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国立入主*ST长风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31日 08:58 金羊网-新快报 | |||||||||
晓港湾等房地产项目将可能注入上市公司新快报记者 秦利 5月26日*ST长风再发布公告称,其第一大股东国营长风机器厂与广州国立已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将前者持有的7405.2万股国有法人股(占总股本41.63%)转让给广州国立,转让完成后,广州国立将成为*ST长风第一大股东。
而*ST长风今年第一季度的季报显示,公司一季度实现收入仅为1061万元,亏损649.14万元,公司预测,2004年上半年将继续亏损。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留给广州国立重组的时间已经不多,为尽快使*ST长风摆脱亏损避免退市,估计广州国立将会把包括年底将开始销售的晓港湾四期等盈利状况良好的房地产项目注入*ST长风。 神秘的家族地产商 公开信息显示,广州国立成立于1997年10月23日,注册资本5000万元,是由陈德良、王风莲、赖招娣三名自然人投资设立的私营企业,其中陈德良持有50%股份。截至去年底,广州国立总资产为5.6亿元,净资产1.78亿元。公司办公地址为广州市南华西路89号新世界大厦5楼。 记者日前来到该公司所在处新世界大厦,发现该大厦1楼门口和5楼的大厅都标着“广州英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字招牌,并没有“广州国立”的任何字样。门卫告诉记者,广州国立的确在这里办公,“和英华企业集团是一个单位”。 根据记者从广州市工商局查询到的资料显示,英华企业集团注册资本1个亿,办公地点和广州国立同为新世界大厦5楼,法定代表人同为陈德良。资料显示,2003年9月10日,英华企业集团将持有的广州国立50%的股份以25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陈德良、30%的股份以15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了王凤莲。 据知情人士透露,陈德良和王凤莲是夫妻关系,陈德良实际上是广州国立和英华企业集团两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而广州国立的另一位董事陈维靖则为陈德良的儿子。 陈德良成为广州国立的最终控制人是经过了一系列的资本运作才实现的。据悉,广州国立成立于1997年,当时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分别由英德市城市综合开发实业有限公司和广州天德房地产物业管理公司出资950万元和50万元组建,当时英德市城市综合开发实业有限公司和广州国立的法人代表均是陈德良;2000年广州国立将注册资本增加为5000万元,增加的4000万由陈维靖投入,而当时的陈维靖年仅20岁;2002年陈维靖将所持有广州国立80%的股份以40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了广州英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2003年英华企业集团又将股份分别转让给了陈德良和王凤莲。经过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最终陈德良成为了广州国立的控制人,并最终控制一家上市公司。 将可能注入房地产项目 *ST长风的公告中显示,广州国立旗下拥有三家控股子公司:广州英华房地产有限公司、清新飞来峡温泉旅游公司和广州东都实业有限公司。但据记者采访获知,广州国立的主要收入来源于英华房地产。 据悉,英华房地产连续入选1995-1996年度、1998-1999年度、1999年至2000年度、2001-2002年度广州市房地产企业30强。 分析人士指出,估计广州国立将会把包括年底将开始销售的晓港湾四期等盈利状况良好的房地产项目注入*ST长风,使*ST长风尽快摆脱亏损避免退市,据英华房地产的内部人士透露,在房地产方面,广州国立的业务将集中在英华房地产里,该公司拥有2级房地产开发资格,公司开发的最知名的项目是晓港湾商住区,该项目占地面积为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了40万平方米,前三期60栋楼都是当年建成当年销售完毕,目前晓港湾四期也是最后最后一期4栋32层正在建设,预计年底将进行销售。 另据本报记者了解,广州国立正在与广东省地质勘探局合作,联合开发位于东风东路745号的广东省地质勘探局大院,而该地块在广州属于顶级黄金地段。:广州民营地产商钟情借壳上市 近年来广州民营地产商借壳上市成为一种热潮。广东奥园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借壳诚成文化(600681)(现已退出更名为万鸿集团),广州天伦房地产开发集团借壳龙发股份(000711)(现名天伦置业),广州恒大实业集团入主琼能源(现名恒大地产000502),广州海印集团公司成为茂化永业(000861)第一大股东都是广州民营地产商进军资本市场的例子。 对于记者提出是否是受到其他民营房产公司上市的影响才想到借壳上市时,广州国立的人士表示,“房地产公司上市是一个趋势,大致都会走这一步”,“上市主要是融资的需要”。 广州民企地产商借壳上市以后的景况各不相同。奥园集团遇到担保黑洞,最后不得不黯然撤退,原来的诚成文化也被ST,更名为了*ST万鸿;茂化永业仍然处于微利状态,第一季度每股收益仅有0.0097元;天伦置业和恒大地产的状况较好,2003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达到了8.89%和21.89%,离再融资近了一步。(观宇/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