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继伟:抑制通胀财政部甘当配角(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28日 08:50 21世纪经济报道 | |||||||||||
“现在心态不正常,一说到紧缩马上就害怕。我要帮助中央银行说两句话,我认为他们的政策是对的。” 本报记者 孙铭 北京报道 正值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的关口,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经济能否在今年实现“软着路”。正如本报主编刘洲伟在“第七届科博会中国经济高峰会”开幕辞上所说,“在关键的时候,我们请到关键的人物,讨论一系列的关键问题,我们期待着结论”。 两位中国经济的关键人物———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和国家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都来到了会场。 作为财政部副部长的楼继伟,却在演讲中对货币政策大加赞赏,“我要帮助中央银行说两句话,我认为他们的政策是对的。”他还说,“我们期望货币政策更强一些。” 赞赏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大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从我国控制新一轮投资过热的角度看,货币政策出尽了风头,相比之下,财政政策却显得逊色了许多。 “从宏观问题来看要采取宏观的手段,从过热的经济来看,主要是货币政策。”楼继伟说,“我非常高兴看到央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逐渐采取一些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楼继伟认为,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在中国大家又要紧张了,好像似乎不能说,但是这在市场经济调控中是非常常见的情况。当出现通货紧缩的时候,要适当放松货币政策;当看到过热的趋势,就要采取紧缩的货币措施,这是完全正确的事情。“现在心态不正常,一说到紧缩马上就害怕。我要帮助中央银行说两句话,我认为他们的政策是对的。” 回顾过去,在经济出现通货紧缩趋势时期,财政政策发挥的作用往往比货币政策要大,数千亿元国债的发行,使中国经济逐渐走出了通货紧缩的阴影。然而,随着经济出现投资过热的苗头,货币政策的作用逐渐增加。从2003年起,央行就加强了对宏观经济的“预调”和“微调”,及时采取了调控措施。例如,发行央行票据,及时对房地产信贷进行风险提示,两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等等。 经过一系列“组合拳”的推出,货币政策效应初步显现。最新统计信息显示,4月份中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989亿元,同比增长34.7%,增幅比3月份回落8.8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投资增幅与贷款增速下降明显,新开工项目得到初步控制。 “作为展望来说,就要看形势的发展,我们期望货币政策更强一些,把这一轮投资过热势头能够调整下去。”楼继伟指出。 财政钱多也发愁 在这轮宏观调控中,财政政策也并非只是旁观者。楼继伟表示,面对过热的形势,财政部对于央行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采取支持性的政策。“我们在采取把预算中已经确定的建设性支出往后推,我们可以看到一到四月份全国基本建设支出在我预算管理范围内,基本建设支出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1%,也就是说我们把它适当推迟,然后我们采取下一步是否有更有利的措施。” 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转变,财政也面临着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情况:过去是财政资金捉襟见肘,而现在则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盈余,但这反而引起了财政部的担心。 “从财政的角度来看,我非常高兴也非常担心。我担心一个问题,一到四月份的全国财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500亿,而全年预算才增长1900亿,到四月份已经把全年的事都干完了。”楼继伟无奈地说,“这问题就来了,这是高兴的事情,也是担心的事。担心的事情就是钱要花。在一个面对过热经济的情况下,有的钱却就是不能花。” 钱多了怎么办?楼继伟透露,财政部已经承诺,将这些资金用于偿还历史上欠企业的出口退税。“欠了企业2000亿出口退税,我们利用库款还这个钱,已经还了1700亿了。”他指出,只要出口企业有单子表明真正出口了,资料全部齐全,财政部就会退还税款。 对于宏观调控的走势,楼继伟说,“如果货币政策见效比较慢,但它确实有一个滞后,如果形势在发展,在宏观上力度还会更大,这是对当前的一个短期形势的看法。” 财政、货币政策唱双簧 在目前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人们更希望看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完美配合。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胡祖六在这次高峰会讲演时指出,“货币政策的收紧,应该得到财政的支持和配合。” 胡祖六说,财政的刺激是近年来宏观调控的重头戏。从1998年亚洲发生危机以来,中国就在执行积极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在过去五六年当中,这种政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刺激内需,在维持经济高增长方面取得预计的目标。但是,所谓的积极财政政策,在今天已经偏热的经济环境中显然已经不再适宜,应该改成实行收缩,主要表现削减公共支出,包括在中央、地方政府各个层面上来减少不必要的公共投资的支出。 胡祖六认为,从上一轮的宏观调控,也就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和中期宏观调控当中,可以看到财政政策的收紧以及财政支出的缩减,是财政政策的一个工具。在目前新一轮潜在的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风险下,也应该把财政的减缩和货币政策的缩减作为完整的政策配套方案。事实上,当公共的投资、政府的投资行为、政府投资支出减少的情况下,信用的扩张也会相应减少,因为基础设施项目和公共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是用银行的信贷来融资的。 有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楼继伟对这次宏观调控充满信心。他说,“长期来看,我们能够有条件做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
|