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一个浙江民营企业家的“广东成长故事”(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28日 10:43 南方都市报
  张华伟发展新项目,大部分靠的是自有资金。本报记者 吴伟洪 摄

  从东莞向博罗进发

  一个浙江民营企业家的“广东成长故事”

  广东县域经济范本解读博罗之个案

  发挥县域地缘优势 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

  广东许多县域就处于发达城市的边缘,有着天然的地缘优势。对于这些县域来说,如何合理利用产业迁移的机会,主动承接产业的梯度转移是个现实的机会。

  市场的力量在主导着这样的产业迁移。主导着像张华伟这样的民营企业家的人生轨迹。从外地到广东,再从东莞到博罗,张华伟的个人经历也完整地展示了发展县域经济可以凭借的力量:多样化的社会资本,产业梯度转移的时机,产业的集聚效应等等。

  总之,发展县域经济的国家大战略,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抛弃传统不切实际的“政绩观”的机会。我们必须抛开口号式的“跨越式发展”思路,抛弃那种“政绩主导”的施政观念,把基础打好,把体制理顺,这才是县域经济的振兴之道。(嘉琳)

  33岁的张华伟,站在素有南粤“旺地”之称的罗浮山上。一眼望去,山脚下是延伸开去的一片片“原汁原味”的土地。

  在广州、东莞以及只同东莞一江之隔的博罗县九潭、园洲一带经营多年的他,对这样的景致,“已经熟得不能再熟了。”

  但此时此刻,这位有着浓厚的浙江企业家特征的商人,从中却解读出了非同一般的含义。

  起步广州

  借服装批发累积第一桶金

  张华伟现在的头衔是广东惠州桦阳环保有限公司董事长。之前,张由于经营毛纺等纺织原料,颇有成绩,已经在全国颇有名气的“纺织重镇”东莞大朗,很是闯出了一番“名堂”。

  最近两年,张更是潜心思考了手中散布广州、东莞、博罗等地的成衣等相关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最重要的一个结论就是,必须打通、整合成一个从服装原料、制造到终端营销的完整链条。

  其实,对终端的控制,一直是像他这样典型的浙江商人的长处。从1998年下半年,张毅然放弃已经在贵州做得相当出色的一桩生意,来到广州做服装批发生意,4、5年间,张华伟已经初步构筑了一个“羊毛服装小王国”。

  “今年预计光是成衣销售这一块,就有数亿。”在广州服装营销总部的卢经理说。卢是张在成衣推广、销售业务的合伙人之一。

  当然,随之而来的是营销成本的剧增。

  张华伟回忆最初他们在广州经营服装生意的光景时说:“当时流行一句口号,‘卖服装、到广东’。广州市场辐射全国,销量大,并且珠三角一带服装面料等配套完备,所以,我们也就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过来了。”很长一段时期,张和他的合作伙伴,就是靠“薄利多销”这一古老的法则,赚取一些相对微薄的利润。

  屯兵东莞

  搏杀强劲对手冲出血路

  毕业于杭州一家高校的张,比一般的生意人,多了一份长远的思考:在上世纪末,他同许多在广州的其他服装商人一样,备受大起大落的羊毛等原材料价格的困扰。尽管以当时的实力,每年的生意规模也不算少,但张华伟内心涌动着一种强烈的商业直觉——必须向上游切入,寻找手中这桩生意的新突破。

  最初做服装批发时,因为业务关系张对东莞大朗一带的服装原料加工、销售基地,就有了一番了解。1999年,张在大朗一带投资自己的原料企业,就成了一个自然的行动。

  尽管东莞一带,经过多年的投资、发展,无论在政府办事的高效、透明,还是在当地税收政策的成熟、优惠上,对来自江浙一带的民营企业,构成了天然的“诱惑”,但要在此地做大,障碍也是明显的。

  “记得当时,一个最深的印象就是,东莞一带成规模的纺织企业,大部分都有港、台资金背景。置身其中,我们简直就是一个‘土孩子’。”

  一个数据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始有来自东南一带的民营企业,在珠三角开始尝试着规模投资,到2001年,则有了一个大规模、成系统的投资浪潮。

  张估计说,“至少在东莞大朗一带,民营企业的总量,已经占到了当地企业总数的三成。”更重要的是,藏在数字背后的是这些民营企业的超强适应和学习能力。

  同样在当地有大量投资的另一位浙江民营企业家许坚阳说:“按他的观察,大多数来这里发展的民营企业,在一、两年内,其加工服装原料的技术,就能在同一平台上,和港台资企业竞争。”

