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特别是正在到来的重化工业的庞大需求。于是,从大约2002年开始,中国的石油巨头开始了在全球各个主要石油产区的南征北讨,广泛寻求石油来源的多样性。 毫无疑问,“黑色金子”滚滚而出的土地都将是国内能源巨头“出击”的地方。以中石油为例,它为自己描绘的是一张多方位“出海图”:“以北非的苏丹、南美的委内瑞拉、中东的两伊为基础,逐步延伸与其周边地区的合作,扩大中石油集团在这三大战略区的影响”,“俄罗斯和中亚五国将是其投资海外油气合作项目努力争取的地区”。 非洲是中国积极争取的石油来源地区之一。今年2月,在中石油的网站上,赫然挂出了两条消息:一条是中石油与阿尔及利亚签署石油领域合作议定书;另一条则是中石油与埃及签署石油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同样是在2月初,国内另一大能源巨头中石化已传出消息:中石化与法国石油公司签约,中国将首次从中非国家加蓬进口石油。一位中国石化的管理人士最近告诉记者,就在去年年底,中石化刚刚结束了对利比亚的黎波里的考察。该管理人士还称,他会晤了利比亚部分高层官员,双方就中国石化在该国石油上游和下游产品领域的投资机会进行了探讨。 据有关权威部门预测表明,今后5年,全球石油开采量增幅的1/4属于非洲。到2007年,尼日利亚的石油日产量将超过300万桶,而安哥拉将达到200万桶,乍得将在3年内实现日产22.5万桶,而赤道几内亚为35万桶。 中国石油企业海外寻油的行动得到了中国领导高层的大力支持。去年,中国国家领导人就曾为中非之间加强经济合作,特别是石油合作而专门访问了非洲几个重要的产油国家。 除了积极拓展非洲和南美洲的石油来源以外,与中国毗邻的俄罗斯和中亚地区的庞大石油储备,显然对中国更具吸引力。 去年底《华尔街日报》就报道,中国能源巨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在竞标中胜出,赢得了俄罗斯Stimul公司60%股份的收购权,成为中国第一家打入俄罗斯的石油企业。Stimul是俄罗斯一家小型能源公司,其资产主要位于俄罗斯南部靠近哈萨克斯坦西部边境的地方生产原油。Stimul的油田储量约2亿桶。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预计CNPC将支付1.5亿-2亿美元收购合资公司的控股股权。 尽管此次收购获得成功,但是实际上,中国石油企业在俄罗斯及周边地区拓展能源版图的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去年5月,中国就试图收购英国天然气集团在里海项目的股权,但因他方的优先收购行动而被拒之门外。几个月以后,收购OAO Slavneft股份的努力也未能获得成功,OAO Slavneft是当时仍由俄罗斯政府控股的少数几个石油公司之一。 虽然在拓展原油供应渠道方面并非一帆风顺,但中国还是努力与中亚建立了更为紧密的能源关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去年6月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宣布,将重新激活一条长达6,000公里的跨境石油输送管道项目。1997年,CNPC击败数家大型石油公司,获得了从该国的阿赫图宾斯克油田铺设通往中国的原油管道的项目,CNPC当时承诺在20年的时间内向这一项目投入43亿美元的资金。 中国追求石油供应多元化并不意味放弃在中东地区的努力。今年1月,中国石化获准进入沙特天然气行业,成为沙特阿拉伯政府向外界开放天然气资源计划的积极参与者。沙特在过去的25年间一直禁止外国公司进入其天然气行业。 据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门的一份声明显示,中国石化将在位于Empty Quarter沙漠地区约为4万平方公里的“B地区“内开采天然气。此前Lukoil Holding公司于周一获准进入沙特阿拉伯的天然气行业。沙特阿拉伯一名石油官员称,该国国有能源公司——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Saudi Arabian Oil Co. )将与中国石化组建合资公司,Saudi Arabian Oil将持有合资公司的20%股权。 除了继续在沙特开拓油路以外,同在中东地区的伊朗也成为中国石油公司积极争取的目标。中国石化(SNP)的一位高管人员今年1月向道琼斯通讯社的记者表示,尽管受到来自美国方面的压力,公司仍然将会继续在伊朗开发新油田的竞标工作。 中国石化是目前竞标开发伊朗16个新油田的外国企业之一。更早一些时候,一家日本财团已迫于美方压力而退出了竞标队伍。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石化管理人士称,美国驻中国大使馆的有关人员已就此与中国石化进行了接触,但中国石化已告知美国大使馆,公司将竭尽全力继续执行有关的竞标计划。 中国石化现已在伊朗Zavareh-Kashan油田从事勘探工作。 这位高管人员进一步表示说,国内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已使中国政府没有选择余地而只能继续加大参与海外油田开发的力度,并与伊朗等国家签署合作协议。 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名能源专家也表示,中国的原油产量下降,油井开始枯竭,中国需要海外油田。“中国经济结构的改变,特别是最近重化工业的发展,使得中国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已经十分紧迫。全球化和世界产业分工的深化,为中国重工业的提速提供了资源保证,而这在20年前几乎是不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