  向毛纺等原料的渗透,使得张的服装生意,有了一个重大提升:不仅通过此,更有效地控制了成本;更重要的是,经过几年同港、台企业的直接“对抗”,张和他的生意伙伴们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慢慢地我们发现,和港台企业的‘同台共舞’,使得我们自己对国内外服饰、面料的流行趋势等信息,接受的意愿更加强烈,接受的触角也越来越敏锐。”

  “毕竟,这已经是一个不仅仅面向国内,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市场。”张华伟认为,未来的机会,对他们来说,简直无法言喻。

  成事博罗

  投身“产业大转移”热土

  2001年初,张的生意触角,伸向了同东莞一江之隔的博罗九潭镇。

  “其实在博罗投资做毛纺原料加工,当时并没有考虑太多,只是有一个非常直观的计算:博罗九潭、园洲一带,地理位置上依然贴近东莞、深圳等配套基地和市场,但土地、配套、税收等综合成本,却比东莞一带便宜。”

  有意无意间,张的商业直觉,又一次发挥了先机作用:2003年底公布的、由广东省经贸委组织研究、制作的《广东省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报告》,已经非常明确地写入“区域间的产业转移,从而达成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区域布局结构的目的”。

  而“协调、优化”的一个潜台词就是:正如2004年4月初广东省委、省政府主持召开的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张德江书记浓墨重彩地描绘那样,要改变广东珠三角和两翼地区发展严重不平衡的状况,一个最重要的突破点就是推进产业转移工作,通过制度创新拉升次发达区域的县域经济水平。

  而博罗的九潭、园洲、石湾等沿东莞一带,首先成为承接新一波珠三角产业大转移的“热带”。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张华伟说,2001年开始的那次自发行动,已经让他感受到先行一步的好处:现在九潭周边的土地,其价格已经有了明显的涨幅。

  而随着九潭镇和园洲镇最近的合并,在土地的科学、合理规划使用上,预计也会有一个更好的统筹和提升。

  新发展

  张华伟欲建五万吨污水处理中心

  众所周知,广东在工业化的初始阶段,走过一段重经济、轻环境的弯路。特别是在初期大规模引进港台企业时,也带入了不少污染产业。

  现任广东惠州桦阳环保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张华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了国内在工业治污领域颇有权威的清华大学的几位专家,多次来回深入探讨、交流后,张觉得一个抛弃了旧有的“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被动模式,转向绿色工业的新型模式中,或许有很大一个产业发展机会。

  “世纪华阳环保港最初的构想,就是这样慢慢形成于我同北京一些专家的不断交流过程中。”

  而按照专家们的设想,这个位于如今的博罗园洲镇中心地带的“环保港”,一个核心就是完全以国内目前最为先进的工业污水治理技术打造的、至少超5万吨日处理规模的“中央污水处理中心”。张说,这个污水处理中心,年底可以初步建成。

  治污成企业发展商机

  《广东省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报告》中的一组数据:“1980年-1996年间,全国外商投资(以港资为主)中,属于‘严重污染密集产业’的印染、染料、火力发电、制革共1819个项目,协议外资额62.71亿美元,其中广东占项目数的32.44%和外资额的42.48%;而在广东的这些企业中,70%的企业没有配套环保设备。”

  观察

  江浙资本密切注意珠三角周边

  在广州、深圳一带商圈活动颇为频繁的广东省东阳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张振亚,相当认可同样源自浙江的张华伟的商业“新思维”。

  由于很长一段时期,张振亚均参与、组织了广东省内部分浙江背景企业家的联谊、聚会活动,他对珠三角区域内江浙资本的一些动态,可谓有不一般的认知。

  张说,目前广东省内,不乏有做得很大的来自浙江的民营企业,如广东乳源的东阳光集团,一种说法是去年营业额有数十亿;又如中天集团,是广东省内许多重要建筑项目的承包商。其他诸如深圳圣诞礼品、肇庆红木家具等领域,销售额数亿的浙江民营企业,也不在少数。

  张振亚说:“这些企业的一些共通之处就是,企业股权相当集中,具有典型的家族企业特征;一般进入一个新的行业,都已经过深思熟虑,并且大都作为跟随者进入;更重要的是,发展这些新项目,大部分靠的是自有资金。”

  撰文(除署名外) 本报记者 王梦飞责任编辑:张克然 姚虹(来源:南方都市报)
E歌时代来临了!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缤纷彩音风暴免费听 上网实用手册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企业家治理沙尘暴
美进入恐怖袭击高危期
陈水扁“5-20就职”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巴黎戴高乐机场坍塌
美英联军虐待伊俘虏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飞人乔丹中国行全记录
2004法国网球公开赛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